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被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Posted 太祖

篇首语: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被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被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原籍幽州蓟县(现在的北京),因为少时经历了很多叛乱纷争,读书不多,从小学的是如何做个小吏。后来, 位极人臣,学历便显得有点低了,连宋太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经常劝他读点书。 虚心听取意见,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得当。赵普死后,人们才发现他的书箱里只藏了一部《论语》,而且只翻看了一半。于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便不胫而走,成为当时最大的新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战经验有时强过书本经验。比起许多书生,赵普的官运无疑是亨通的,三次入相,经历太祖、太宗两代政权之更替。为保全自己,公元992年,赵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请求辞官,但太宗仍下诏慰留,并加太师衔、封魏国公,享受 待遇。当年七月,赵普走完了生命历程,终年七十一岁。宋太宗派官员治丧,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谥号"忠献"。>  历史中的赵普留给我们的是多面和复杂性,他有时是严厉正直的谏官,雪夜决策、杯酒释兵权,但其收受贿赂、随波逐流、见风转舵,同样引来无数非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普是典型的官吏代表,在强权体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但以身家性命为重,他从来不是真英雄,只是一个在多变的封建君主威严下,战战兢兢、游走其中的官吏。>  善于揣摩上意的部下>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去世,由遗孀佐幼主宗训即位。当时赵匡胤执掌护卫皇帝之禁军,担任殿前都检点要职。公元960年春,传契丹勾结北汉入寇。匆忙之间,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将士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由此,赵匡胤统一中原,建立大宋。>  在旧史的记载中,总说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是被迫的,看似是军人起哄。但事实上,这是场精心策划的布局,而当时担任军中谋略的赵普无疑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做了赵匡胤心中想做而又不便明言的事。这些事是弄刀舞枪、迷信武力的将领们所无法想出来的。为什么赵普如此理解赵匡胤?其实两人从小就认识,据《宋史》中的《太祖本纪》、《赵普传》记载:赵普幼时与赵匡胤同学,是关系匪浅的幼时同伴,赵匡胤酷爱舞枪弄棒,赵普则"少习吏事"。在这些之外,赵普之所以和赵匡胤关系如此之牢固,更重要的是智谋、经验的相辅结合。>  有人认为,此次政变赵普应该是获得首功的。但真正论功行赏时,除了一批原本地位重要的将领晋升要职以外,为了安抚人心,赵匡胤不得不继续重用旧臣,赵普仅得了个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的一般官职。但赵普的业绩是太祖看在眼里的,谁不喜欢从基层慢慢做起、稳扎稳打、又不居功自傲的属下?赵普官居高位只是时间的问题。>  双面宰相>  封建时代,不乏有新王朝之开国君主杀功臣、夺兵权的事。赵匡胤更明白,自己本即是部将拥立,所以他必须提防二次"陈桥兵变"。如何才能长治久安?赵普提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方针。"杯酒释兵权"即是第一步,然后改变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一切都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  应该说,赵普提出的这套方针、方略,确实在宋初加强了中央君主集权及其军、政、财、文权力分立,防止藩镇和地方各自为政,改变了五代十国时期武臣专权、政变频繁的局面,使 成为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然而这套方针反过来又成为宋朝长期"积贫"、"积弱"、冗员过多的重要原因。毕竟赵普考虑的是维护君权,而非国家的真正强盛,这也正是后世为之诟病的要因。>  但从另外一方面,赵普还是有刚毅果断、正直严厉的一面的。他曾经想要授予某人官职,但太祖不接受。第二天,赵普坚持不懈,又上奏此事。如此这般,皇帝大怒,把奏折撕碎扔到地上。但赵普面色如故,粘补缝合,又像之前一样上奏。皇帝终于答应了,后来被举荐的人也成为名臣之一。针对如何处置官员,赵普留下一段著名的话:"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高兴、讨厌而独断!"起初,太祖对此不理,但赵普采取了一向的"跟人"政策。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直到皇帝同意他的请求。>  敢与皇帝称兄弟>  这是一个在史书有载并流传甚广的故事——"雪夜论天下"。>  北宋初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两位不速之客先后来到一座深宅大院,烧肉饮酒,秉烛夜谈,一个平定天下的统一大略就这样诞生了。两位来者是北宋 皇帝赵匡胤和其胞弟赵光义,大院的主人就是赵普。>  这个故事体现出宋代君臣浓厚的人情味。据传,赵普的夫人烧得一手好菜,其中特别有滋味的是一款烤肉,赵匡胤兄弟二人百吃不厌。赵匡胤管赵普的夫人叫"嫂嫂",当了皇帝后也未曾改口。每年都要有四五次驾临赵普家,一进门便叫"嫂嫂"做烤肉来解馋,亲切随和。关于这对君臣朋友的故事还有很多,虽然也有纷争和阴谋,但与其他朝代的 君臣比起来,少了一些血腥。>  由此可看出,赵普对于如何在公私之中维持微妙的平衡,在保持对皇帝敬重的同时,又比别人多一些亲密,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而这些"新闻"在当时的流传,更有利于巩固赵普在皇朝不可动摇的地位。>  背靠大树好乘凉>  "功高盖主"是所有开国大臣都会面临的问题,赵普亦不例外。随着权势的增大,赵普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  公元976年,宋太祖到赵普家,突然发现廊下堆有海货十瓶。打开一看,全是小颗粒的瓜子黄金,赵普只好坦白说明,这是吴越王钱俶送来的。太祖接着便说了这样酸酸的话:"钱俶大概认为国家大事全由书生来决断,所以送给你金子。"这件事看似没有下文,但赵普已经引起了皇帝的猜疑。>  起了疑心,太祖的眼里自然会发现赵普更多的缺点。赵普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修府第、有官员冒充赵普名义经商等,最后竟然发现赵普违反宰辅大臣间不得通婚的禁令,娶枢密使李崇矩之女为妻。于是宋太祖便设副相与赵普分掌权力,并监督相权,不久又贬赵普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赵普也不是省油的灯,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当太祖的路走不通,他开始筹划新的复出方案。>  公元976年十月,宋太祖崩,其弟赵光义(避匡字讳)即位,是为宋太宗。关于这段兄终弟继的历史,流传有"烛影斧声"的疑案。如何"声援"新任皇帝,漂白其出身以巩固皇权,老臣子赵普又一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因此再度拜相。>  当时,军中一度有谋立太祖长子赵德昭之说,为太宗所忌,故赵德昭遭太宗怒斥而自杀。宋太祖父子之死,引起宋太宗异母弟赵廷美之悲愤自危。事实上,宋太宗自己弟承兄业,但对于自己弟弟却忌讳得很。赵廷美一再被贬,抑郁不得志的赵普开始积极活动起来。他向宋太宗密陈,皇太后遗书由自己书写,制造所谓"金匮之盟"的伪证,声称杜太后临死前,命宋太祖传位于其弟光义,由赵普起草誓书,藏之金匮。他又乘机说贬往洛阳的赵廷美毫无悔意,不能使之居于洛阳。于是宋太宗又贬赵廷美至房州涪陵小县。>  赵普的这番密陈,第一,证明太宗承兄位,乃合乎祖宗遗旨;第二,拥护太宗传子不传弟;第三,为太宗清除赵廷美继位之威胁。这几点就让赵普与宋太宗结成了特殊的关系,立即获得司徒兼侍中的职位,两度任相。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赵廷美在三十八岁盛年夭折,宋太宗长子赵元佐因替赵廷美不平而成终身之疾。>  因为有了"金匮之盟",赵普从太祖旧臣的地位一跃而起,变成太宗重臣,太宗众子也以和他结交作为日后成为太子的重码。但也因为如此,赵普有了一生最大的污点,虽长寿善终却不落好评。>

