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临阵投敌华丽帝国瞬间崩溃 叛军抵达潼关
Posted 哥舒翰
篇首语: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哥舒翰临阵投敌华丽帝国瞬间崩溃 叛军抵达潼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哥舒翰临阵投敌华丽帝国瞬间崩溃 叛军抵达潼关
哥舒翰在宴席上的表现,显示他心胸狭隘的一面。是他首先对安禄山言词挑衅,宴会最后不欢而散,主要的责任就在他的身上。相对地,安禄山在宴会上的表现最好。他摆明哥舒翰与自己相类似的出身,想与他拉近关系,不管是不是心里话,起码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配合的态度。
许多时候,实力强大的一方更容易做到豁达。也许狡猾的安禄山早就看出哥舒翰不是自己的对手,不愿意和他一般见识。
高力士回去之后,肯定要把宴会上的情形仔细告诉唐玄宗。虽然场面上不太好看,唐玄宗对宴会的结果应该感觉满意——实力最强大的安禄山,最让人放心不下的安禄山,却最能体会皇帝的苦心。
幻想很快就破灭了。三年以后的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叛。六天以后,唐玄宗在华清宫听到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又过了六天,唐玄宗回到皇宫,下令杀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赐他的妻子荣义郡主自尽。
安思顺早就察觉安禄山要谋反,在反叛发生之前,曾经进朝向唐玄宗上奏。所以安禄山起事之后,唐玄宗虽然对安思顺心存疑惑,却没有降罪于他,改任他为户部尚书,他的弟弟安元贞为太仆卿,解去他们的兵权,放在自己身边。安思顺的职位则由郭子仪代替。
同时,唐玄宗紧急召见哥舒翰,拜他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率领二十万大军镇守潼关,迎击安禄山的叛军。晚年的哥舒翰养尊处优,嗜酒好声色,又患风痹,自忖不是安禄山的对手,不想带兵,对皇上称病。唐玄宗此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依然任命他为兵马元帅。
哥舒翰重兵在握,国家安危系于一身,但他在潼关的所作所为,首先是铲除异己,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地位。哥舒翰既憎恶安禄山,又看不上安思顺,如今正是铲除异己的大好机会。他的方法也很卑劣:让人扮成安禄山的信使,向安思顺寄送书信,哥舒翰再让把守关隘的官兵中途截下书信,自己借机上疏,列举安思顺的七条罪状。
这种时候,唐玄宗不管哥舒翰说的是真是假,都不敢违逆他,就把安思顺和他的弟弟赐死。哥舒翰并不满足,又想借机铲除杨国忠,杀死杨国忠的心腹杜乾运。比较起来,哥舒翰的危害实在不比反叛的安禄山逊色多少。大厦将倾,蕃将们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权势利益。唐玄宗重用这样一班臣子,活该他要倒霉,丢掉江山美人。
在潼关,哥舒翰最初的计划是坚守不出,先挫伤叛军的锐气,同时等待四方王师。唐玄宗急于平叛,听信杨国忠的话,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关,尽快收复失地。哥舒翰捱不过去,到了至德元年(756)六月,率军出击,“恸哭出关”。结果一战大败,二十万大军被安禄山的部将崔乾佑打得丢盔弃甲。
哥舒翰逃回潼关,被部将火拔归仁诓骗出关,送到安禄山手中。于是一对冤家再次相见,彼此的地位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是自封的大燕国的雄武皇帝,一个是败军之将。
故人相见,肥胖的安禄山当然要讥讽哥舒翰几句:“过去,你总是看不起我,怎么样,今天你还有什么话说?”
此时的哥舒翰还有最后一个机会,可以留住自己的尊严,像一个英雄一样慷慨赴死。但他放弃了,没有一点挣扎和犹豫,他开口便称呼安禄山为“陛下”。
安禄山对待哥舒翰依旧是大度的,委任他做了宰相,毕竟他们曾经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对待火拔归仁,安禄山就没有那么客气,说他“忘主背义”,推出去杀掉。
安禄山这时候对哥舒翰的宽容,带着一种明显的俯视意味。这种俯视的姿态,一直持续到安禄山死。最后杀死哥舒翰的,是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
设想一下,如果当年唐玄宗的热洛河能让安禄山、哥舒翰等人和好,能让安禄山收起谋逆之心,避免后来的安史之乱,大唐的命运和中国的历史大概会是另外一种模样。
一次宴席,几员蕃将,一个阉奴,对后代的历史影响竟然如此巨大,实在让人气闷。
相关参考
潼关地势险要,是西京长安的门户。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领兵守潼关,安禄山则派叛将崔乾祐攻打潼关。叛军在潼关外屯驻半年,无法攻打进去。宰相杨国忠疑忌哥舒翰手握重兵,就奏请玄宗命令哥舒翰出兵收复失地。哥舒翰、
公元756年的6月,哥舒翰率领的唐军被安禄山的叛军击败,哥舒翰被俘后,安禄山指挥叛军攻陷了长安的东大门潼关,然后率领精兵悍将直扑大唐帝国的国都长安城。安禄山的反叛无疑给了年迈的唐玄宗一记重击,他想不出
公元756年的6月,哥舒翰率领的唐军被安禄山的叛军击败,哥舒翰被俘后,安禄山指挥叛军攻陷了长安的东大门潼关,然后率领精兵悍将直扑大唐帝国的国都长安城。安禄山的反叛无疑给了年迈的唐玄宗一记重击,他想不出
公元756年的6月,哥舒翰率领的唐军被安禄山的叛军击败,哥舒翰被俘后,安禄山指挥叛军攻陷了长安的东大门潼关,然后率领精兵悍将直扑大唐帝国的国都长安城。安禄山的反叛无疑给了年迈的唐玄宗一记重击,他想不出
唐玄宗听信太监谗言,害死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安史之乱发生后,叛军长驱直入,封常清和高仙芝见敌势甚盛,商量后退守潼关避其锋芒,也为日后唐军反击赢得时间。封常清与高仙芝退守潼关之举在军事上是正确的选择,不仅可以拱卫长安的安全,而且也使叛军的进军步伐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哥舒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这场长达八年的内战直接导致整个帝国内部混乱,民生凋敝,边疆不稳,藩镇割据。然而,无论当时还
安禄山的普通将领,如何以少胜多,打败名将哥舒翰,取得潼关大捷
安禄山的普通将领,如何以少胜多,打败名将哥舒翰,取得潼关大捷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迅速攻下了洛阳。在长安前面就剩下一个重要的潼关可守了。唐玄宗派出了回长安养病的名将哥舒翰率二十多万军队去镇守。安禄山派
公元756年六月,潼关。这里见证了辉煌盛唐的落幕,也见证了一代名将哥舒翰的尴尬人生结局。时运的无情,个人的无奈,都化作尴尬无言的曲终人散。公元756年以前,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已然延续了几十年,国家承平
公元756年六月,潼关。这里见证了辉煌盛唐的落幕,也见证了一代名将哥舒翰的尴尬人生结局。时运的无情,个人的无奈,都化作尴尬无言的曲终人散。公元756年以前,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已然延续了几十年,国家承平
天宝十五载,潼关城外硝烟弥漫、尸横遍野,守关的将士已经接连击退了叛军好几次进攻,军心大振,最高统帅哥舒翰心里清楚:必须保证潼关的万无一失。因为潼关后面不远的地方,就是长安城。虽然现在还是国难当头,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