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萨尔浒战役本可以胜利,为什么最后却输了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世界上唯一拥有越多越好的东西就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萨尔浒战役本可以胜利,为什么最后却输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萨尔浒战役本可以胜利,为什么最后却输了

说到萨尔浒战役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战役还真的是让人看不懂啊,可以说明朝简直就是败得不知道多惨,其实按照当时的局势分析的话,明朝的失败是可以避免的,那么为什么到最后却还是输了个彻彻底底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以弱胜强的战役,那就是萨尔浒战役。这场战役真的特别典型,成为了中外军事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很关注的例子,真正的以少胜多,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这一场战役,明朝有二十七万人,但是对外称是四十七万人。后金的努尔哈赤有六万人,但是号称有十万人。从双方的人数上就能知道,努尔哈赤肯定处于劣势。而明朝的统帅也以此为骄傲,兵力充足,心里也有底气了,所以自大起来。明朝准备对后金进行合击,分兵去进攻。

努尔哈赤得知之后,以不变应万变。他觉得,不管你来几路人,我方只去一路人,集中兵力去应对。就是这种应对策略,以绝对性的优势将明朝的军队全部歼灭。在战争进行中,明朝分为四路去攻打后金,四面都有进军。以西面作为主力军去进攻,于是双方在萨尔浒相遇了,也拉开了这一场战役的序幕。

本来四路大军来进攻,应该相互配合和支援。但是内部出现了问题,南部率先动了,西部为了抢功劳,火速前进,其它两支军队速度太慢了。这令努尔哈赤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思考之后,集中兵力去剿灭西方的军队,然后再去攻打背面,最后消灭南部的军队。三方面的主将都被杀死,西南面的军队只能撤退了。

其实努尔哈赤率领的军队以少胜多,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在明朝的万历年间,政治十分腐败,强制性征兵,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于是出现了大批的逃兵,大约三千人中就逃走了一多半。而且主帅特别懦弱和昏庸,作战计划就部队,怎么能够会取得胜利。更何况,后金的部队很厉害,明知道对方比自己多了几十倍的兵力,依然勇往直前,获得胜利也不是不可能的。

萨尔浒战役之后,明朝赢了就能继续统治辽东。而后金赢了,就可以生存下来。于是,明朝主动挑起战争,出动所有的兵力和财力去进攻,分为三路,但是却死伤无数了。最后后金的军队获得了胜利,使得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且获得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但是明朝惨败,局势越来娿被动。最后后金开始了大范围的进攻,而明朝只能防御。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历史中长平之战时楚国为什么不乘虚攻打秦国?

说到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其实一直是一个谜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的秦国实力并不是那么强,最后却可以完胜,其实,小编觉得这应该还是与当时的统治有关的,当时楚国的实力一般,可以最后却输了,在不得不说完全就

世界历史 美国越战赢了每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个越南战争

美国的越战经历与此前日本的对华战争颇为相似: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役的胜利,但总是无法达成政治目的。越南战争落下帷幕已经四十年了,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从未结束——当1975年4月30日最后一个美军士兵在西贡

萨尔浒战役后金兵力 萨尔浒战役中明军的统帅是谁

  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明军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元气大伤,后金军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

历史军事 萨尔浒战役为何会失败

提起大明王朝万历皇帝,人们总会想都的是,此人三四十年不上朝的“感人”故事,要不说清朝的统治者总是拿明朝的皇帝当反面典型呢,因为清朝的统治者在昏庸,也不会这么的怠政,可是小编要说的是,即使再怎么不上朝,

历史军事 萨尔浒之战清朝为何能以少胜多取得决定性胜利

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是明亡清兴的关键一战,正因此战的大败,明朝遂无力消灭后金,从此转为防守。即便没有后来的吴三桂开关,明军也无法阻挡清军前进的步伐。那么,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以优势兵力为何被后金(

历史军事 英国长弓手最辉煌的胜利之一

阿金库尔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输得最惨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充斥着各种阴差阳错,法国的少爷贵族们硬是把本属于法兰西的一场大胜变成了惨败,甚至扭转了两国的国运。1415年8月,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领一

历史军事 在古代一个将军可以和多少个士兵对打

在古代一个将军可以和多少个士兵对打?  有网友问:在古代一个将军可以和多少个士兵对打?我们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吧!明末第一勇将刘綎,平攘录记载:“綎舞大刀立斩数人,敌奔溃”。  在萨尔浒大战的最后时刻,

历史军事 简述萨尔浒之战评价 萨尔浒之战失败原因有哪些

1619年,明军和努尔哈赤爆发了一场轰动的大战——萨尔浒战役。这场战争明军全盘溃败,后金军集中兵力围歼明军,不过几日,明军三路大军,5万多余人就已全军覆没,这场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场

历史人物 慕容农北魏四十万大军灭后燕可以反败为胜,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魏四十万大军灭后燕,慕容农本可反败为胜却为何输掉整个国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北魏登国十一年(396年)11月,身受重伤的后燕辽西王慕容农,回到都城中山,他带来一个

历史上的这4人,原本都占有压倒性优势,最终却输得惨不忍睹

古代的战争中,决定一场战役胜败的因素很多,包括统帅的军事才能、将士的斗志及后勤补给,但士兵的数量则是非常关键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虽然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案例,但这也只是很少一部分,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多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