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江阴八十一日发生于什么时候

Posted 历史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江阴八十一日发生于什么时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江阴八十一日发生于什么时候

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反清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殉国,无一人投降。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清端重亲王)和尼堪(清敬谨亲王)、清恭顺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江阴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

战役背景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于煤山自缢殉国,福王朱由崧于南京称帝改元弘光,明朝统治中心移往南方。

平西伯吴三桂想支援京师,可惜没有来得及,京师就沦陷了。他命令其副将向清朝借兵。清顺治帝命睿亲王多尔衮统领大军,星夜进发。在半路上的一片石林中,遭遇了敌将唐通,两军交手,唐通撤退。

清军进至离山海关城仅二里,吴三桂见情势危急,率轻骑寥寥数员冲出重围、飞奔至关城东二里的威远堡清军营垒,跪降于多尔衮。多尔衮直奔燕京,所到州县,官民都开城降迎。等到达京城的时候,闯军已经烧毁宫殿,向西撤退。吴三桂投降清朝放清兵入关击溃李自成农民军,之后清军南下攻南明。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豫亲王多铎等统兵南下,连克扬州等重镇,直逼南京。弘光帝被擒,公侯阁部、文武臣僚二百多人,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多人投降。同年夏,江阴降清。

多尔衮在占领南京后,发布剃发易服令,强迫清朝统治区汉人剃发易服改为满人衣冠发饰。

福王登基,清兵南下,典史陈明遇、训导冯厚敦、都司周瑞珑等纠集绅士,在五月十五日的早晨拜牌集议,招募兵马勤王,因为事情没有准备好,挥泪而散。

攻克南京后,豫王在南京看戏饮酒,遗贝勒尼堪等人追踪福王到芜湖。同时他也得知了广昌伯刘良佐的勤王兵马已经到达。豫王只是派了一员将领带了三百人马去擒拿他。良佐叩头,请求投降,并允诺抓拿福王赎罪。福王得知,先前往太平府刘孔昭家里躲藏。刘不敢接受。于是,他又前往詈子矶黄得功的营帐里去了。得功说道:"陛下如果能死守京城的话,我还可以借助势力抵挡,怎么可以随便出逃呢?"二十五日,良佐到了,得功大怒,不穿盔甲就冲了出去,单枪匹马直奔北营,隔河痛骂一顿,然后说道:"我黄将军志不投降!"良佐令士兵在暗处发射弩箭,射中其咽喉。得功说道:"我无能为力了!"回到营帐以后,拔剑自刎。良佐进入其营帐,与总兵田雄、马得功将宏光帝绑了起来,豫亲王就带着他向北去了。

御史刘光斗,武进人。清军南下的时候,他在大军面前投降。豫亲王命令他安抚常州各县。檄文到了,只有江阴县没有回答。

林之骥,进士,福建莆田人。崇祯十七年上任,因为听不懂江南话,被人称为"林木瓜"。当时,一个名叫郑帅的人率领流兵千人过境。开始的时候携带小盐包,老百姓争相购买;打开一看,里面有许多金银货物,而那些兵并不知晓。原来是扬州的巨商豪富,为了避祸而放到里面的。结果又被这些兵抢得。接着,郑帅又纵容兵士推却城外的居民,百姓乱糟糟的抢着要进城。那些兵士又要来劫城。幸好之骥与郑帅是同乡,出来一看,彼此之间都用家乡话交流,接着两人痛哭起来。郑帅于是叫兵士秋毫不犯。然后,之骥在庙里痛哭一场,挂印辞职而去,当时是五月二十五日。

参将张宿、海防程某、县丞胡廷栋、学使朱国富、兵务马鸣霆去任。

刘光斗前来劝降,张宿因为忠义,没有听从,很慷慨地就辞官了。海防程某、县丞胡廷栋也相继辞官。学使朱国富、兵备马鸣霆逃跑了。那些诸生每天都去拜访学宫,抱头痛哭。

六月份,江阴士民以县里没有官为由,推举莫士英暂代知县的职务。士英暗地里和刘光斗勾结上了,将县里的印册交了上去,并且用仓库里的财物贿赂他,献上最好的马匹,说了最谄媚阿谀奉承的话语,扬扬得意,并以县令自居。

