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平壤之战后,明日的士兵损失高达多少
Posted 平壤之战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平壤之战后,明日的士兵损失高达多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平壤之战后,明日的士兵损失高达多少
开战前,小西有一万五千人的守备部队,加上一千人的外围驻留部队,共一万六千人。回到汉城以后,只剩六千六百二十九人。这两个数据表明,小西所部在平壤战役后的减员达九千三百多人。我们认为,这个数字,其实就是小西行长所部在平壤战役里的死亡数字。因为小西所部退到龙泉山之后,期间两个没有任何作战行动,平壤战斗中的伤员完全能获得良好治疗,两个时间足以恢复并重新进入编制。但两个月后,小西行长的部队依然只有六千六百人,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其他人都已死亡。重伤回国的情况肯定有,但绝不会太多。不然作为和明军的首次会战,又有数量巨大的伤员归国,日本国内其他大名的私人记载及民间记录里,不可能没有任何记载。因此哪怕考虑到这两个月里有零星损失和人事变动,把三百多人的零头当变数抹掉,日军在平壤城之战的阵亡数最少也是九千人,这其中直接战死及被明军斩首的估计在两千上下,其他的都应该是死于火器攻击及火灾中,还有在逃跑途中支持不住的倒毙和溺毙。
那么明军的伤亡情况呢?宋应昌的报告里说的是阵亡七百九十六人,受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合计伤亡为两千两百八十八人。一看这数字,都会觉得这个数字过于夸张了,一定是明军文过饰非的虚报。如此激烈的攻城战,居然只阵亡了七百多人?这也太离谱了吧?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首先,在整个战役过程里,明军没有遭到任何围歼或者被分割,也没有发生过溃退——在武器杀伤效率有限的古代战争中,在围歼、追击溃退和分割时,最容易造成大量伤亡,明军从头至尾都保持着完整的阵线与优势火力支持,连局部阵型都没混乱过。在这种情况下,伤亡数字不大是可能的。其次,是城墙前的攻防战中,也没造成太大人员损失,因为唱主角的是明军火炮。明军的主要伤亡,发生在牡丹峰阵线和平壤巷战中。前者没有火力支援,必须仰攻要塞;后者必须与敌人展开一个一个土窟街垒的拔除战。
相关参考
宋夏之间共有三场大的战役,即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其中定川寨之战后,双方开始握手言和,此后进入了一段“和平时期”。夏言和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与辽国的关系恶化,定川寨之战后不久,夏辽大战一
平壤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首次大规模的陆战,对战争全局影响很大。平壤之战前,7月25日,日本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上,击沉运送中国士兵的商船一艘,死难850余人。同时,又在牙山附近的成欢驿击败清军聂士成所
怛罗斯之战的影响:怛罗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但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
三国赤壁之战一直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赤壁之战爆发后,曹操的军事、经济、政治三方面都受到的巨大的影响,但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损失究竟是多少?曹操被周瑜火烧赤壁后,仓皇逃窜,企图向乌林方向撤退,没想
一苏军士兵带9个日本女人逃跑,19年生73混血儿,自首时脸色蜡黄二战是继一战之后人类历史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战争,战火燃遍欧亚大陆、非洲、大洋洲。战争持续了六年,军民伤亡超过七千万人,经济损失高达五万亿
历史军事 在平壤之战中,明军用一种什么样的武器砸伤日军数千人
公元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拂晓,一声号炮响起,平壤之战开始。站在西城城墙上的小西行长,严阵以待,等待着明军的进攻。然而,令他不解的是,号炮声响过之后,明军既不向前冲,也不架设云梯,而是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和平,自从二战后,大范围的战争虽然没有发生,但是局部战争总是无法避免。战争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损失,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是产生无限大的影响。尤其战乱,滋生了许多犯罪及暴力参与者,这
1940年英法联军历史最大规模军事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此次撤退标志着欧洲除英国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 敦刻尔克大撤退撤走了多少人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
揭秘:有钱也买不到的平壤户口 朝鲜近年来实施行政区域改革,把首都平壤市的面积缩小了一半,原本300多万的人口也随之减少了约50万人。这50万不再拥有平壤户籍的朝鲜人会有哪些损失? 平壤
在古代一个将军可以和多少个士兵对打? 有网友问:在古代一个将军可以和多少个士兵对打?我们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吧!明末第一勇将刘綎,平攘录记载:“綎舞大刀立斩数人,敌奔溃”。 在萨尔浒大战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