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武昌起义为什么被认为是“辛亥首义“
Posted 首义
篇首语: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武昌起义为什么被认为是“辛亥首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武昌起义为什么被认为是“辛亥首义“
辛亥秋季的武昌新军起事,史称“辛亥首义”。“首义”一词由东汉哲人王充(27—97)创用,其意为首先揭示宗旨。以后,“首义”引申为首举义帜、率先发难,唐人杜甫、韩愈有此用例。武汉首义一说,则见于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发布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书云: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本来,武昌新军起义并非清末首次发生的反清武装暴动,称其“首义”别有深意。
自1895年10月孙中山率郑士良(1863—1901)、陆皓东(1867—1895)等举行第一次广州起义以来,兴中会、光复会及后来的同盟会于10余年间发动10多次反清武装暴动,诸如——1900年由保皇派与革命派联手组织的武汉自立军起义(又称庚子自立军起事),1900年10月郑士良等的广东惠州起义(又称庚子首义),1906年12月同盟会策动的萍浏醴起义(又称丙午萍浏之役),1907年5月同盟会策动的广东潮州黄冈起义(又称丁未黄冈之役),1907年6月同盟会发动三合会在惠州七女湖起义(又称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1907年7月光复会徐锡麟(1873—1907)联络会党举行安徽安庆起义(又称丁未安庆之役),1907年9月同盟会发动广西钦廉防城起义(又称丁未防城之役),1907年9月同盟会发动广西镇南关起义(又称丁未镇南关之役),1908年3月黄兴领导钦廉上思起义(又称戊申马笃山之役),1908年4、5月黄兴与会党首领黄明堂(1866—1938)发动云南河口起义(又称戊申河口之役),1908年11月熊成基(1884—1910)等发动新军举行安庆起义(又称戊申安庆之役),1910年2月倪映典(1885—1910)等发动广州新军起义(又称庚戌广州之役),1911年4月,黄兴、赵声(1881—1911)率同盟会精英举行广州黄花岗起义(又称辛亥广州起义)。
上述反清暴动的模式大略相同:党人在华侨社会及外国友人处筹集资金、武器,编组敢死队,对边境地区(广东、广西、云南)清方军政机关展开外科手术式的突击;内地(江西、湖南、安徽)起事则多依靠会党或小股新军之力。历次武装暴动,皆称悲歌慷慨,然而起义者与当地社会并无多少联系,势单力薄,星星之火皆被清方迅速扑灭下去,此所谓“屡起屡踬”。相形之下,辛亥秋季的武昌起义则顿成灭亡清廷的燎原之势,这并非偶然。
古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湖北革命党人秉承此种豪迈楚风,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大有“亡清必楚”的雄心,而此种雄心依托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扎实的准备工作:武汉拥有近代工商业、近代文教、近代交通、近代传媒和近代军队汇合成的近代文明基础,革命党又与起事城市各阶层联系广泛,最重要的是,革命党人实行“抬营主义”,争取了成建制的新军,并在军中建立完整的组织系统,这一切皆非前此多次反清暴动所可比拟,故虽然起事仓促,却大体能遵循既定方略运行——10月10日傍晚一处举义,诸营响应,经一夜激战,便夺取中心城市——湖广会城武昌;11日在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首次在中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行使职能的共和政权;
汉阳、汉口相继于11、12日光复;1月初公布宋教仁(1864—1912)草拟的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将共和宪政纲领昭示天下;10月18日至11月27日,民军在汉口(时称夏口)、汉阳与南下的北洋清军主力鏖战月余,此为辛亥革命期间最大规模的战争。“阳夏之役”四十天间,湖北各州县竞起响应,湖南、陕西、山西、江西、江苏、广东等省纷纷反清独立。故“辛亥首义”之“首义”,第一层含意是首次举义成功。“首义”的第二层含意是,经武昌新军暴动的沉重打击,沿袭268年的清王朝及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之倾覆成为定局。
