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为什么失败?揭秘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

Posted 苻坚

篇首语: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苻坚为什么失败?揭秘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苻坚为什么失败?揭秘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

秦王苻坚的遗憾,不仅仅是淝水之战的落败,更多的,则是来自他内心的纠结。他万万没有想到,对他顶礼膜拜的臣子,他真诚善待的朋友,会纷纷离他而去,打起反秦的旗帜。昔日如手足般的兄弟,却成了两军对垒的另一方。这般结局,是苻坚始料不及、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而英雄一世的苻坚,最终被他最为宠信的部将姚苌杀死,除了愤怒,那一刻,也许是苻坚一生中最为纠结、最为遗憾的时刻。

苻坚(公元338年—385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也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帝王。他前期的辉煌,和晚景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着英雄未竟的无奈,也有壮志未酬的遗憾。苻坚东亡前燕,西并前凉,北吞代国,平仇池、定益州,完成了五胡时期北方的唯一一次统一,单凭这一点,苻坚便无愧神武的称号。然而,战败之后的前秦,有如定时爆破的大厦,立刻变得四分五裂,苻坚辛苦聚拢的四方之众,也像潮水一样奔泻而去。曾经风光无限的王国,落到这般田地,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其实,在路卫兵看来,战场上的失败,并没有对前秦的灭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说,东晋的一击还不足以彻底打垮前秦。墙倒众人推的无奈,也许才是帝国灭亡的最终原因。

苻坚也是一位极其特殊的帝王。说它特殊,是因为在以铁血征伐定天下的五胡乱世,他坚持了“为政之体,德化为先”(《晋书》)的治国理念,而且成效显著。思想开化至此,这对一个少数民族帝王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苻坚自幼“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长大后饱读诗书,颇有儒家风范,这也是他以仁治政,以德治国的基础所在。“留心儒学,整齐风俗”(《晋书》),是苻坚一贯坚持的治政理念。苻坚的辉煌,不只体现在他的武功上,他还开创出了五胡时期少有的繁荣景象。“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晋书》)。百姓安居,商业繁荣,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还配有给养站。盛世繁荣莫过于此,在五胡乱世,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纳谏,说来容易,做却很难。皇帝讲威严,自认高人一等,谁说听谁的岂不很逊?所以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令人敬佩。在路卫兵看来,苻坚的纳谏,犹在太宗之上。苻坚在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之后,也会放松一下,就去邺城的西山游猎,伶人王洛拦马劝谏,说你身为天子,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怎么可以游猎无度呢!“若祸起须臾,变在不测者,其如宗庙何”(《晋书》),您老还是为国家想想吧。这要搁别人,还不当下砍了王洛的脑袋啊,纯属找死。可苻坚伟大就伟大在这,“自是遂不复猎(《晋书》)。一个地位卑贱的戏子的话都能听进去,这点连唐太宗也未必能做得到。当然,伶人的话说得有道理,说到苻坚心坎里去了。可话又说回来了,你说得对就得听你的呀,你看现在一些当官的,即便你说的再对,那也不行,偏要跟你反着来,为嘛?道理很简单,因为你伤了他的面子,坏了他的威严。

也许正是这种心胸宽广的霁月胸怀,才让苻坚拥有了包容天下的大智慧。治军上的仁,让他得到各部族的支持。比如匈奴的左贤王刘卫辰遣使来降,云中护军贾雍却派人 “纵兵掠夺”,苻坚不但命令贾雍将“所获资产,悉以归之”,还罢了他的官。“不以小利忘大信”(《晋书》)不但让刘卫辰诚心归附,乌丸和鲜卑的一些部落听说后,也纷纷来投。而治世的仁,则让他获得了百姓的支持。苻坚很注重民生,一次国内大旱,粮食绝收,百姓困苦,苻坚一方面消减后宫的靡费用度,降低官员工资,“省节谷帛之费,太官、后官减常度二等,百僚之秩以次降之”(《晋书》)。还“遣使巡察四方”,对那些“高年孤寡,不能自存”的人予以照顾,相当于现在的送温暖活动。

