历史人物 解密最后时刻的石达开
Posted 宝剑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解密最后时刻的石达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解密最后时刻的石达开
翼王 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猜忌被迫分兵出走,被困大渡河,英勇就义,成为历史悲剧。然而, 也在大渡河畔留下了让人至今未解的众多的谜。> 翼王石达开(1831-1868),可谓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满清无道,腐败滋生;祸国殃民,百弊横行。洪秀全金田起义乃「替天行道」,上合天意,下符民心。石达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投到洪秀全的麾下,并为「天国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内部猜忌被迫分兵出走,后转战广西、湖南、云南等省,并于1863年5月进入四川境地的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打算在四川自立一国。但由于河水陡涨等原因,石达开部被清军部队及民团、彝兵等围困于此,苦战月余而不得突围, 后全军覆没。石达开被俘,于1863年6月25日在成都科甲巷被凌迟处死,时年三十三岁。> 石达开英勇就义,在临死前侃侃而谈,毫无怯儒,「英杰之气溢于眉间」。石棉的百性怀念他,至今当地人仍传说当年在成都赴死者不是石达开,而是石达开的替身马某。那石达开哪里去了呢?老百姓说上当地的大洪山修道去了。在石棉县的大洪山上,曾建有一座百姓自发修建的祖师庙,据当地百姓相传,庙中那位耳阔口方的「祖师」,颇有当年石达开的风范。>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有与石达开有关的实物在安顺场被发现。1980年5月,一个当地农民在当年刘湘挖掘的窖藏附近的松林小河里,拾得一个九两重的银锭;2000年8月,人们又在安顺场的一户农民家中发现了一把太平军的军刀……> (一)翼王遗诗之谜> 翼王石达开不仅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他的诗歌及文采也是颇为令人称道的。其中,他的一首七律诗不仅广为传诵,而且成为了一个难解之谜。> 1953年,作家鄂华随中科院近现代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前往石棉安顺场收集红军长征的史料。一夜,鄂华和同伴小赵返回时迷了路,投宿一小庙,疑为祖师庙。当他们在搬动庙里的石槽作枕头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柄铁伞,伞柄中一卷棉纸竟书有八句外界传为石达开所作的一首七律诗: 革命慷慨在中原,不为仇雌不为恩。> 只为苍天方愦愦,欲凭赤手拯元元。> 十年揽髻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犹苦,东南到处有蹄痕。> 借此,鄂华创作了长篇小说《翼王伞》。鄂华在小说的序言部分称,这首诗的棉纸他曾保存在近现代史研究所的档案室里,可惜被「红卫兵」在文革中焚毁。> 这首诗历来存有争议。在长篇小说《曾国藩》里,这首诗又成了石达开与曾国藩在长沙激战时,翼王的即兴之作。已故的文史专家郑逸梅则认为:这是民国初期一个文人的伪托之作。是真?是假?至今无解!> (二)翼王剑,你在哪里?> 洪杨内讧,石达开被怀疑和限制,负气出走,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此事总令后人扼腕浩叹。但在石棉,百姓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很早便在城边石儿山上建起「翼王亭」以资纪念,并留下了诸多神奇而有趣的口头资料,这其中口头故事之一当属翼王剑的传说。> 据传说当年翼王携其宰辅曾仕和、黄再忠、韦普城及幼子石定忠在被押赴凉桥清军大营时,途中遗失了随身佩剑。以后这柄宝剑「阴差阳错」,竟被安顺场士绅赖林学获得,这柄宝剑长二尺四寸,可卷舒,寒气逼人,削铁如泥,六寸长的剑柄著金株,沉香木的剑鞘饰著紫金庵铜,力圆数十里的人们纷纷前来观剑。赖林学考查诸多史籍,方知此剑名叫「雄精如意」,乃翼王心爱的佩剑之一。赖林学将其视为传家之宝,后来交到他的儿子赖进学的手里。民国13年(1924),赖进学因战乱举家迁往雅安避难,又不慎将宝剑遗失。从此,此剑杳如黄鹤。> 民国初年,一位名叫张二的先生,在《重修越西县志西路调查草案》之四中,写有一首《雄精如意歌》,这是关干这柄宝剑至今惟一可风的文字资料,歌云: 勒鞋入关明统绝,皇皇华胃无遗孑。> 同胞被压百余年,七世咸丰火益烈。> 草泽英雄石达开,金田起义造天德。> 如意随军祝如意,宝剑臂左助杀贼。> 一呼响应天下分,长江据险画南北。> 七王争斗势支离,误走山街来紫地。> 秃鹰桀犬八面围,子规春暮楚歌泪。> 宝剑如意寻主人,遁迹福门赖氏寄。> 埋隐光芒那计年,不闻理乱与休戚。> 宝剑忽忽生翼飞,展翅边关杀敌去。> 我作长歌如意听,行藏聚散须明析。> 莫因好友吐长虹,便欲登朝奸佞击。> 寄语主人善什藏,免惹圣明山仙取。> 然而,张二先生的美意终成空望,翼王剑 终弄丢了。翼王剑,如今你到底在哪里?> (三)翼王信之谜>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遭太平天国内部猜忌被迫分兵出走之后,进军四川,结果在大渡河畔被清军与地方土司紧紧围困,成为釜中之鱼。