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高句丽在三国时期就被灭了一次,比唐朝还早500年
Posted 公孙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高句丽在三国时期就被灭了一次,比唐朝还早500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高句丽在三国时期就被灭了一次,比唐朝还早500年
1906年, 吉林集安乡民在修复道路时,发现土里竟然挖出一块破损的石碑。碑系赭红色,石英粒岩石凿刻而成,发现时只残余全碑的左上角,表面光洁,字体为隶书,遒劲古朴凿刻工拙。经考证,此碑正式曹魏安邑侯平定高句丽纪功碑!碑后几行字按理说应该是刻写为参加此次战役的将军,但由于石碑主体缺失,不能见其姓名。根据《三国志·魏书 丘俭传》的记载,领兵参与这次战役的将军正是三国晚期的曹魏名将-毋丘俭。
毋丘俭纪功碑
东汉末年,公孙氏雄踞辽东,附近诸夷慑服。此时的高句丽立国已有180余年,占据整个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大片土地。最初,高句丽和公孙氏相处还算和谐,高句丽甚至还出兵帮公孙氏打过山贼。
196年,高句丽新大王初即位,王兄拔奇曾得到公孙度的帮助,起兵争位,却最终失败而死。从此高句丽与公孙氏就结下了墚子。公孙氏欲入中原争锋,必须要先解决高句丽这个后顾之忧,而高句丽要想实现独霸辽东的预想,也必须要排除掉公孙氏这个障碍。二都心怀鬼胎,互相提防。但彼时的高句丽毕竟是东亚小国,国力孱弱,主要采取保境安民的守势,待机而动。
到了209年,双方矛盾激化,辽东太守公孙康(就是斩了袁尚袁熙送首级给曹操的那位)终于兴兵讨伐,激战后第一次攻破了高句丽都城,焚烧村落,高句丽被迫迁都山城丸都(吉林集安以西之山城子)。
经历大败后的高句丽开始痛定思痛,为了复仇公孙氏,玩起了春秋时远交近攻的一套,分别和吴国和魏国建立了外交联系,233年,孙权曾派使者出使辽东公孙渊(公孙康之子)商量联合攻魏,但后来双方没谈拢,公孙渊杀死为首的两使者。使者团中有几个逃亡到高句丽,便假称奉孙权之命而来,于是高句丽与东吴一度打得火热。但好景不长,曹魏当然不愿看到这种关系继续发展下去,频频派人出使高句丽,促其与东吴断交。几年后高句丽迫于魏国压力,与吴绝交。
在那个战争年代,国内形势风云变幻。随着诸葛亮死于五丈原,魏国西南战线压力减轻,开始腾出手来收拾桀骜不训的公孙渊。
237年,司马懿率四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征辽东,并要求高句丽出兵相助。高句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派出主簿大加率数千精兵帮助魏军作战。几个月后,襄平城破,公孙渊死于梁水,公孙氏在辽东的势力土崩瓦解。魏军随即率军渡海,又收服乐浪、带方二郡。魏在原公孙氏所辖地区设平州,辖辽东、昌黎、玄菟、乐浪、带方五郡,并置东夷校尉于襄平以统管辽东半岛。
公孙氏败亡后,辽东诸郡尽入魏手。到240年后,当时魏正忙于与吴、蜀的战争,内部司马氏与曹氏又斗得正欢,无暇回顾。高句丽东川王又开始频频入寇,攻打辽东几个小城,获得一些小胜。高句丽大臣沛者得来绝食死谏,劝国王不要惹恼大魏,招来亡国之运,东川王哪里听得进去。
果然,随着吴蜀方面战事稍息,魏帝曹芳点派曾随司马懿征讨辽东,熟悉辽东地形,风土人情的毋丘俭率大军东征,以报高句丽侵略之仇。公元246年,毋丘俭带领魏军步骑万人,东出玄菟郡,向高句丽进发。高句丽东川王亲自率领步骑2万余人迎敌至沸流水,战魏军于梁口(注:今通化市江口村)。两军对阵,以死相搏,魏军以方阵迎敌。东川王被打得大败,魏军斩首数千级。
毋丘俭画像
东川王率少数残军狼狈逃回,据守坚固的丸都城。毋丘俭围城后,见山城的西北面山体陡峭,上面的守兵也不多,就采用避实就虚,正面佯攻,西北偷袭的战法,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束马悬车”,攻破了丸都山城。
据《三国志》所载,魏兵“屠丸都”,采取了烧光杀光的策略,唯独对当初劝说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不久,毋丘俭再征高句丽,东川王奔买沟(注:今朝鲜咸北会宁)。毋丘俭派玄菟太守王颀紧追东川王,过沃沮千有余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而还〔1906年毋丘俭刻石记功碑在吉林辑安被发现,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东川王在逃亡中抑郁死去。〔注:据《三国史记》载,高句丽以诈降计刺杀王颀,打败魏追兵。此事不见于中国史籍。〕魏军两次征讨,每次均俘获高句丽人口数千,将他们迁入内地。
毋丘俭征高句丽
