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袁世凯五岁上炮楼观战竟面无惧色 枭雄本色

Posted 捻军

篇首语:最聪明的处世之术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袁世凯五岁上炮楼观战竟面无惧色 枭雄本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袁世凯五岁上炮楼观战竟面无惧色 枭雄本色

   导读:据《容庵弟子记》记载, 五岁时,被人抱上炮楼观战竟面无惧色,我们可以解释为:人小无所知也就无所畏,天生胆大就处事不惊。>  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 降生在河南项城的袁寨。 出生的那天,他的叔祖袁甲三恰好从淮南寄书信到家,向家人报告以重兵攻下了捻军重要根据地临淮,捻军各部溃退,族人都说其命大福大造化大。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闻讯大喜过望,因此为儿子取名为「凯」,按照家族「保世克家启文绍武」的排行,命名为「世凯」。这似乎也在昭示著这个新生男儿一生的戎马生涯。>  袁世凯从小生活在袁寨。袁寨,是为了避捻军袭击、众志成城保卫家族安全的堡垒。寨堡一丈高,寨墙外有深沟环绕。寨的东北、西北、西南、东南角各有一座炮楼,平时每座炮楼及东西寨门均有卫兵值班,几十名卫兵轮流站岗放哨,日夜守护。寨门前架设吊桥,吊桥的升降起伏,是一种既让人安全又孤立无援的象征。虽然在寨堡里生活相对安稳,但是每当捻军侵扰,征尘狼烟,袁寨中的人就倍感紧张,十五岁以上的男人都要登上炮楼鸣枪放炮以助威,直到捻军撤退。>>  据《容庵弟子记》记载,袁世凯五岁时,被人抱上炮楼观战竟面无惧色,我们可以解释为:人小无所知也就无所畏,天生胆大就处事不惊。相反,袁寨再坚固再森严,也抵挡不住时不时心理上的恐慌与失衡。袁世凯从小生活在袁寨就有一种对命运的不安全感、一种家园的不安定感和不确定性,因而向往强势强权保家护家的和平和安宁。>  幼年的记忆和经历让袁世凯在少年述志时即写下豪迈的诗句:「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这里的胡天骄,应是借历史上侵扰中原的游牧民族,代指当时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国。他在二十岁时已经历两次科举落榜,到京城想报捐功名又无望,而这也许是他投笔从戎的契机。>  1882年,他随吴长庆赴朝鲜平乱,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  1883年,袁世凯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扎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经过在朝鲜十二年的历练,经过甲午战争的大国弱兵的教训,袁世凯坚信「欲使中国变弱为强,自以练兵为第一件事」。>  1895年12月8日,经慈禧太后批准,光绪皇帝终于颁发任命,袁世凯成为「新建陆军」的督办大臣——中国近代陆军的创始人。此时,袁世凯年仅三十六岁,事业如日中天。>  小站练兵是袁世凯个人的抱负与国家的重任利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开始。>  而天津小站,这个小小的海河小镇,由于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曾在1895年后的欧美世界地图中被标记在中国版图上,这在中国千百个小城镇中绝无仅有。天津小站从此拉开了北洋军阀集团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序幕。>  而北洋集团的重要人物如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此时大多都已聚集在袁世凯的麾下,行将主宰中国未来的命运。>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在西安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一道上谕,指出顺应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做法是:「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这其实是清政府「新政」推行之信号。>  四天后,袁世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新政,向朝廷递交了著名的《遵旨敬抒管见上备甄择折》,提出「教官吏」「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重游历」「定使例」「辨民实」「裕度支」「修武备」等十条建议。>  然而,清王朝已经背负了太沉重的行囊,它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机体需要全方位换血,不仅涉及政治体制,也涉及经济、金融、军事、教育各个领域。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变革当中,袁世凯无疑在各个领域成为推手和领军人物。而袁世凯处在新旧交替之中,亦不可能脱胎换骨成为彻头彻尾的新人。>  袁世凯试图将北洋军与同盟会和南京的革命力量结合在一起,将新军和各省的议会结合成全国性的政体,袁世凯这样的一种立宪程序使得中国避免了一场南北战争,也给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创造了一个皇帝和平退位的先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袁世凯的左右兼顾,南北摆平,就没有中华民国。>  但是袁世凯仍然没有摆脱他所处的时代局限,他的封建皇权意识使他主观地将中国当时的困局诊断为帝国营养不良症:缺少的是皇帝。>  帝制失败后,袁世凯曾要求跟随自己十几年的幕僚张一麟起草取消帝制的文稿。当时他说了以下这一段话:「我真糊涂,没有听你的话,以至于此。今欲下撤销帝制令,非你起草不可。」一边说一边把王式通所拟的一稿给张一麟看,并说:「我觉得应该直截了当地下令取消帝制,并将推戴书焚毁。」>  张见袁如此说,亦不禁黯然,乃说:「这全是总统受小人的蒙蔽。」袁立即接下去说:「全是我自己不好,不能怪他人。」>  袁世凯留给后人的是一面镜子。是明镜还是魔镜?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对此,次子袁克文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先公天生睿智,志略雄伟。握政者三十年,武备肃而文化昌。乃以一忽之失,误于奸宄,大业未竟,抱恨以殁。悲夫,痛哉!」>

