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铺冰砖 啃冰块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铺冰砖 啃冰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铺冰砖 啃冰块

  竺可桢研究发现中国 是很热的,特别是唐朝,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1℃。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于是很为唐朝胖子们忧心忡忡,甚至决定穿越过去给他们讲点冷笑话降降温。是的,讲冷笑话我是天才。代表作如下:请问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冷,哪个城市最热?答:耶路撒冷,萨拉热窝。>  都是扯淡, 夏天是有冰的。>  正月天气最冷的时候开始采>  再像「俄罗斯方块」一样码起来>  《周礼》就记述过上古时代冬天如何采冰、夏天如何使用。这传统历朝都有,一般夏历十二月和正月天气最冷的时候开始采冰。工作极辛苦,工人两手握住T形冰镩在冰冻的河面上,一点点凿出一米见方、一尺多厚的冰块,再用J形取冰器勾住冰块底部拉出来。全人力操作,机器不好用,「泰坦尼克牌」的破冰器用一次就坏了。>  采好的冰马上送冰窖储藏。工人将方形的冰块一层层摞至棚顶,只中间留一条出入的过道。码冰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技术含量颇高。能码好冰块的工人,「俄罗斯方块」比赛拿前三是没问题的。冰码好后用土把冰窖门埋上,关得特别严密,不给砸冰箱的罗永浩一点儿机会。这个超级大冰箱的门要关闭五个月左右才重新开门。>>  在清朝,冰窖分两种。一是给皇上和官员用的「官窖」,另外是亲王用的「府窖」。民间不许藏冰,因「冰」「兵」同音,民间藏冰(兵)朝廷犯忌。这担心实在多余,冰化了是水,「水军」除了放屁什么事都做不了。>  中国人迷信不止这一点,他们觉得夏天用冬天的冰,是偷了水神「司寒」的东西,司寒会生气,所以第二年夏天取冰时有仪式:在冰室设桃木做的弓、棘做的箭。桃谐音「逃」,司寒捉不著。夏天得罪了它,冬天再采冰不敢造次。司寒住北方,按中国五行说北方属黑,所以用黑色牲畜和黍拜祭它。写到这,家里冰箱突然呜呜作响,大概是想要我祭拜它。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被我狠狠踹了一脚后,嚎叫得更加厉害。对着它大喝三个字:罗、永、浩!静若处子了。>>  中国自古就有冰箱,在随州曾侯乙墓就出有两套。早期冰箱很简单,一般红木做成柜子,里面有露底铁盒子放冰,冰化水流到下面一个封底铁桶里。按说它叫「冰露」最合适,也许怕可口可乐公司不高兴,中国人叫它「冰鉴」。制冷专家曾国藩专门写过一本关于「冰鉴」的使用说明书《冰鉴》,只是写着写着跑题了。>   水质不能保证所以极少食用>  宋徽宗不信邪啃完冰块就拉肚子>  说回如何用冰。 的冰几乎都是用来降温的。>  唐玄宗为了解暑,100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铺了9999平方米的冰砖,中间留个他,托腮帮歪脑袋思考「如何解决我国滑冰运动场地不足」这类国家大事。想不明白,召见大学士,磨磨唧唧说半天,大学士冻得头皮发麻,头发根根直立活像鲁迅。>  唐玄宗的大舅子杨国忠没他奢侈,夏天请客只是用大冰雕成山围在桌子边,效果也不错,三伏天在里面喝酒要穿棉袄,不然腿毛竖立就是两根狼牙棒。老杨场面比不过妹夫唐玄宗,另辟蹊径以小博大,把冰雕成动物形状,再像圣诞树一样挂满物件,「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  所以我认为,哈尔滨冰雕节的艺术家开工前,应对着陕西方向磕头。>  古代的冰都是取自江河湖泊,水质不能保证,所以极少直接食用,一般做成托盘冰镇食品。>  不过缺心眼的也有,宋徽宗就直接抱着冰块啃,啃完就拉肚子。>  更缺心眼的是宋孝宗,明知前面的徽宗拉过肚子,不信,又啃了一次。结果固体进去,固体出来,「吃冰棍拉冰棍——顽冥不化」,就是说他。《宋史》记载:「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所幸吃的是毒冰不是冰毒,不然毒死后还是要跟冰死磕。>  用冰确实有「死磕」这一用法。《礼记·丧大记》记载:「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士并瓦盘,无冰。」古代君主夏天死后为保存尸体,先把冰放盘子里(这盘子特大,按汉制宽八尺长丈二深三尺),再把床放盘子上。对,就是一盘超级冰镇三文鱼。>  古代用冰虽花样繁多,但只限于达官贵人。平民怎样消暑?大概也是讲冷笑话。最好是冰笑话!话说唐朝的李冰冰问范冰冰:「请问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冷?」>