方亨,河南人,乙科进士。当时,河南省还没有进入清朝版图,方亨先到大军面前缴纳了许多钱。初四的时候,有人骑着飞快的马来通报这一消息。士英感到很失望,就叫居民把他供养在庭院之中。当时全城乱七八糟,他甚至想到了守城,叫大家早日为守城做好准备。然而器甲和粮食都没有准备好,不敢轻举妄动。二十四日,方亨到了,纱帽蓝袍,没有改换明朝的服饰。

刚开始的时候,福建勤王师被清兵打败了,有三只船逃到江上,将船里的东西贱卖,江上的居民争相购买,北州的尤其多。二十六日,方亨下令把这些东西收缴上来。

豫王下令,江阴城限三天之内全部剃发。二十七日,常州太守宗灏派满兵四人到达。在察院之中,方亨很恭敬地供奉他们。

二十八日,方亨出示告示,严申剃发是清朝的法令,不能违背。

二十九日,北州的乡老何茂、刑叔、周顺、刑季、杨芳、薛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联名上书要求留发。方亨大骂不已。众人喧哗道:"你是明朝的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却来做清朝的县令,羞也不羞,丑也不丑?"方亨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

相关参考

江阴屠城历史

一、明末清初的历史上真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这等事吗扬州十日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发生在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

历史人物 明末抗清英雄陈明遇简介,孤军坚守江阴八十一日

陈明遇(?—1645),明末浙江上虞人,民族英雄。崇祯末年任江阴典史。弘光元年,1645年,江阴降清,知县林之骥去职,新任江阴知县方亨布告全县剃发,诸生许用等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历史军事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多年后一本书将其披露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史称“九·一八事变”。它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抗清名将阎应元

  阎应元是明末著名抗清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虽然官卑微微,但是却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率领江阴义民与清军抵抗八十一天,死守孤城。城破之日,也凌然不跪,绝不向外族投降。江阴的八十一日,是中

如何评价抗清名将阎应元?阎应元如何以十万百姓杀清军七万?

  阎应元是明末著名抗清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虽然官卑微微,但是却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率领江阴义民与清军抵抗八十一天,死守孤城。城破之日,也凌然不跪,绝不向外族投降。江阴的八十一日,是中

历史军事 松毛岭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

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万余名无名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为纪念此场战役和铭记朱毛红军与当地百姓军民深情,红九军团将

中国历史 江阴惨案

1937年12月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江苏江阴县城,一场空前的大劫难降临城内和平居民的头上。日军在江阴为其日后在南京的血腥暴行做了预演。由于江阴地处长江咽喉,中国军队曾以重兵防守,自“八·一三”事变起

历史军事 江阴地区满城百姓都死光

江阴,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是一个地理上的小县,南北宽七十里,东西长一百四十里,其北滨大江,东连常熟,西界武进,南界无锡、阳湖,位置重要,乃是山水交会之地,且土地肥沃、产量奇高,每年输出粮食六万多

江苏江阴,温婉江南中 ”另类”城市,自古便是军事要塞

长期以来,以苏南浙北为核心的江南地区总是给人一股子温婉的印象,这地方的民风也总让人感觉比较柔弱,文气还行,但武风却不盛,就连方言吴语听起来也是「”软软的”,苏杭温柔乡嘛,刀光剑影总觉得破坏了这里的气氛

世界历史 满清入关留头不留发,不惜大屠杀,但为何不逼迫汉人学习满语

在满清入关后,总结蒙古人失败的经验教训,以防止自己被汉族同化,落得元朝一样的结局。因此,入关后立刻开始要求汉人剃发易服,实行汉人满族化,为此引起了全国的大反抗。著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