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杀鞑子并非信史 蒙古族为何不过中秋节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八月十五杀鞑子并非信史 蒙古族为何不过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月十五杀鞑子并非信史 蒙古族为何不过中秋节
1949年后,在新时代的文艺和社会政策影响下,继续沿用“杀鞑子”这种有伤民族感情的说法未免不合时宜,因此在各类出版物中,“杀鞑子”这个词慢慢消失,同时像“起义革命”、“恢复大汉江山”这样的说法也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反映民族平等、马列主义的理念和词汇,因此故事的主题也从汉人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起义变成了民众反抗蒙古奴隶主阶级压迫的斗争。
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左倾”的阶级斗争理念得到清理,此后的出版物在涉及这一故事时的意识形态话语就减少许多,例如1992年出版的《中华民俗源流集成·节日岁时卷》如此写道:中秋节传到元朝末年。元朝统治者,对老百姓实行残暴统治,那时,每十家人只能共享一把菜刀,还派一个蒙古族人监视,以防人们起来造反。众百姓切齿痛恨极了,就利用过中秋节的机会,将造反时间、暗号写成字条,夹在月饼里,馈赠传递。大家知道了这回事,到八月十五晚上,爆竹一响,家家一齐动手,将那些元朝统治者杀了。不久,元朝被朱元璋率领明朝军队打败了,元朝也就垮台了。
由此可见,从晚清到现在,“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会被不同的话语和方式叙述,而我们对于中秋节吃月饼的民俗起源认知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建构起来。不过好在如今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分清传说与历史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有些蒙古族人也现身说法,在网上发表言论澄清事实——他们照样过中秋、吃月饼。蒙古族不过中秋节?吃月饼源于“八月十五杀鞑子”?谣言可休矣。
相关参考
中秋节是哪天什么时候?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八月节,2016年的中秋节是:【2016-09-15星期四八月十五丙申年【猴年】丁酉月庚子日】。关于“中秋节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
中秋节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我国古代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因为农历八月正处于秋季的中间仲月,而当月的十五日又正是这个月的正中,故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周礼》有:“中春,昼击土鼓
中秋之时,蒙古人常常是厉兵秣马,准备出征。那天晚上多以月为占候,“月明为利,即兴兵”,“风雨冥为不利,即不兴兵”。在这种情况下,征战在即的蒙古人很多是无暇赏月的,所以历史记载也很少。在八月十五前后,元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八月节,2013年的中秋节是:2013年9月19日。关于“中秋节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
蒙古族为什么不过中秋节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许久的一个民族。第一个传说:相传,远在元朝末年,番人入侵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
中秋节的传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
虽然八月十五不是节日,但唐代八月十五的活动还是很丰富的。这一天,最为活跃的是女性,特别是女孩子,后来广为流行的“女子拜月”,便是唐代女性中秋之夜最爱做的事情。中秋节,是现代最隆重的法定节日之一。中国人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