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清军为躲日本兵竟然化妆成平民

Posted 日军

篇首语: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清军为躲日本兵竟然化妆成平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清军为躲日本兵竟然化妆成平民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据历史记载,在甲午战争阶段,清军有630,000人参加战役,而日军只有240,616人,但是在最后清军伤亡惨重有31,500人阵亡,而日军一共只有13,306人死伤。那么在军队数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日军竟然能够对中国带来如此巨大的伤害,不禁感叹,当时的清兵到底在做什么?

官场腐败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日本明治天皇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而当时的清朝却正在为慈禧的万寿庆典而绞尽脑汁。1888年秋,醇亲王弈譞向沿江海各省督抚授意,让筹资修筑颐和园,但他担心此理由无法摆上台面,便想出了海军的名义。各督抚认捐踊跃,共集得260万两。该笔“海军巨款”最终存入天津的外国银行和洋务企业,所得息银用以补贴颐和园工程。除此之外,建园工程还挪用海军衙门收到的各省“海防捐”共150多万两;占用海军衙门“闲款”45万两;挪用海军经费正款210万两。所以,为什么清朝的海军如此不堪一击,不难找出原因。丁汝昌、邓世昌等北洋海军的牺牲实则是给了颐和园陪葬。

毫无军纪

据统计,黄海海战中,日舰平均中弹11。17发,而北洋各舰平均中弹107。71发。“来远”舰大副张哲荣在战后反思:“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兵兴,同无把握。”北洋水师后期,军事训练形同虚设,常常为了应付上级视察而弄虚作假。打靶演习时,会“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驰。码数已知,放固易中”。日本战时刊物《日清战争实记》如此描述清兵的军容:有将军携带妓女的,有打着蝙蝠伞的,有带着鸟笼的,队伍里有唱歌的,有怒骂的,有快走的,有慢走的,千差万别、千奇百怪。文武官员十指留着长指甲,任其自然生长,以平时拱手闲坐为风韵体面。散漫之气积重难返,任何约束都成了空文。

懦弱无能

据说早期的日军确实有不杀平民的规定。一方面日本学习西方的军事,讲求打仗的规则,另一方面日本发动侵略的目的在于征服,对没有公开与之为敌的所谓“良民”、“顺民”,视作最好的征服对象和劳役工具,没有必要大开杀戒。

然而,在日军攻陷旅顺时,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清军落荒而逃。他们为了保命,换上当地百姓的衣服,有的甚至乔装成妇女,混进逃难的队伍,清军“勇”字军服被丢弃的满地都是。由于当时将领的临战脱逃,直接导致失去指挥的士兵跟着溃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清军甚至比百姓逃跑的还要快,当时的清朝直隶提督叶志超男扮女装一口气逃出250多公里,星夜兼程,一口气跑过鸭绿江,让日军追到中国境内,当时在日本十分“出名”。

其实,在众多清军装扮成百姓逃跑并非只是因为懦弱,其中还有一个原因。自古以来,中国便流行“兵不厌诈”的传统兵法,而这个在当时的清朝也是十分受到推崇的。清军临阵换装民服逃跑,有的甚至伪装成平民后,再突然袭击日军,正是按照传统兵法所设计的。但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瞒过残忍无比的日军,之后日军开始对全城百姓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根据当时的《纽约世界报》报道,日军拿下旅顺后,烧杀抢掠达4天3夜之久,死难者约2万人,有36人幸免于难,却是被日军留下来埋尸的。而这种做法,也让日军为之后的大屠杀找到了合理的借口,他们试图开始掩盖事实。而清军当时的这种“换装逃跑术”把更多的死亡威胁转嫁到了百姓的身上,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桩惨剧。

相关参考

为躲屠杀很多美妇把自己献给清兵

 清军扬州屠城:为躲屠杀很多美妇把自己献给清兵  史可法的“深更泪”并没有能保住扬州。满人对于以后发生的事情的记载显然是很坦率的:  十八日(1645年5月13日),

历史军事 揭秘残酷的八里桥之战清军竟惨败成这样?

八里桥之战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八里桥之战伤亡非常严重。当时清军三万多多人其中伤亡超过一半,而当时英法联军一万多人伤亡却非常少,只有十几个人阵亡。当时法国联军将领回国之后就因为八里桥之战的

历史军事 甲午战争兵败竟然是因为中国士兵开枪瞄不准

  近代中国的士兵接受了洋枪队的全部装备,也接受了洋操的训练,连英语的口令都听得惯熟,唯独对于瞄准射击,不甚了了。1920年直皖大战,动用20多万兵力,打下来,也就伤亡200余人,真正战死的也就几十人

助清军入主中原成顶级富豪家族,御用皇商为何被乾隆抄家治罪

长城的最大作用不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是用经济的手段羁縻和牵制对手。隆庆五年,明朝对蒙古俺答汗开放互市,「”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的辽东以十三副铠甲起兵

历史军事 無視停火協議,印度突然不宣而戰,巴基斯坦大量無辜平民傷亡

因為疫情的關係,印巴衝突原本有所緩解。可沒想到的是,印度竟然無視此前與巴基斯坦簽署的停火協議,突然不宣而戰的對克什米爾地區發動襲擊,導致大量巴基斯坦無辜平民的傷亡。面對巴基斯坦的質問,印度竟然反過來倒

历史军事 揭秘抗战时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

记得有文章写过一站堑壕战中法军和德军士兵在堑壕中互相谈话的轶事。然而,我仍然难以想象在那场战争中,中日两国的军人会有类似的交流。直到我看到一段对话,一个叫做斋藤的日军士兵纪录他在湖南前线和一个中国兵的

日本历史 为死人头化妆替男人造子弹

  要了解战国时代的女人过什么日子,就要去看《阿安物语》及《阿菊物语》,这两篇文章均是第一手史料。前者是阿安在关原合战的亲身经验,后者则是阿菊在大阪夏之阵的战争体验,二者皆为口传记录。  阿安的父亲名

历史军事 击毙教育长 饿疯日本兵

《啊,满洲》一书,是一本日本开拓团团员的回忆文集,其内容主要为其生活经历。但其中不时可见“土龙山暴动”,“虏囚的二十二日”等文字,东北抗日联军,义勇军等中国抵抗者的影子始终贯穿其间。在其中一篇由伪满时

历史军事 从被拐的放牛娃成到三等功勇士

“(日本兵来了)到处乱糟糟的,感觉挺恨鬼子的。”年纪轻轻的钟文森那时候只是在自己心里埋下了对侵略者的厌恶,而彼时整个中华民族都开始了抗战。不曾想,因为那个时代的兵荒马乱,钟文森在1942年被人贩子从达

历史军事 日本兵因怕掉脑袋脖子套铁圈

1933年长城抗战令日寇胆寒刀法传人详解“破锋八刀”1933年,日军进犯喜峰口,二十九军组建了一支大刀队,凭借手中的大刀片子,彪悍的大刀队在白刃战中令日寇闻风丧胆,当时日本媒体甚至惊呼:“明治时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