苻坚成效最为显著的,则是他治政上的仁,这使他的政权更加稳固。慕容垂来投时,王猛说慕容垂是“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是个狠角色,“不如除之”,苻坚说,“吾方以义致英豪,……今而害之,人将谓我何!”(《晋书》),他在乎的是仁义而不是动机,所以他“郊迎执手,礼之甚重”(《通鉴》)。灭掉前燕后,苻坚还妥善安置了慕容氏的皇族旧臣。对待羌酉姚苌,苻坚更是高看一眼。未当皇帝前的苻坚,曾经做过龙骧将军一职,当皇帝后,“龙骧之号未曾假人”(《晋书》),然而他却将这个封号给了姚苌。应该说,不管后来的结果如何,能让桀骜不驯的五胡势力,尽为前秦效力,这就已经成功了。他那包容天下、目光远大的帝王风范,让人由生敬佩。事实上,苻坚的仁,也让慕容垂和姚苌感动不已,他们也确实为帝国的兴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遗憾的是,苻坚的仁,也最终让他栽了跟头。慕容垂、姚苌的相继叛离,无异于在苻坚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其实客观上说,苻坚的仁政是没有错的,仁政也是苻坚最终胜出的根本所在。五胡时期的帝王,多以武力征服,以杀止杀,其结果得到的却是反抗。远的不说,苻坚的前任厉王苻生,便是以凶残暴虐著称,造成了人心涣散。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为苻坚的仁义所感动的。比如赤胆忠心的王猛,在临终前仍不忘为前秦的未来做出规划,劝苻坚“勿以晋为图”(《通鉴》),还让他提防慕容垂和姚苌,“鲜卑、西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通鉴》),其言切切。远征西域的大将吕光,在听说苻坚被姚苌杀害后,“奋怒哀号,三军缟素”,下令官员“服斩缞三月,庶人哭泣三日”(《晋书》),举国哭悼,这是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德治之,以情感化,当然会收到效果。然而,在路卫兵看来,单纯的仁政也有弊端。施以仁政,需要你的施政对象也要讲德有德才行,也就是说,你的仁德,应该成为他们报效国家誓死效忠的动力,而不能成为他们恣意妄为借鸡生蛋的借口。可以肯定,如果所有臣子都像王猛、吕光这样的忠心,即便是淝水落败了,前秦也不至于就破败到无法收拾的境地。然而,政治就是这样残酷,它是不以情感作为衡量标准的,道德本就不是政治家们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相关参考

淝水之战苻坚败

  苻坚统一了北方之后,不听从谋臣和弟弟苻融的劝阻,于公元383年毅然发动了对东晋的进攻。苻坚征集的兵马共计有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御林军3万,号称百万大军。他们从三路出发进军东晋,一路上人喊马嘶

历史军事 淝水之战苻坚的百万大军为何崩溃

淝水之战苻坚的百万大军为何崩溃?东晋为何偏安一隅?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爆发了一场战役,史称淝水之战。谢安以八万人击败了前秦百万大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

历史军事 解析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败仗淝水之战失败原因

苻坚淝水之战的战役过程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

三国魏晋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苻坚占据中原后,迫不及待想要进攻东晋,谋求全国统一。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东晋派车骑将军桓冲统兵10万,直逼前秦的襄阳和今湖北、四川等地。这给苻坚找到了一个进攻东晋的借口。那时,朝臣都极力

历史人物 一代雄主苻坚为什么会从巅峰逐渐走向失败呢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军事案例。交战的双方一个是新兴起的少数民族政权秦朝,一个是汉族偏安政权东晋。交战双方的领导层来看,秦朝是以为首的政权,东晋是已经亲政的少年天子,主要是谢安主掌朝

曹操附身苻坚,刘备转世慕容垂

​淝水之战失败后,苻坚带着一千多人跑到慕容垂的大营中。当时,慕容的大营中约有三万人,许多人都劝慕容垂趁机杀死苻坚,但慕容垂却拒绝了这个建议。慕容垂不愿意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心慈手软,而是因为这个建议实

淝水之战历史影响

1.淝水之战结果如何最后是东晋胜利,前秦失败!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淝水之战确定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淝水之战直接导致了前秦统治的分崩离析,后来前秦主苻坚也被叛乱者姚苌缢杀。而偏居江左

前秦符坚八十万大军为何灭不了东晋? 淝水战役

因昧于时势而惨遭失败,前秦皇帝苻坚于公元383年发动的平晋之役堪称典型。在这场战争中,苻坚刚愎自用,仓促挥师南下,攻打东晋,结果在淝水(今属安徽)地区遭到东晋劲旅的坚决抗击,惨遭失败,使得战前苻坚所表

淝水之战究竟是谁打败了苻坚

  淝水之战究竟是谁打败了苻坚?  公元378年,苻坚调兵十余万,兵分两路攻晋。西路由大将苻丕率领进攻襄阳,东路由将军彭超率领进攻彭城。此战是苻坚对于东晋的一次试探性作战,其中西路军在苦战八个月后攻下

历史军事 苻坚淝水之战 史上最蹊跷的战败

苻坚的部队集结在淝水西岸,和晋军隔河对峙。当时苻坚部队共有多少人,一直说法各异。苻融的军团共有三十万人(此处采用《资治通鉴》的记载,另有说法是二十五万),苻坚从项城又带来了八千骑兵。但是苻融派出过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