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史上最无耻的官场不倒翁是何许人

Posted 官场

篇首语:我希望在颠沛流离之后,还能够重新遇见温暖的你,那时候,你刚好成熟,而我,刚好学会温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史上最无耻的官场不倒翁是何许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史上最无耻的官场不倒翁是何许人

  代无疑是 历史上王朝更迭 频繁 昏暗的一个时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这个时代是「 无耻的时代」。也就是这个「无耻时代」出了一位官场「不倒翁」。这位「仙家」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中总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位厉害的角色叫冯道。在五代十国,改朝换代比老百姓换衣服还勤快,短短五六十年的光景里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五姓皇帝。而冯道不管主子是汉人、沙陀人还是西夷人,也不管他们是创业还是守成之主;他都能够怡然做宰相,左右逢源。有人说他是明哲保身、不忠不义的奸臣;有人说他是乱世英雄、治世能臣。不管怎么说,冯道做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升冯道为郎中、翰林学士,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当时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守孝期满他回到京城,这时庄宗李存勖被杀,皇帝已经是明宗李嗣源了,李嗣源赏识冯道便升他为宰相。明宗李嗣源死后,李从厚继位,冯道还是这个李家王朝的宰相。李从珂起兵造反,他率领百官迎接,并献上请李从珂当皇上的劝进文书。但李皇帝不喜欢圆滑的冯道,把他放任京城外去做官。后来觉得过意不去,又把他调回京城安排了没多大实权的司空之职。石敬唐从李从珂手里抢了金銮殿,冯道仍是官运亨通,当了后晋宰相。之后出使契丹,有机会当了奴才的奴才,哄得耶律德光高兴。回来后还被加授司徒、太尉之职,并先后封为鲁国公和燕国公。>  后晋被契丹(即辽)消灭后,冯道又改事契丹。辽太宗问他「为什么改事我朝?」冯道回答,「我侍奉的主子不成材,在他那没法混了,城也破了,兵也败了,我不到您这来不得饿死耶?」又说自己是「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辽太宗听后十分高兴,就封他做了太傅,他跟从辽太宗来到常山(今正定)。耶律德光北走,刘知远入洛阳建立后汉,拜冯道为太师。郭威带兵攻入汴京后,冯道又使出看家本领——率百官迎接新主子,从而又当上后周宰相。郭威死后,柴荣继位为周世宗。刘崇借契丹兵企图恢复后汉。冯道有些看不起周世宗,在世宗出征时言语上大不敬,他判断这回后周还得玩完,心里大概已经做好恭迎新主子的准备了。结果被世宗发放去守陵。本来很有政治投机眼光的冯道,这把真的看走了眼。他没想到柴绍能击败北汉和契丹联军。周世宗凯旋回朝没过多久冯道郁闷而终。>  至此,这位「时势英雄」演出的这场亘古未有空前绝后的滑稽剧终于收了场。事实证明,后周没坚持多久就灭亡了。柴绍死后,赵匡胤篡位建立大宋。冯道对后周的灭亡作了比较准确的预测,只不过提前了10来年而已。如果冯道能坚持活到到宋朝,混个开国宰相当当不是没有可能的。根据冯道自己写的《长乐老自叙》记载,他在五代时期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为: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右仆射、司空、在中书、司徒兼侍中、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师等等达四十余种之多。>  冯道无疑是倍受争议而又十分离奇的的人物,后世人为他冠上「官场不倒翁」「政治流氓」「官场大滑头」「官场常青树」「毫无风骨」「武林高手」「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甚至「忍辱偷生,妇人不如也」「如倚门市之接过客」等等帽子,反正好的不多,就是有也早淹没在讨伐声中了。骂的最有份量最为引人瞩目的评语是这几条:欧阳修评其「不知廉耻」。司马光贬其为「奸臣之尤」。王夫之说「道之恶浮于纣,祸烈于跖」。詈骂得如此激烈,将冯道指为十恶不赦的罪人。《旧五代史》却有另一番评价,说他「道之履行,郁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但对他「事多朝」也颇有微词,说他「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  姑且不看这些评语,探求一下冯道为什么能在官场上如此如鱼得水。首先冯道深谙「顺势者昌」这话含义。完全不要讲什么人格气节,一旦国难临头,赶紧顺应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冯道把这点练到了了炉火纯青独步天下之地步。冯道所以能当不倒翁,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不顾脸面。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王朝,一句话:全部通吃。冯先生之无节,「有奶便是娘」「弃暗投明」当家常便饭。正是靠了这个不顾脸面,冯道才能「久叨禄位」,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混下去而不倒,颇有些大隐隐于朝的大佬样子。真可谓千古独此一人耳!冯道为什么挨骂?几千年来人们敬重的是忠贞不二、守节不移的臣子,而冯道不仅颠覆道德,让人难堪,更是对「忠臣不侍二主」天大的嘲讽。人们厌恶的是二三其德、朝秦暮楚的软骨头。不允许背叛自己国家,帮助敌人灭掉自己国家,然后再做敌国的开国功勋。而冯道又恰恰总是拿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荣华富贵。骂冯道的话如滔滔江水,不舍昼夜,已经够多了,这里就省了吧。>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萨镇冰为什么进入民国之后成为官场不倒翁

