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马嵬驿兵变

Posted 潼关

篇首语:曲直都是经历,好坏都有风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马嵬驿兵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马嵬驿兵变

潼关地势险要,是西京长安的门户。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领兵守潼关,安禄山则派叛将崔乾祐攻打潼关。叛军在潼关外屯驻半年,无法攻打进去。宰相杨国忠疑忌哥舒翰手握重兵,就奏请玄宗命令哥舒翰出兵收复失地。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都坚持说潼关为兵争要地,必须固守,大军切不可轻出。可是玄宗和杨国忠更加猜忌,接连派宦官催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哥舒翰明知必败,捶胸痛哭一场,迫不得已率兵出关,在灵宝县西遇叛军伏兵,一战大溃,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也成了俘虏。

“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756年夏六月,叛军进入潼关。长安顿时混乱不堪,杨国忠忙劝玄宗 “驾幸” 蜀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玄宗携杨贵妃和一批皇族亲贵,令扈从禁军三千一道向四川逃奔。皇家逃亡队伍到达马嵬驿 (今陕西兴平县西) 时,又饿又累的将士们鼓噪不前,愤愤然喧嚷着要找杨国忠算帐。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秘密启禀太子李亨,诛杀了杨国忠等几个宠臣。事后众军士仍聚而不散,玄宗遣高力士宣问,众人对答: “贼本尚在!” 意指杨贵妃也应诛杀。玄宗无可奈何,只得让高力士送去罗巾一条,贵妃即在驿道边的佛堂中自缢而死。这样,众怒才算稍稍平息。接着,扈从将士开始整理行装,随玄宗仓惶离马嵬逃往成都。当地民众挽留太子李亨,表示愿率子弟跟从太子讨平叛逆。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招集兵马,回军北上,于七月到达灵武 (今宁夏灵武西南),在灵武城南楼即皇帝位,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这就是唐肃宗。

此后,以唐肃宗为首的唐朝廷为了巩固统一的政权,与割据势力展开了激烈的征战。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简谈马嵬驿兵变及其政治背景

  发生在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的「马嵬驿兵变」,在历史上算不上一个重大事件,过程也不复杂。然而,其知名度之高、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因为这个事件的内涵相当丰富,透过它,可以看

158 马嵬驿兵变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v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

马嵬驿兵变的故事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v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

中国历史故事下期第一章:马嵬坡兵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借口讨伐

杨贵妃到底怎么死的 揭秘马嵬驿兵变结果

杜甫在他的《哀江头》一诗中写:“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这一句中“血污”二字很关键,如果杨贵妃是被缢死的,那就不可能见血,似乎诛杀杨贵妃的方式不是缢杀,而是用刀刃之物。李益的诗中写:“血洗托

禁军骑士张小敬曾参与马嵬驿兵变,一箭射翻杨国忠

《长安十二时辰》网络热播,让人看的酣畅淋漓。我们不禁会问:历史上有没有张小敬这个人?唐华阴县尉姚汝能在《安禄山事迹》描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亡巴蜀,路过马嵬驿随从士兵哗变,飞龙禁军陈玄礼统领下的骑

历史军事 唐朝马嵬坡兵变是谁主导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嵬坡兵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的现实,那就是:【无情最是帝王家】。你以为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有时候皇帝也是身不由己啊。马嵬坡兵变的主要目的是逼死杨贵妃吗?

马嵬兵变,幕后策划人其实是太子,杨贵妃死的最无辜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是谁煽动士兵们发动兵变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由于事先没有防备,安禄山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潼关。唐玄宗见势不妙,仓皇出逃。逃至长安西北的马嵬驿时,疲惫饥饿的士兵把宰相杨国忠斩杀,又逼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