相关参考

毛泽东的夜宵和降温冰块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是政治局常委会议常常安排在晚上进行。会议经常开到很晚,凌晨一两点会还没开完不是什么稀奇事。考虑到有的中央领导同志晚饭吃得较早,深夜会饿,食堂就为他们准备了一点夜

志愿军带冰块从江中冲出 吓退一营韩军

麦克阿瑟正沉浸在自我陶醉之际,就在美军飞机空中侦察的眼皮底下,志愿军进行了大兵团的机动开进,9兵团的十万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辑安、临江入朝,担任东线作战任务。朝鲜战争结束后,美英等国的军事家们将此举称

啃窝头 慈禧逃亡路上多狼狈?吃牢饭

贵为一国之“主”的慈禧,被八国联军的一声炮响吓得屁滚尿流,抛下万里江山于不顾,带着光绪等一干人等于1900年7月21日连夜逃出京城。临出逃前,也没忘把她讨厌的珍妃推入井中淹死。都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

历史人物 曹操曹操的天下是曹洪一点一点“啃”下来的吗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曹操的天下是曹洪一点一点“啃”下来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洪,三国曹魏的名将,百度说的。>曹洪,魏国势力范围的奠基者,我说的。>曹洪舍命救曹操>曹洪字子廉,是曹操

古人酷暑消夏有凉方,扇子凉席冰块来帮忙,此外还需多吃水果蔬菜

盛夏时节,天气燥热。古时没有空调、电扇和冰箱,面对赤日炎炎的夏日,古人因地制宜,照样想出了许多办法来熬过苦夏。北宋梅尧臣在《中伏日永叔遗冰》中咏道:「”日色若烟火,正当三伏时。盘冰赐近臣,络绎中使驰。

古代饥荒百姓为何不去抓鱼 反而去啃树皮吃土呢

还不知道:古代饥荒为何不吃鱼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学过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在古时候我们国家发生过很多大的饥荒。比如在西汉时期,从公元31年到公元37年,在这6年时间内,全国

历史人物 世人为什么会说生子当如孙伯符 明明可以啃老,却偏偏自己选择“打”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伯符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策影视形象乱世出英雄!三国既是乱世,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从创业角度来看,三国的"零基础"创业英雄,除了曹操、刘备以外,另外一个人就是小霸王孙策

商行和典当铺串通起来坑人

1947年的上海街市。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事了。由于日子一天天难过,不得不把物品送往典当铺、靠一点“当金”勉强度日的人越来越多,嗅觉灵敏的商人们很快便嗅出了其中的“商机”:花几个钱,将那些当票收买

脚山铺牺牲了那么多红军,他们的遗骨在哪儿

桂北全州县是湘江战役的主战场,其中最重要的战场是脚山铺。多次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问,当年脚山铺牺牲了那么多红军,他们的遗骨在哪儿?脚山铺尖锋岭看美女梳头山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到过,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去问

元朝历史 这个元朝男子太爱干净,上厕所铺鹅毛,大半生没碰过女人

这个元朝男子太爱干净,上厕所铺鹅毛,大半生没碰过女人  喜欢干干净净的生活和做人没什么不好,甚至很难得,但是过于注重清洁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社会交往,就是一种强迫症了。&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