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那场血战是中朝亲善之根
Posted 民族
篇首语: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那场血战是中朝亲善之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那场血战是中朝亲善之根
因钓鱼岛危机及“萨德”入韩,当前东北亚局势波谲云诡,瞬息万变。在此背景下,由中朝两国学者参与的第二届“日本的侵略历史和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学术会议21日在延边大学召开,颇受外界关注。此次会议由中国社科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以及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8名朝鲜社科院学者与中方学者共同座谈,并发表论文观点。中朝学者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日本在亚洲的侵略历史,回顾了中朝两国人民奋起抗争、赢得民族独立的非凡历程。面对不容乐观的地区形势,两国学者表达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强烈期盼。
会议期间,南开大学世界近代史研究中心杨栋梁利用吉林省档案馆馆藏《邮政检阅月报》披露的资料从日军在中国的烧杀掠淫、日军及平民的厌战情绪、军事部署和军事行动等角度,对日军侵华罪行进行了有力揭示。“这是日本侵华罪行的自白。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至1945年战败期间,出于军事保密、防止在华日本军人和平民“有害”信息扩散、防止日本侵华罪行泄露、封堵中国及国际社会不利于日本的宣传等目的,秘密实施的邮政检查制度,是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谈及日本对中朝两国的侵略政策时,朝鲜社科院研究员张银日介绍了日本“皇民化运动”对朝鲜人民的戕害。张银日表示,日本实行“皇民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扼杀朝鲜人民的民族性,妄想要朝鲜人民臣服于、忠诚于日本天皇,彻底被“日本精神”所同化。但保持民族性是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共同志向,没有一个民族甘愿让自己的民族尊严和灵魂遭到其他民族的摧残。一直重视民族性的朝鲜民族,虽然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被剥夺了国家主权,但一直坚定不移地对民族强制教化政策进行反抗斗争。
在朝鲜社科院研究员徐正浩看来,日本对朝鲜进行文化统治的理论背景是日本的“内地延长主义”。他介绍说,所谓“内地延长主义”就是按照日本国内的思想观念及方针政策来统治朝鲜人民。实质上是通过民族抹杀政策,将朝鲜人民同化为大和民族。延边大学民族研究所孙春日也认为,“挑拨民族的关系,制造民族矛盾,这种政策是日本侵略政策中的惯用伎俩”。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大肆侵略,中朝两国人民选择携起手来奋起反抗。延边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宝奇认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抗日,不仅赢得了中国抗战的胜利和朝鲜民族的独立,而且对世界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朝鲜社会科学院学者金仁敏在论文中称,“朝中两国人民以‘反日救国’这一共同理念为基础联系,在抗日血战之路上扎下了崇高的朝中亲善之根。”
与会学者认为,二战战败71年来,日本一直对教科书进行篡改。2016年3月18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开发表了对高中教科书的鉴定结果,其内容并没有出现对亚洲国家进行侵略行为的道歉与反省,并把独岛、钓鱼岛、北方四岛称之为日本的“固有领土”,对此,朝鲜社会科学院曹喜胜表示,“这可能会导致后代日本人对他国领土产生野心,他认为,日本当局否认过去犯罪历史的目的是在日本普通民众中散布军国主义思想,回避国家对受害国的赔偿,并企图重演历史、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旧梦。不仅如此,在2015年8月14日“战后70周年谈话”时,安倍虽然包含了侵略、殖民统治、深刻反省、道歉等表述,但语言是暧昧的,安倍同时在谈话中宣称,日本今后无需继续道歉。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士华研究员认为,“日本政府以此右翼思想作为培养下一代的指导方针,毒害青少年,那整个东亚整个世界也就永无和平之日了。”
当今世界正进入二战以来又一次重大历史转折期,和平和发展遇到了极端宗教恐怖势力、民族斗争等问题的挑战,东北亚形势也不容乐观。中国社科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秘书长刘晖春以中日关系举例称,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出现严重困难。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宣扬“侵略未定”论调、拒不就慰安妇问题道歉并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举动,损害了地区国家关系,使得走向改善进程的中日关系不时受到干扰。与会专家认为,在历史遗留问题发酵、领土和海洋争端、美国重返亚太及日本政治右转引起的地区关系紧张面前,我们必须做出谨慎判断,理性地制定对策。
近代以来,日本长期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杀人、强征慰安妇、进行人体试验、实施细菌战毒气战,把侵略者秉有的兽性表演的淋漓尽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卞修跃说,“在纪念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讨论战争、人权、真正历史遗留等问题,其出发点不仅仅是出于对本民族曾经的苦难不可释怀,也不是为了激发记忆中的民族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正视战后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据环球网记者了解,2013年和2014年,延边大学与中国社科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中朝学者和韩国日本学者参加的两届“日军慰安妇问题”国际学术会议。2015年,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国际学术会议,朝鲜社科院举办了第一届“日本歪曲侵略历史问题”中朝双边国际学术会议。相比第一届会议,今年的讨论在议题中增加了中朝人民抗日斗争的内容。
相关参考
七十年,沧海桑田。关于那场八年血战,我们到底该纪念什么?传承什么?警醒什么?本报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数千展品中,精选其中数十,将之转化为“纸面展览”,呈现于广大读者面前。请随我们一起走入“展现
罗禅征伐是中朝两国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重要见证,在两国关系史上具有很大意义。朝鲜派来的鸟枪手在抗击俄国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罗禅征伐之后,清军乘胜追击,大破俄军,于1659年攻占雅克萨等俄国据点,暂时肃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12月9日发表文章称,有迹象表明,目前中朝关系似乎不同与以往,因为平壤并未例行邀请中国政府参加金正日逝世3周年纪念会。据韩联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报道,不会有中国代表团赴朝参加今年的仪式,这
世界条约 日美亲善条约签订的意义是什么? 日美亲善条约影响?《日美亲善条约》里面规定了什么?
19世纪中叶,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的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但是,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不但避免了半殖民地的命运,而且,维新后不久就对外侵略扩张,成为一个世界强国。19世纪中期,日本是闭关锁国、
浑河南北大战,令轻取沈阳的后金军意外遭逢劲敌,连续多次恶战,多次失利,险像环生,倍极艰苦。后来的清人魏源也感慨其为:"是役,明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而明人倍感自豪,
公元1363年7月,朱元璋率水军战舰由江西松门(今江西新建北130公里)赶到湖口,发现他的老对头陈友谅已将全部水军撤到鄱阳湖里,湖口空无一人。他不觉暗暗高兴,对身边的军师刘基说:“这呆头鹅又失算了,湖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10月26日,日军攻陷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中国守军腹背受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10月26日,日军攻陷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中国守军腹背受敌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庞炳勋曾发表通电,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被释放回南京,途经洛阳时,庞炳勋率部开往山西运城驻防,监视张学良、杨虎城部队的行动,防止其东渡黄河。在运城驻防的半年
余子武(1901-1944),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一师少将副师长。号文波,1901年生于广东省台山县三八镇吉都里一个清贫的私塾教师家庭。自幼聪慧努力,以优异的成绩从荻海区立小学、省立第二中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