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公孙龙简介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公孙龙介绍

Posted 平原

篇首语: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公孙龙简介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公孙龙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公孙龙简介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公孙龙介绍

   简介: (前320年-前250年), 时期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汉族,东周 末年赵国人。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   (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 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 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是「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诡辩学代表著作,提出了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割断二者的联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与他齐名的是另一名家惠施。>  赵惠文王六年(前293年),封公子赵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喜好名家论辨之言,公 龙遂为平原君的门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云,「平原君厚待公 龙」。>  赵惠文王十五年(前284年),燕昭王欲攻齐国,公孙龙带领弟子,从赵国赶到燕国,力图劝其「偃兵」。燕王满口答应,公孙龙却表示不可相信,说道:当初大王招纳欲破齐、能破齐的「天下之士」到燕国来,后来终于破齐。而今「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尽善用兵者」,所以我认为大王不会偃兵。他用这种「循实则名」的方法猜透了燕王的真实用心,使燕王无言以对。(事见《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应言》)>  十六年(前283年),秦国与赵国盟会缔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答应相互援助。不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使人责备赵惠文王不遵守盟约。赵王将此事告知平原君。公孙龙向平原君建议说:赵也可以派遣使者去责备秦王说,赵国想援救魏国,秦国却攻打魏国,是秦国首先违背了盟约。(事见《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淫词》)>>  十九年(前280年),公孙龙又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之事。赵王问公孙龙说:「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回答说:「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并指出赵惠文王当秦得地而缟素布总,齐亡地而加膳置酒,并不真正具有兼爱之心,故不能行偃兵之实。(事见《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审应》)>  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兵攻赵,围邯郸。平原君使人向魏国求救。信陵君率兵救赵,邯郸得以保存。虞卿为平原君向赵王请封。公孙龙连夜驾车入见平原君,认为此举甚不可行,指出「王举君而相赵,割东武城而封君者」并不是因为平原君的才智能力为赵国所独有的,而是因为平原君是赵王亲戚的缘故。而「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即计国人之功于亲戚名下。因此建议平原君不要受封,平原君听从了公孙龙的建议,并由此对其益加看重。(事见《战国策·赵策三》)>  作为战国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尤以诡辩著称。据说当时赵国一带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导致大批战马死亡。秦国战马很多,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国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  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辩道:「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反问:「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了愣,但仍坚持说:「按规定不管是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的马,都不能入关。」>  公孙龙于是娓娓道来:「『马』是指名称而言,『白』是指颜色而言,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白马』这个概念,分开来就是『白』和『马』或『马』和『白』,这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者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马,给黑马、给黄马就不可以,这证明,『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吧!所以说白马就不是马。」>  关吏越听越茫然,被公孙龙这一通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中,不知该如何对答,无奈只好让公孙龙和白马都过关去了。>  「白马非马」这个 哲学史上的著名命题,便由这个故事而来,《公孙龙子》中有一篇《白马论》,论述的正是这个命题。>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令他蜚声远扬。有一次,孔子的六世孙、儒家孔穿路过赵国,专程到平原君处找公孙龙辩论。>>  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  公孙龙回答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先来教我,而后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他又接着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找。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末了,公孙龙又总结说:「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  赵孝成王十年(前256年),阴阳家邹衍替齐国出使赵国,平原君向其请教「白马非马」论,邹衍于是对公孙龙进行了批驳,认为他「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有害于大道。从此以后,平原君便绌远了公孙龙,公孙龙也渐渐失去了影响。后五年(前251年),平原君卒。次年(前250年),公孙龙亦卒。>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人物公孙龙简介

春秋战国人物中文名:公孙龙别号:子秉国籍:东周赵国民族:中原族出生日期:公元前320年死日期:公元前250年职业:哲学家信奉:名家头脑主要造诣: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公孙龙子》(历史lishix

东周辩论家公孙龙,以“白马非马”举世闻名

天下第一嘴,就是能言善辩的人。自古以来,中国能辩论的人很多,比如孔子、孟子、庄子、苏秦、张仪,还有后来的诸葛亮等。等这些人和一个人比起来,都算不上辩论高手,这个人是谁呢?战国时期著名道家、哲学家,诡辩

历史秘闻 东周辩论家公孙龙,以“白马非马”举世闻名

天下第一嘴,就是能言善辩的人。自古以来,中国能辩论的人很多,比如孔子、孟子、庄子、苏秦、张仪,还有后来的诸葛亮等。等这些人和一个人比起来,都算不上辩论高手,这个人是谁呢?战国时期著名道家、哲学家,诡辩

历史百科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白马非马”是春秋战国时期名辩学派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的著名论辩。公孙龙(约前325年——前250年)是战国末期赵国人,善于论辩,曾在赵国平原君家当门客几十年。“白马非马”是公孙龙名

历史百科 问名家公孙龙、惠施之事迹

问名家公孙龙、惠施之事迹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善为坚白、异同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著有《公孙龙子》。惠施,战国时宋人。为梁国相,善辩,与庄周善。周谓其多方术,书五车,道舛驳而言不中云。

历史人物 公孙龙生平简介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 名家离坚白派

本名:公孙龙字号:字子秉所处时代:赵国(前403年—前202年)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赵国主要成就:名家人物  公孙龙,字子秉,生卒年不详(约前320年—约前250年之间),华夏族,名家人物,赵国人

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魏国将军龙贾简介,龙贾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

前258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秦惠文王任命阴晋人犀首(即公孙衍)为大良造,次年魏国献阴晋给秦,与秦修好。未久,公孙衍率兵攻魏上郡重地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魏将龙贾

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白马非马的逻辑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历史典故  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

公孙衍为什么叫犀首,公孙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什么他被人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什么他被人称为犀首?公孙衍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合诸国,一起合纵抗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公孙衍本来是魏国人公孙衍本来是魏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外交家,他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公孙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外交家,他主张诸国合纵抗秦”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那时候七国争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