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大唐王朝士兵征战四方都带些什么装备

Posted 士兵

篇首语: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大唐王朝士兵征战四方都带些什么装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大唐王朝士兵征战四方都带些什么装备

唐朝是值得骄傲的时代,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勣、秦叔宝、尉迟恭,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然而,军事是个科学活、技术活,不仅要看将军打得多威风,还得看单兵的装备、兵团的配合及战术的运用,这些枯燥的东西,往往能反映出战争的真实面目。关于军队的装备,演义里的描述是极其粗线条的,或者说是不靠谱的。例如《三国演义》,只有大将们叱咤风云、横扫战场的大场面描写,至于士兵穿什么、吃什么、带多少装备,那都是未知数。《说唐演义全传》则开始涉及到军队基层单位,诸如薛仁贵,传说他当过伙夫,但是薛大哥是英雄,一心想着上战场厮杀,具体怎么做饭,一餐做多少量,也是笔糊涂账。

历史是琐碎的,要了解它的真相,得去翻史料,比如对于唐朝军队的装备,《新唐书》的“兵志”就有记录。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是民与兵合一的机制。特点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装备得自己掏钱购置,“皆自备”。具体自备哪些东西呢?人均一张弓,三十支箭及一种叫胡禄的箭囊;横刀一把——一种佩刀,日本现在有完整样本。武器有了,还得有后勤装备,即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件。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此外,还有着装要求,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铠,骑兵还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铁甲,背上有长枪。以上装备是不是都直接配置在士兵身上呢?根据记载,军队里有驮马。这些装备在平时都储存在折冲府的军库里,当有军事行动时,再看具体情况进行发放。

隋炀帝时期远征高丽,因为路途遥远,粮食运输艰难,所以每名野战士兵身上要负重好多天的粮食,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和战斗力。也因此,有些士兵冒着杀头和饿肚子的危险,将粮食埋在地下。如果是和平时期,这些府兵就配备横刀和弓矢。个人装备如此,那么单位的配备情况又如何呢?唐初士兵三百人形成一个团,每五十个人组成一个队,每十个人组成一个火。火是一个很小的军事单位,但仍会配备六匹驮马,如果弟兄们实在差钱,可以用驴子代替驮马。同时还有布幕、铁马盂、铲子、凿子、箩筐、斧头、钳子、甲床等各两件,锅子、火钻、盐袋、碓等各一件,马缰绳三件。马盂是什么呢?据唐朝人李筌的《太白阴经》记载,它是一种盛食品的容具,有木制的,也有铁制的,容量为三升,能保温,“冬月可以暖食”。

唐朝的军粮可能还是未脱皮的,上了前线,还得用舂米工具,这工具就是“碓”。还有火钻这玩意,别以为这是取火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兵器,打仗的时候,在火钻上浇上油,点上火,直接往敌人阵地上扔,大约可以算是原始手雷吧。此外,每人还配备一把锤子,象牙做的。这锤子可管用了,可以用来开箱撬锁,类似瑞士军刀吧。这样看来,大唐王朝单兵的装备确实杠杠的。而对于战马,政府是有补贴的,不是直接给战马,而是每个骑兵发二万五千钱,自个儿买马去。如果战马过了服役年龄,就卖到民用市场上,用所得资金再买新的战马。不过这战马会不会和机动车一样折旧,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唐朝历时将近三百年,其军制也是在变化发展中,后来的情况如何呢?到唐玄宗的时候,由于拓边战争增多,原来的兵力明显不够用,于是改为募兵制。唐朝募兵,首先身高是有要求的,20岁入伍,身高应该在五尺七寸(大约1.7米)以上,就算降低要求,也要在五尺以上。入伍男子免除赋税。对士兵使用兵器也有要求,即要求士兵能够自主使用伏远弩,射程三百步;要求士兵在四发中能命中两发,50%的命中率才算过关;对擘张弩的应用会有场考试,擘张弩是一种用双臂拉开的弓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要求是四发二中,也是50%的命中率。

以上两种是重射击武器,对于轻射击武器的使用,则是这样的:角弓弩,射程二百步,要求是四发三中,对于命中率的要求提高了25%;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要求是四发二中。别以为古代打仗场面,就像影视那样,将军大吼一声,然后就奔跑吧兄弟,大伙儿一窝蜂上去群殴。实际的战争场面蛮复杂的,李靖的《李卫公兵法》现在在杜佑的《通典》里还保存了一部分。在《李卫公兵法》里,每次出征时的军队数量是有规定的,大将出征,一般每次授兵两万。当然,这也不是死指标,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临时更定”。至于兵种的组成结构,李将军说得很详细:一支四千人的野战部队,称为“中军”,必须有2800名战斗人员,比例为70%。

