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廉颇从军没有拿得出的战绩

Posted 列传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廉颇从军没有拿得出的战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廉颇从军没有拿得出的战绩

   ,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 ,只是个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全出自《史记》,特别是专门为他设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想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始的东西,而不应该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  大将军廉颇攻齐、魏、燕等弱小国家,可谓是战绩赫赫,但是面对主要敌人秦国,就不是这样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赵王又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结果是赵奢「大破秦军」,打了胜仗。同样是「道远险狭」,在赵奢看来是胜利的条件,而在廉颇看来却是不能出兵的理由。在秦军面前,畏惧不前的廉颇与赵奢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啊!>  司马迁既然是专门为廉颇作传,就不可能掩其战绩而不书的,然而,记廉颇的对秦作战仅仅一次,就是秦赵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看得出来,赵国是在「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无人可以出征的情况下,不得已才让廉颇出战的。司马迁说的话很实在。结果如何?战斗一开始,「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障四尉。七月,赵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因首战失利「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廉颇的坚壁不出,并非像有人说的那样是英明之举,而是不得已而为之。长平之战,双方前后参战总人数当以百万计,旷日持久地磨蹭下去,谁都承受不了。如果廉颇能在远道而来的秦军立足未稳部署不定时给以重创,长平之战应该不会是这个结局。可是,由于廉颇初战失利,既而是消极防御,使得秦军有了重新调整部署的时间:一、调白起担任主帅;二、秦王亲自到前线督战;三、「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至此,赵国败局已定,就是谁也无力回天。坚壁不出,并不是赵国的战略初衷,因此「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撤了廉颇的主帅职务。赵王的怨怒是有根据的,被撤主要是廉颇本人战绩不佳,秦国的反间计只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根本原因还是廉颇违背了赵国的作战意图,作战失利。>  长平之战,伤了赵国的筋骨,后人皆大骂赵括,其实,败势先已由廉颇铸成了,纵是孙子吴起他们来了,也无可奈何。>  由此看来,廉颇只能欺负小国,在对强秦的作战中就不行了:第一次是害怕,连出兵都不敢;第二次是失败,并无英雄的样子。>  的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开篇就说,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但那时是秦国着力南下,主力在巴蜀荆楚,赵国与周围国家相比尚属强大,廉颇假藉著虎威,尚可打一些胜仗。但在秦人来攻时,他与赵奢、李牧、蔺相如等敢打敢碰的人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赵奢、李牧、蔺相如都没有廉颇名气大,这是因为廉颇还有一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由于负过荆请过罪,仿佛廉颇是个襟怀坦荡、勇于改过的君子。可是,他这个人有了错误就改,改了却再犯。长平战后,赵王曾再次起用廉颇,「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比以前更重用了。赵悼襄王立,因燕人乐乘伐燕有功,「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别人比自己功高了官大了,廉颇就犯了老毛病,把人家乐乘撵跑了还不算,竟然弃强秦压城的国家于不顾,为了个人怨愤,再一次耍小孩子脾气,跑到别的国家去了。可能是魏国也看明白了廉颇这个人,「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但没有重用,而且不信任他。后来他从魏国又跳槽到了楚国。在楚国,他也没得到重用,这时,他说出了「我思用赵人」,可惜,为时晚矣。最后,廉颇老先生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客死在异国他乡。>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共记廉颇、赵奢、李牧、蔺相如四个人,以攻战取胜论,赵奢、李牧、蔺相如三人皆在廉颇之上,司马迁以廉颇为记叙之首,并非是因他功勋最著,而是因为廉颇居赵为官时间最久,以他为主线便于叙述赵史,以补《史记·赵世家》之简约。>  作为艺术形象的廉颇,可以保留其光辉,但是对于历史的廉颇,必须要实话实说。

相关参考

宋朝历史 宋朝能够拿得出手的一流名将,只有以下六位,其余都是浮云

纵观大宋王朝,军事实力一直是其硬伤。无论是北宋时期还是南宋时期,都没有建立起强大的国防,都没有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事实上,大宋王朝军队的战斗力之所以底下,与缺乏一流名将是有极大关系的。纵观大宋一朝,能

胡服骑射对赵国的影响力有多深,从改革之后的战绩就可以看得出来

中国古代历史中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为了寻求赵国的强盛,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行为,比如说历史当中著名的「”胡服骑射”,说起来好像整件事情的意思,就是一个把服装改换了一下风格而已,再然后把骑术跟箭术合并在一起

一戰火炮機槍,二戰坦克航母,我軍拿得出手的武器只有這一種

武器,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甚至能左右一個時代的進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武器為火炮和機槍群,所以一戰的防守優於進攻。而二戰的情況就逆轉了過來,此時坦克、飛機、航母為主的新式武器主導了戰局,進攻

唐朝历史 大唐将士是怎样征战四方的

唐朝是值得骄傲的时代,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蕖⑶厥灞Α⑽境俟В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然而,军

大唐王朝士兵征战四方都带些什么装备?

唐朝是值得骄傲的时代,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勣、秦叔宝、尉迟恭,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然而,

历史军事 大唐王朝士兵征战四方都带些什么装备

唐朝是值得骄傲的时代,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勣、秦叔宝、尉迟恭,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然而,

战神白起多大开始从军

白起,又名公孙起,芈姓,战国时期秦国d人(今陕西宝鸡眉县人)。白起与李牧、廉颇、王翦齐名,并称战国四将,其中白起号称人屠、战神,位于四将首位。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将领统帅。白起是中国历史上战

站岗他手里拿的东西震惊了蒋介石 从此平步青云

在蒋介石的嫡系爱将中,黄杰这个人不怎么为人所知。因为他似乎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本领,精彩的战绩。但是,黄杰的运数却出奇的好,一生深受蒋介石器重,败退台湾后,依旧荣宠不衰。一直活到93岁。有人说,黄杰得感谢

李牧是如何打败匈奴的?李牧有哪些战绩?

  在赵国,李牧其实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出名的将军,和廉颇一样,他们都是从最底层的士兵做起的,凭借着无数的军功,才一步步成为将军。早期的李牧只是赵国北边边境的一个小将,担负着守卫赵国的疆土的重任。  那

历史人物 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有何战绩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有何战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周兴嗣在《千字文》当中将他与王翦、廉颇、李牧三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