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东北
Posted 师长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东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东北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1939年,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虽在南昌攻守战中失地丧师的大背景下,74军在高安一支独秀,尽显锋芒,其战绩得到了第九战区的表扬,获得了军委会的嘉奖。1939年7月,军委会委任王耀武为74军的第二任军长,并对74军的编制进行调整:57师正式归属74军,施中诚担任师长;李天霞擢升51师师长;张灵甫调任58师任副师长,协助师长廖龄奇。这期间,74军全军总兵力达31000余人。军队整体面貌在王耀武的手上有了很大的改观。
1940年百团大战后,为恢复华北的治安,日本支那派遣军从华 中抽调第13军17军团、第11军33军团增援华北方面军。第33师团原驻赣北一带,一旦调走该师团,南昌地区将只有一个第34师团防守。第34师团长大贺茂向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建议,乘33师团尚未北调之际,发动对南昌周围罗卓英等部的进攻,以减轻他将来守城的压力。
恰逢日本在华派遣军从上海调来池田直三少将率领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到达南昌,以弥补第33师团走后这一地区兵力空虚的窘境,日军在南昌地区约有2个半师团的力量,圆部遂批准大贺茂的行动方案,计划北路第33师团自安义武宁直扑奉新一带中国守军70军,南路池田旅团从义渡街出发欲渡锦江而从后背打击上高等地中国军队,中路第34师团则兵发西山、大城,图谋向西一举攻下高安、上高的中方营垒,确保赣西的“治安”。
相关参考
背景: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1935年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提出对华三原则。这三原则为﹕“日中提携﹑承认满洲国﹑共同防共。” 日本在外交谈判中坚持“广田三原则”在双方提出了各自的“三原则”之后,中日首先在东京,后来主要在南京,进行了
充满侵华野心的纲领——日本《对华政策纲领》出笼日本昭和2年(1927)4月20日,裕仁天皇任命田中义一为首相,组织新政府,以取代侵华不力的若槻礼次郎政府。田中义一,这位极端反华派,成为日本侵华纲领的制
1917年11月2日《蓝辛-石井协定》签署《蓝辛-石井协定》是美国和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为缓和与协调美日在对华政策方面的矛盾而达成的一项妥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力图取代德国而吞并中国山东,并
据俄新社12月9日报道,《环球研究》的分析家布莱克·伍德、马克和保罗·米切尔认为,乌克兰国内政变、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威胁、北约的东扩、奥巴马政府在亚太地区的政策转变以及对中国的遏制---所有
据俄新社12月9日报道,《环球研究》的分析家布莱克·伍德、马克和保罗·米切尔认为,乌克兰国内政变、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威胁、北约的东扩、奥巴马政府在亚太地区的政策转变以及对中国的遏制---所有
"二战"中关东军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被苏军消灭了,从而加快了法西斯之一的日本在中国的失败,也加速了"二战"的进程.关东军的来历:日本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
1919年7月25日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发表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使中国人民了解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外政策,苏俄政府所发布的政策宣言。1919年7月25日由苏俄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签署,全称为《俄罗斯苏
抗战胜利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对立的基本格局,但是,最尖锐的矛盾并未直接表现在美苏之间,而是存在于广大中间地带。美国以所谓“反对共产主义威胁,第三次世界大战
抗战胜利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对立的基本格局,但是,最尖锐的矛盾并未直接表现在美苏之间,而是存在于广大中间地带。美国以所谓“反对共产主义威胁,第三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