相关参考

保定两县,以州为名且均为千年古县,其一曾被誉为 ”天下第一州”

保定古称清苑,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北京市南邻,自古就为军事重镇,尤其是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更是为「”京畿重地”,保定之名就「”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而得名。保定历史上曾长期为河北的政治、

历史人物 王保保被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他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保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意为“青铁”,蒙古伯也台部人,母亲是元末颍川王察罕帖木儿的姐姐,成年后随舅舅组织地主武装,历戎马间,事必属之,所向皆如

此剑被誉为天下第一,此国借走展览时却遭人为破坏,现已禁止外借

中华文明启蒙的青铜时代,拥有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青铜冶炼工艺,拥有人类史上最鬼斧神工的金属制作水准,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艺术品,虽然那些长满绿绣的青铜器看似沉重笨拙,但是它们身上所镌刻的文化

粟裕为何被誉为“当代白起”

粟裕大将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他不是元帅,却是毛泽东极为倚重的方面军统帅,屡屡被委以征战重任,堪称与蒋介石争天下的“杀手锏”,被誉为“当代白起”。连国民党悍将胡琏晚年都由衷感叹:“土

被后人誉为“千古伯乐”的是哪位北宋名士?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

被后人誉为“千古伯乐”的是哪位北宋名士?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

河南一城市,被誉为“七朝古都”,出土的一件文物,几乎无人不知

河南,在古代被称为“中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大禹划分九州之时,河南就属于豫州。自古中原被认为是华夏的正统,故有“得中原者的天下”之说,足以体现河南的重要性。现在的河南省,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

河南一座城市,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市民被誉为“河南犹太人”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因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古时候,河南又被称为“中原”,想得到天下的人,必须先得到中原,足以体现河南的重要性。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年近50仍迷倒30多岁的唐太宗,被誉为“六位帝皇玩”

萧皇后,南兰陵人,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母亲张皇后,是名副其实的萧梁王朝的公主。她出生时,占卜奇才袁天罡见其相貌惊人便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竟然得出了:“母仪天下,命带桃花”的结论。按理说萧皇后本应该集

历史秘闻 河南一城市,被誉为“七朝古都”,出土的一件文物,几乎无人不知

河南,在古代被称为“中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大禹划分九州之时,河南就属于豫州。自古中原被认为是华夏的正统,故有“得中原者的天下”之说,足以体现河南的重要性。现在的河南省,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