他是北洋海军名将,曾参加甲午海战。民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海军总长一职。抗日战争期间,他到南洋和后方川、黔、湘、滇、桂、陕、甘等省宣传抗日,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位经历三个时代的传奇人物就是海

官场不倒翁 ”失节”几十年,却被十一个皇帝当作宝

中国有句古话,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人能混个三朝元老就算不错了。但有一个人,在他四十几年的从政生涯中,前前后后跟了十一个皇帝!这个人就是五代十国的冯道。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天下不停地在不同的人手里交换。不

此人是官场“不倒翁”,深受皇帝恩宠,兵败被俘后遭皇帝抛弃

一个人但凡能在官场如鱼得水,其能力也是非同一般的。清朝历史上就有一位官场的不倒翁,其官路一直是畅通无阻。此人便是咸丰年间的叶名琛,而且有连升三级的记录,叶名琛最后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叶名琛,

官场不倒翁陈廷敬,拒绝借钱给康熙,康熙还赞他“几近完人”!

  大清相国陈廷敬,是清初著名官员,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官场不倒翁。他为驰骋官场五十四年,累计升迁二十八次,最后为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堪称为官之典范。  虽然陈廷敬的官路十分顺遂,步步高升,但是

历史人物 官场不倒翁陈廷敬,拒绝借钱给康熙,康熙还赞他“几近完人”

  大清相国陈廷敬,是清初著名官员,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官场不倒翁。他为驰骋官场五十四年,累计升迁二十八次,最后为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堪称为官之典范。  虽然陈廷敬的官路十分顺遂,步步高升,但是

仕途上的老滑头,大清官场里的“不倒翁”

当现代观众还在为纪晓岚大战大贪官和拍案叫好时,殊不知历史上的那个铁齿铜牙其实是个仕途上的老滑头,否则,他不可能成为明争暗斗甚于历朝的大清官场里的不倒翁。纪晓岚皇帝面前的每个大臣,几乎都知道明哲才能保身

他是官场不倒翁,历经十帝,被九位皇帝封宰相,司马光却不齿

我们看历史电视剧,一般讲到哪位大臣是三朝元老,那个个都要竖起大拇指。了不起啊,能够历经三朝而不倒,堪称国家支柱,是晚辈官员们效仿学习的楷模。可是历史上偏偏有这么一位官场不倒翁,居然是十朝元老,而且连任

一生侍奉五朝十三帝 “官场不倒翁”冯道

冯道一生曾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三帝,前后为官四十多年,拜相二十余年,而且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人称“官场不倒翁”。历史上,多数人对冯道这个人非常不齿,史料中每每提到他,

一生侍奉五朝十三帝 “官场不倒翁”冯道

冯道一生曾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三帝,前后为官四十多年,拜相二十余年,而且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人称“官场不倒翁”。历史上,多数人对冯道这个人非常不齿,史料中每每提到他,

西汉后期大臣孔光简介 他为何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孔光,西汉后期大臣,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  人们提起孔光总会说起“温树”,“温树”二字跟他有何关系呢?  孔光为官谨慎、做事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