毋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魏之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原属高句丽统辖的朝鲜半岛岭东秽貊地区,也归入了乐浪、带方二郡。高句丽几遭灭顶之灾,侥幸苟延残喘了下来。以后四十余年,高句丽不敢再向辽东入寇,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双方长期保持和平状态。直到500多年后,终在唐高宗时期被灭国亡种。
相关参考
提起香妃,人们大概都知道她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宠妃。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虽然,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是,香妃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
历史秘闻 他是李世民的先祖,比唐朝还早400年建立国家,如今还是我国邻居
中国自古传承至今,是如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过断层的国家。尽管期间内忧外患战乱不绝,也一度被外族统治,但我国始终能逆流而上一步步强大起来,最终成为「”天朝上国”,成为周边国家的宗主国,享受万国朝
他是李世民的先祖,比唐朝还早400年建立国家,如今还是我国邻居
中国自古传承至今,是如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过断层的国家。尽管期间内忧外患战乱不绝,也一度被外族统治,但我国始终能逆流而上一步步强大起来,最终成为「”天朝上国”,成为周边国家的宗主国,享受万国朝
从古到今,中日两国已经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最早的一次中日战争发生在唐朝初期。这次被称为“白江之战”的战斗以中国军队完胜告终。唐朝初年,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都想统一半岛,但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初建时期,外交上的一次幼稚之举,拿无数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意气用事,帮穷兵黩武的北朝鲜与国际社会公开全面对抗(那时比我们强大许多的苏联袖手旁观,斯大林躲身幕后)。更为追悔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初建时期,外交上的一次幼稚之举,拿无数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意气用事,帮穷兵黩武的北朝鲜与国际社会公开全面对抗(那时比我们强大许多的苏联袖手旁观,斯大林躲身幕后)。更为追悔
根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司马y苴所著的《司马穰苴兵法》,是我国古代战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是早期兵法理论的继承和总结,历来
此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比李白成名还早,他的一首诗无人不知
唐朝不仅经济发达,文化也是空前的繁荣,因此涌现出了许多千古留名的大诗人,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精彩绝伦的诗篇,唯有之后的“宋词”能与“唐诗”相提并论。一提到唐代的诗人,世人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李白,殊不知,有
唐末一场兵变引发大起义,20万义军席卷江淮,比黄巢起义还早7年
唐朝末期,统治昏暗,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各地农民暴动的事件十分频繁,我们也都知道,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六月,爆发的黄巢大起义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可是你知道吗,在黄巢起义前,还有一场大规
在历史长河中,在历史长河中,桃花夫人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那个时候蔡国的君王是从694年开始即位的,他在位的时间有十九年,而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与陈国进行了联姻,而其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