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密谋造反被处死 古代文人官场多失意

Posted 谢灵运 造反

篇首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谢灵运密谋造反被处死 古代文人官场多失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谢灵运密谋造反被处死 古代文人官场多失意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山水诗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可以说如果没有山水诗,中国的诗歌文化会暗淡不少,而提到山水诗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他就是谢灵运。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名将谢玄的后人,在东晋的时候就被世袭了祖上康乐公的爵位,后来先后担任过诸多重要的职位,等到刘宋代晋以后,谢灵运也因此遭殃,先是爵位被削,后来又被当时的宋文帝杀害,年仅49岁。虽然谢灵运去世的很早,但是他淡薄名利,纵情山水的风格对于后世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谢灵运出生就非常的高贵,是当时有名的世家子弟,他小的时候就养在了钱塘的一个道馆之中,估计这也对于谢灵运后来恬淡的心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从小就博览全书,小小年纪就能够写诗文,在他十八岁的时候袭封康乐公,等到他二十岁的时候,正式出仕,担任了不少的官位,但是谢灵运的心思没有在为官上,反而寄情于山水之间,为了方便游山玩水,他还特意设计了一种可以拆卸的木屐,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上下山都很方便。

后来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谢灵运对于权势就更加没有兴趣,朝廷几次催他当官,他才肯去,但是上任之后依旧不干正事,整天想着到处游山玩水,如果只是这样或许还好,但是当时朝廷要逮捕他的时候他还敢拒捕,甚至后来在流放的时候还密谋让人救出自己,因此也让宋文帝再也不能忍耐,将他杀害。

谢灵运名句

谢灵运的一生著作颇丰,虽然其中全诗都很好的并不算多,但是名言名句却不在少数,他那种独特的风格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他用自己精练的言语给当时玄学兴盛的诗坛带来了独特的清新趣味。接下来小编我就带大家来一起欣赏一下谢灵运的一些经典名句。

谢灵运一生最为著名的诗句就是他《登池上楼》里面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诗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无数人的称赞,乍一看这两句非常的平常,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言辞简单,描述的景象也很平凡,但是这样的景象如果放到全诗之中一起去看的话,就能够看出这两句的独特韵味。根据诗境来看,当时谢灵运是大病初愈,相比起那样繁华的景致来说,这种比较朴素的春天的生机反而更能够让谢灵运受到触动,而且当时的诗词风格还是以言辞华丽著称,在那样的环境之中,这样清新的语句自然就凸显出来受到读者的喜爱。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本来明月应该是比较柔和恬淡的,但是之后的那句就让这句诗的语境一变,天寒地冻之下,阴冷的月光照在厚重的积雪上,给人一种高旷阴郁的感觉,这是视觉上的感受,之后就是听觉上的体会,狂风呼啸,一个“劲”字表现了风的猛烈,而且风的呼号声就像是哭喊声一样,就更加契合了作者的心境,不禁让读者体会到了一种阴郁哀凉的心情。

岁暮谢灵运

谢灵运一生创作颇丰,有着很多经典作品,《岁暮》就是其中一首杰出的诗作,在这首五言诗里面,谢灵运巧妙的将自身的情感、外界的景物和深奥的玄理相结合,完美的再现了当时的心境和悲凉的环境。

谢灵运的一生算是比较艰难的,虽然出身不错,但是当时已经是东晋后期,之后没多久就被刘宋取代了,而谢灵运这个祖上为东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自然也成为了刘宋的打击对象,根据时间来看,这首诗应该是出自他人生的晚年,当时他不只是受到朝廷的猜忌,各种佞臣也容不下他,朝政混乱,也导致他几度辞官不做,这种仕途上的不顺和实现人生价值道路上的艰难让他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冬夜写下了这首著作。

全诗的开头两句就是开门见山的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谢灵运巧妙的化用《诗经》之中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感叹着这样夜不能寐,心有忧愁的苦痛,这种隐忧不只是如下文所说的那样单纯的对于自己即将老去,人生受到残害的忧愁,还有着对于往事不可追,所求不可得,人事变化等多方面的复杂心情。