石达开率领军队左冲右突,未能血战脱险,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石达开命军师曹伟人给清军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窃思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作。」请求清军赦免他的部下。他把信写成后,用箭射入驻守在大渡河对岸的 四川重庆镇总兵唐友耕的军营中。关于这封信的收信人,有人说是重庆镇总兵唐友耕,有人说是四川总督骆秉章。正因为这两种说法各有凭据,成为一大疑案。> 1908年,唐友耕的儿子唐鸿学为其父所编《唐公年谱》印刷出版。年谱中附录了石达开的信,介绍说这封信是石达开写给唐友耕的,也就是说石达开是向唐友耕乞降的。> 关于石达开写信给唐友耕的事,《纪石达开被擒就死事》一文记载特别详细。文中说,石达开在「四月二十三日,以书射达北岸唐友耕营」,「唐得书,不敢奏亦不敢报。石军不得复。」根据这种说法,唐友耕收到石达开的信后,隐匿不报,也没有回复石达开。> 1935年,四川沪定西沙河坝农民高某在紫打地偶然发现了石达开的函稿三封。其中一封在《农报》发表,标题《致四川总督骆秉章书》,收信人是骆秉章,而不是唐友耕。> 1937年,萧一山在写《冀王石达开致清重庆镇总兵唐友耕真柬伪书跋》时,认为《农报》发表的《致四川总督骆秉章书》是错误的。他说,他在成都黄某家中曾亲见致唐友耕「真柬伪书」一封,是用翼下所遗之柬帖转抄的。萧一山认为《唐公年谱》附录的石达开信函是可靠的,该信的确是石达开写给唐友耕的,因此唐友耕为收信人的说法流传较广。> 然而,罗尔纲对石达开写信给唐友耕的事十分怀疑,他认为信应该是写给骆秉章的。因为石达开信中写的「肩蜀巨任」只能是针对四川总督骆秉章,而不可能是对只管重庆一镇绿营的唐友耕的。> 总之,石达开到底将信写给了谁仍然只是推测,还有很多的疑点,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相关参考
公元1857年,翼王由于遭受天王的猜忌,率部10万余众西征。虽然石达开从天京(今南京)出走,是由于太平天国的内讧引起,但他对天朝的忠诚,却始终没有改变,所至之处,皆树太平之旌旗,扬天国之威德。>>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名将,他骁勇善战,富有谋略,多次击败清兵的进攻,打得清军落花流水,清兵因此称他为石敢当。他年轻时帮助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一起起义,是起义军的重要人物之一。那么石达开是什么王呢?石达开在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石达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石达开是最令人唏嘘的将领。>石达开,16岁跟随洪秀全,19岁成为统帅,20岁成为翼王,22岁逼的清朝名将江忠源跳水自杀,23岁打的曾国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名将,他骁勇善战,富有谋略,多次击败清兵的进攻,打得清军落花流水,清兵因此称他为石敢当。他年轻时帮助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一起起义,是起义军的重要人物之一。那么石达开是什么王呢?石达开在...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能征善战,几乎百战百胜。就连曾国藩,都被他打得要投江自杀。这样一个神勇之将,为何最终会兵败大渡河,结局如此悲惨呢?(石达开剧照)石达开年少时便侠名在外,他虽年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南唐后主李煜的最后时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宋太祖稳定了内部,雄心勃勃,准备出兵统一全国。当时,五代时期的“十国”,留下来的北方有北汉,南方还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要统
从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逝世,至1992年5月聂荣臻逝世,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都离我们远去,给后人留下无尽哀思。本文按照逝世的先后,来逐一展示元帅们的葬礼。 1963年12月1
蒋介石的“家事遗嘱”,应该早在其晚年时期,已经作了完整交代。>真正算得上是蒋介石亲自授权的遗嘱,还是蒋介石病中,以危颤颤的右手写下的那十六字——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宋朝诗人黄庭坚曾经
袁氏兄弟的内斗,是袁谭主动挑的事,因为他是长子,没能继承袁绍的家业,心理失衡,便屡次兴兵,要争权夺位。袁谭打不过袁尚,又不甘心尊袁尚为主,竟然投降了曹操,邀请曹操一起来打袁尚。这就很丧心病狂了啊!兄弟
雍正王朝电视剧至今二十年之久,可以说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代经典之作。因为这部电视剧虽然不是历史的还原,有着诸多剧情与历史不符,但他所反映所刻画的东西,却是耐人寻味的,看似不是历史,但所表达是人情世故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