这2800战斗人员当中,有800名弓弩手,弓弩手又再细分:弓箭手400人,弓弩手400人,骑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唐朝管这类士兵叫“跳荡”。还剩下500人干什么?他们是“奇兵”,是用来机动作战的。按照唐朝部队编制,机动作战人员必须占三成,“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为奇兵”。唐代史料也记载了唐前期军队训练情况。《新唐书·兵志》对这个程序有详细记载。“每岁冬季”,是全国士兵集中训练的时机。以一个折冲都尉府为单位,分左右两个校尉统领,每个校尉手下有十支步兵队,一支骑兵队。还没有正式集合的时候,士兵们都打开旗帜,分散站立。第一通号角吹起,指挥官马上集合手下士兵,步兵和骑兵都排成队列,“诸校皆敛人骑为队”。第二通号角吹起,将军旗和长矛都放下,有点偃旗息鼓的味道。第三通号角吹起,军旗和长矛都举起来,似乎进入战斗状态。

接下来,擂起战鼓,两支部队鼓噪冲锋。当然,绝对不是漫无纪律的群殴,还是有章法的:先是右校尉这边鸣金,队伍稍稍退却,左校尉分队进入右校尉的位置;接着,相反操作。两支部队退却之后,又上前迎面对杀,进入演习状态。最后,三通号角,演习结束。然后,大伙去自由狩猎,猎物各自分配,“是日夜,因纵猎,获各入其人”。事实上,狩猎也是增强战力的方式。军队训练要各司其职,不能逾越。有一回唐太宗在骊山上看到山谷里的军队自由散漫,不成队伍,正要大发雷霆,处分校尉,旁边的人把他劝住了:“皇上,这不是你管的事儿,别坏了规矩。”唐太宗只好强忍怒气,交由有关部门去处理。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大唐将士是怎样征战四方的

唐朝是值得骄傲的时代,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蕖⑶厥灞Α⑽境俟В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然而,军

历史秘闻 男人、女人、老人、士兵、太监都干过

大唐,是中国古代一个很强盛的王朝。也可以说是封建王朝中最强盛的王朝。毕竟大唐的文化、经济、军事、政治都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有件事却偏偏比任何一个王朝都要多。这件事就是政变。

宋朝历史 为何宋代士兵人人都带“红领巾”

红领巾,是小学、初中必备的一样物品,但是你知道吗?红领巾也是宋朝军队的必备物品!每个士兵都要佩戴,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为您一一揭秘!宋代士兵的"红领巾"从何而来?在冷兵器时代,盔甲的重要不言自喻。中国

历史军事 木枪木炮很雷人

导读:近日,网上流传的一组俄军士兵自制的“训练装备”,由木头做的木枪、木剑,造型很猛、很雷人,网友戏称“吓傻敌三秒”。俄军士兵自制的“训练装备”俄军士兵自制的“训练装备”俄军士兵自制的“训练装备”俄军

中华军事巅峰时代的战争之王,踏平四方,打出大唐盛世

还记得《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结尾时的那个镜头吗?卢十四醒来见到安西军:"大唐玄戈营第九骑兵队全体报道,军费送达,分文不差!"大唐帝国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骑兵的作用功不可没。大唐骑兵,无论从

历史军事 蒙古骑兵当真天下无敌

  蒙古士兵的装备情况,也是历史学家热衷于讨论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蒙古兵的装备与10至11世纪的辽国(契丹)兵类似,以复合弓为主,但装备算得上比较精良。这种观点是基于卡皮尼的出使

历史军事 蒙古骑兵当真天下无敌

  蒙古士兵的装备情况,也是历史学家热衷于讨论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蒙古兵的装备与10至11世纪的辽国(契丹)兵类似,以复合弓为主,但装备算得上比较精良。这种观点是基于卡皮尼的出使

历史军事 谈唐朝军队三大绝技 强大到西方强国闻风丧胆

朝时期的军力强盛,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连士兵的装备、兵团的配合及战术的运用都很完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唐朝士兵的装备和组织情况。盛时唐军开疆拓土,势力远达里海地区,外蒙古和西域尽为中华版图,辉煌的战

历史军事 士兵还在用清代留下的某武器

1937年9月,十多万川军将士出川向东。这些人在战场上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武器,与日军的装备相比优劣何在?在建川博物馆,记者见到了抗战时期,出川军人穿戴过的粗布衣服、斗笠草鞋,用过的中正枪、汉阳造,也见到

历史秘闻 汉武帝征战四方钱从哪里来

汉武帝怎么搞钱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大军南下,侵略上谷、渔阳,杀边境吏民千余人。卫青率领汉军出击,将匈奴人痛揍一顿,俘虏数千人,尽收河南(此处指河套以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