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阏与之战赵奢为何能大败秦国

Posted 平原

篇首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阏与之战赵奢为何能大败秦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阏与之战赵奢为何能大败秦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阏与之战赵奢为何能大败秦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赵奢,战国名将,赵括之父,一生期间南征北战。他挂帅的阏与之战,一举打破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威名传遍六国。甚至在唐代,唐德宗为他及其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宗庙祭祀,可见赵奢之功。

我们不禁要问,他的战功具体如何?难道像他儿子赵括一样“纸上谈兵”?他为何有此成就呢?

辨人识事

赵奢原来不是将军,而是田部吏,其实就是为国家收税的,和军事根本不沾边。但赵奢收税,铁面无私,对那些不交税的直接打入大牢。而他的善恶分明,这也给自己带来了危险,同时又带来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

赵奢剧照

话说有一次,赵奢收税到了平原君赵胜的头上。平原君是何人?赵国权臣,战国四公子之一,堂堂赵武灵王的儿子,当政者赵惠文王的弟弟。权臣手下,门士高。几个管家仗着权势而不交税,赵奢反过来就把闹事的人抓住砍了脑袋。由此惹出大祸。

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抓住赵奢训话,但赵奢据理力争,引经据典,一句“不奉法则法削,法削则国弱,是无赵也”。贤人平原君怎会不知道理?如果自己不交税,别人都这样做,国家就没钱了,自己如何富贵呢?而且平原君认为赵奢有贤人之德,便推荐他做了统揽全国税务的官,赵奢从此飞黄腾达。

阏与之战,闻名六国

周郝王四十六年,即公元前269年,秦国携破楚国郢都、败魏韩伊阙之战的余威,大举进攻赵国。秦赵因此有阏与之战,这也是赵奢的高光时刻。赵王命赵奢为将,率军解阏与之围。

阏与之地形势图

而赵奢率军出了邯郸城,仅走三十里地,就安营扎寨,并在之后的二十八天纹丝不动。这距离阏与有二百里之遥,非五日可达(阏与位于太行山深处,山势陡峭)。当然赵奢是在兵法上麻痹敌人意志,之后给予致命一击。

在秦军彻底大意后,赵奢派骑兵两天一夜急行二百里,突然出现秦军面前,大败秦军。这令擅长阵地堡垒战的廉颇,无疑是一种刺激与惊叹,同时也对赵奢刮目相看。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但为何如此成就呢?因为赵奢谋略高吗?我们细细分析。

其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如何理解呢?赵武灵王急流勇退,四十岁便把国政交给儿子赵惠文王打理。以后赵惠王将胡服骑射的理念贯彻下去。虽然那时的赵国军队中步兵与车兵仍占主体,但骑兵地位早已上升。骑兵被广泛地用在赵国北疆,来对付楼烦、匈奴等游牧民族。因此赵国的骑兵训练有素,可谓大杀器。

阏与之战形势图

而阏与之战胜利之处,在于麻痹敌人,短时间派兵出现在敌人面前,占据有利地形,造成敌人方寸大乱。这就不得不谈到赵国的快速机动部队—骑兵的功劳,与其说是赵奢的计谋作祟,不如说那时的赵国骑兵过于强悍罢了。兵强马壮的赵军令六国胆寒!

其二:国强才聚

阏与之战时,赵国可谓强盛期。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乐毅、赵奢。对内赋税征收得当,民富而库实。赵惠文王时,特别是五国伐齐后,赵国取代齐国,成为战国后期少数能与秦国争雄的国家。所以我们看战国后期大部分合纵,是赵王担任约纵长,合纵伐秦,可见赵国之强。

秦赵韩三国交界处地图

而阏与之战,其实是战国后期双强对抗的象征,也是赵国国力强盛的代表作。那时的赵国“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得所欲”(《战国策·赵策三》)。当然赵国的霸权在十年后,士兵在长平之战被白起坑杀四十万,国力也从一流变为二流,国家对外由攻到守。但这时的赵国可谓威风八面。

赵括剧照

但随着秦国短暂的修养后,秦赵拉开了战国最惨烈的拉锯战—长平之战。与其说这是赵国的国运之战,不如说是六国的气运之战。因为此后不到三十年,秦灭六国的高潮拉开了帷幕,而赵国成为了第二个牺牲品……

结语:复看马服君赵奢,一生两件大事,一件说服平原君纳税、一件大败秦军于阏与。而他的儿子赵括败光了赵国精锐,为父沾了污点。而赵奢,其实是赵国短暂的强盛期才人的代表罢了,而赵国在强盛期后,很快就坠落到历史的谷底,强秦统一六国已经势不可挡……

相关参考

赵奢的作战指挥到底有何精妙之处? 阏与之战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是赵奢向赵王请战时说的,而后也确实如他所言那般打赢了阏与之战,但是阏与之战真的是因为赵奢更勇吗?纵观阏与之战,赵奢的作战指挥到底精妙在哪里呢?第一,赵奢的作战方式其实并不

赵奢论税启示是什么 赵奢传讲的是什么内容

...他并不是一个纯正的武将,他的大半生都没有出现在军事历史上,早年的时候他曾经跟着赵武灵王参与胡服骑射的改革,后来也去过燕国,等到回到赵国之后还只是一个收税官,直到大半辈子过去了才在阏与之战里一战成名。在...

赵奢解边城阏与之危为何离都城才30里就扎营

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三十七年)。这日上午,风和日丽,天空清明。在赵国都城邯郸通往边城阏与的道路上,一支5万人的部队正在强行军。可以看得出来,士兵们斗志很高。将军命令,停止前进,就地扎营。突然,从中

春秋战国 阏与之战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阏与之战>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基本介绍>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把廉颇换走?廉颇用防守战能打赢秦国么?

长平之战是秦国能完成统一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最后赵国全军覆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歼灭战。不过急于求胜的赵王在这场战斗中把善于防守的廉颇换成了赵括,很多人把这个举动当做了一个转折点,但是就算没换人赵国

历史军事 打赢了原本无法取胜的阏与之战的赵国主将是谁

公元前269年,秦军借口赵国违反互换城池的协议,攻击赵国阏与。随后赵国派出援军,救援阏与。这本是一场不被看好的战争,连赵国成名已久的名将廉颇也认为阏与难救,但是有一个人认为两军相逢勇者胜,这个人就是赵

历史人物 赵奢为什么能入列山东六国八大名将中

赵奢只打赢了一场阏与之战,为什么就入列山东六国八大名将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战国期间总是会衍生出很多的英雄和名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

历史人物 赵奢为什么能入山东六国八大名将之列

赵奢为什么能入山东六国八大名将之列?赵奢打赢阏与之战有什么厉害之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战国期间总是会衍生出很多的英雄和名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战国四大名将吧,毕竟战功显赫留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说赵括纸上谈兵什么意思?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导致后来秦国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赵王会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就是因为他的经验不足,难道赵王也不懂这个道理吗?实际上当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在赵国

历史人物 马援简介

马援生平介绍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陜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功勋卓著,被赵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