相关参考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 ”必损阳寿”

看过三国演义的的我们对于诸葛亮火烧藤甲兵这个故事耳熟能详,都知道藤甲兵所穿的藤甲是刀枪不入,给蜀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最后不得已用了火攻的办法,在战斗胜利以后,诸葛亮说出了:「”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荒淫本色还是枭雄性情

铜雀春深说曹操:荒淫本色还是枭雄性情?三国时曹操欲吞并东吴,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联合抗曹。周瑜是东吴的关键人物,诸葛亮为说服周瑜,欲擒故纵道:“我有一计,既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必亲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一代枭雄重情又嗜色如命

一说到曹操我们自然会想到的是:“宁可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在《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就是一个大奸贼,是篡权夺位的乱世臣子。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撇开历史人

历史人物 民国第一枭雄袁世凯的传奇人生

自古枭雄都是应势而起,势消而亡,民国枭雄大多也如此。袁世凯的最大功绩,是对封建体制的和平演变,即在尽量避免流血的情况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国,这是北洋、革命党与清政府三方博弈的最优结果,否则,后果实

极为勉强与一代枭雄袁世凯相抗衡的伪强人

在晚清时代,能和袁世凯这个全才以死相拼,扳扳手腕的人,几乎没有,慈禧在的时候,还是这个老妖婆最猛,能诈唬得袁世凯一愣一愣的,不敢乱放屁,连李鸿章这样的擎天大佬,慈禧都能谈笑风生,更何况你这个袁大头?袁

萍水姻缘成一梦 一代枭雄蔡锷与风尘女子小凤仙

民国初年,蔡锷任云南督军,袁世凯为大总统,想方设法拉拢他为己所用,同时也秘密派人监视他。蔡锷的革命热情相当高涨,根本不愿当袁世凯的走狗,但碍于他的势力无可奈何,每日愁眉不展。这天,他扮成平常商人来到京

萍水姻缘成一梦 一代枭雄蔡锷与风尘女子小凤仙

民国初年,蔡锷任云南督军,袁世凯为大总统,想方设法拉拢他为己所用,同时也秘密派人监视他。蔡锷的革命热情相当高涨,根本不愿当袁世凯的走狗,但碍于他的势力无可奈何,每日愁眉不展。这天,他扮成平常商人来到京

免死慈母饭的故事

  许多人在酷刑的折磨下无辜死去,陆续虽是一介书生,骨头却很硬,即使被打得皮开肉绽,也没有一句求饶的话。  有一天,狱卒送来一份饭,严刑拷打下始终慷慨陈词、面无惧色的陆续见了,却突然跪下来泣不成声,不

二战期间的炮楼为何极难攻克

这张照片拍摄于我国华北,上鬼子的一座中型「”塔式碉堡”,也就是所谓的「”炮楼”,为砖混结构比较坚固,从照片里判断它的高度至少在8~10米。而这张比较模糊的照片是当年八路军或者游击队打击日寇炮楼的情景,

皇帝让爱妃观战 玉体横陈北齐灭亡

玉体横陈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它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高纬创造的。他的父亲是北齐武成帝高湛,母亲为胡皇后。高纬即位时,腐朽的北齐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他自己仍然荒淫无道,政治越来越腐败。东魏武定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