三四句则是作者失眠时候所见的景象,明月照在了积雪上面,狂风猛烈的呼啸着,就像是悲痛的哭嚎声一样,这样的情景又恰好和当时作者的心境相近,所以更加显现出作者心中的悲戚不安,最后5,6句借着“积雪”“朔风”的余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世无常,岁月不再的悲伤感慨,这种人命易逝,岁月变换的苦闷和美人迟暮壮志未酬的哀痛也是历代诗人歌颂的主旨。

谢灵运和谢朓

山水诗的诞生为中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贡献,提供了一种新的题材,而且带来了一种新的诗歌风采,而在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谢灵运和谢眺这两个人是比较重要的,这里小编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的关系和两人的诗歌风格。

首先从关系上来说,两人确实是亲戚,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嫡孙,谢眺的关系相对远一些,是谢安的哥哥的后人,从血缘上来看,谢灵运算是谢眺的族叔。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之一,对于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谢眺则是继承发展了谢灵运的风格,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新的风格,对于山水诗都起到了非常大的贡献,所以被后人称为“大小谢”。

从两人的诗歌风格来看,两人都擅长写山水诗,他们的语言风格都比较清新脱俗,都能够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将景物刻画的淋漓尽致,所以两人的风格是有些近似的,但是总归不是一个人吗,风格上有着一定的差别。对于谢灵运来说,山水的姿态在他的诗中是非常主要的,他极尽全力的描述风景的细节,不遗余力的描绘,因为这样大力的描述,所以在谢灵运的诗里面物我是分开的,先是他描述的景物,透过这些景物才是观察这些景物的作者。

而谢眺则是不同,他的山水诗更加讲究情景交融,他通过对于景物的描述来阐述自己的情感,同时摆脱了魏晋时期玄理的影响,少了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显得更加的清新明丽,简单质朴。

相关参考

谢灵运密谋造反而被处死 古代文人官场多失意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屈原在诗歌创作上独步千古,然而在官场上却屡遭排挤打击,最终自沉汨罗江。贾谊20岁左右就当上太中大夫,眼看马上就要当上公卿之位了,却被人诽谤陷害,只被汉文帝授以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

谢灵运密谋造反而被处死 古代文人官场多失意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屈原在诗歌创作上独步千古,然而在官场上却屡遭排挤打击,最终自沉汨罗江。贾谊20岁左右就当上太中大夫,眼看马上就要当上公卿之位了,却被人诽谤陷害,只被汉文帝授以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

谢灵运密谋造反被处死 古代文人官场多失意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山水诗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可以说如果没有山水诗,中国的诗歌文化会暗淡不少,而提到山水诗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他就是谢灵运。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诗

谢灵运密谋造反被处死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屈原在诗歌创作上独步千古,然而在官场上却屡遭排挤打击,最终自沉汨罗江。贾谊20岁左右就当上太中大夫,眼看马上就要当上公卿之位了,却被人诽谤陷害,只被汉文帝授以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

密谋造反的谢灵运,最后在广州被处以死刑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屈原在诗歌创作上独步千古,然而在官场上却屡遭排挤打击,最终自沉汨罗江。贾谊20岁左右就当上太中大夫,眼看马上就要当上公卿之位了,却被人诽谤陷害,只被汉文帝授以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

范仲淹官场失意遭贬官 范仲淹屡遭贬官却一贬成名

  范仲淹  都说当上天为了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为你开一扇窗,古代许多文人对官场都有执着的向往和抱负,但往往不得意,但是也因此在文学上建造了一番天地。  宋朝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对于许多因

揭秘徐敬业造反原因真是因为朝廷昏聩无道吗?

徐敬业,唐朝人,因祖上有功,而被李氏唐朝赐姓李,史称李敬业,是唐朝武则天时期公元684年扬州叛乱的主谋,出生年月不详,逝于公元684年,是在叛乱中被部将所杀。徐敬业,为唐朝开国将领李勣的孙子,父亲李震早亡,因...

李白被忽悠后不仅不生气反而写下一首千古绝唱

古代文人墨客因对现实不满或怀才不遇,便寄情于山水,别具怀抱。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稽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等,都是且行且吟的着名诗人。到了唐宋时代,“驴友”文人就更多了,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苏东

最传奇的“被造反者”,76岁被凌迟处死

在历史长河中,朱慈焕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历史上谋反叛乱的乱臣贼子数不胜数,最多的也就蹦跶十几年,没有一个能和本文的这个“专业造反”的人相提并论,他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