“辛亥首义”的全新意义更在于:秦汉以来的多次农民起义及贵胄夺权,皆取乡村暴动或宫廷政变形式,以改朝换代为目标,新的王者黄袍加身,国体、政体却全无变更,君主专制一仍其旧;而辛亥年秋季的新军起义,发生在近代文明(机器工业、铁路枢纽、航运中心、近代文教、洋操军队、新式传媒)及近代人群(工商资本家、产业工人和手工业者、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新军官兵)聚集的大都会,是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城市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方有建立的基础,并能以共和宪政号召天下,各省纷起景从响应,正所谓——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此诚为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威廉·施坚雅(G.Willi-am.Skinner1925—2008)在《城市与地方层级体系》中提出清末的中心地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根据市场交易的规模和兴旺程度,将中国村庄以上的聚落分为八个层级:中心都会、地区都会、地区城市、较大城市、地方城市、中心市镇、基层市镇。而处于中国国内贸易最高地位的汉口,兼具中心都会、地区都会、地区城市、较大城市的功能。在这样的近代中心城市爆发的辛亥首义,在三个关键环节上开创先机。
一是以武装暴动击碎200余年清王朝的统治机器,终结沿袭2000余年的专制帝制。二是以湖北军政府建立和《鄂州约法》颁布,昭示了近代意义的民主共和政治模样。三是辛亥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举起了取代清朝中央政府的旗帜,而多数省份也纷纷宣布“易帜独立”,导致了专制集权的清朝的瓦解。自太平军起事以来,形成各省督抚日渐张大的地方势力,而清末西学东渐之际,欧美地方自治模式传入中国,伴随立宪政治的推行,地方自治渐成气候,而辛亥革命各省咨议局、自治会扮演重要角色,以及民国初年的“联省自治”,皆是这种“地方自治”倾向的延伸。辛亥革命的成与败,都与此一环节颇有关系。
相关参考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的一声枪响点燃了全国的起义之火,从此,中国结束了一
谁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武昌起义爆发前夕,起义消息泄密,多名革命志士相继遇害。危难时刻,程正瀛挺身而出,冒险犯难,对着清廷的忠实爪牙、工程营二排排长陶启胜举枪一射,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首义第一枪。吊诡的
谁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武昌起义爆发前夕,起义消息泄密,多名革命志士相继遇害。危难时刻,程正瀛挺身而出,冒险犯难,对着清廷的忠实爪牙、工程营二排排长陶启胜举枪一射,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首义第一枪。吊诡的
说起武昌起义,相信各位都耳熟能详了。它是发生于大革命前夕的一场震动了很多人的起义。在这场起义里,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也将这场不同寻常的战争推至到一个极其崇高的地位。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这也
公元1世纪初的罗马帝国常常被认为是完美的帝国。罗马人杰出的军事实力被用来扩张帝国,一旦领土得到可接受的平定,罗马的政治权力就会从帝国首都安装到领土的地方政府。在硬(军事占领和干预以维护罗马法律和灌输罗
廖磊初名梦祥,字燕农、元戎,别号伯符,广西陆川人。1890年2月20日生。曾就读于桂林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三中学,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曾参加辛亥首义。就职于湘军后,任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鬼谷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孙武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伏虎山辛亥首义烈士公墓,与吴兆麟墓比肩居于同一墓地。墓坐东朝西,水泥结构,椭圆形,土顶,高约1.1米。墓前立有高2.4米的墓
为什么「”黄巢”被认为是恶魔?作者:西周中国的教科书上,对于唐朝末期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是这样定义的:黄巢,是在唐朝末年带领无法生存的受苦受难的农民们抗争腐朽王朝的起义领袖,沉重打击了封建地方阶
历史军事 揭秘:被遗忘的清末洪兵起义,它与后来的洪门有没有关系
洪兵起义是在清咸丰四年(1854)夏,在安定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广东天地会发起的一次反清起义。起义军自称“洪兵”,即洪门造反军之意。1854年夏,安定天国定都南京后,三个广东机密会社应原安定军将领罗大纲
熊秉坤和武昌起义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果没有熊秉坤的组织和领导,那么当时整个武昌起义的过程就不会如此顺利,清政府的统治也便不会如此快的被推翻。所以说,没有熊秉坤或许就没有当时的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