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沂蒙民兵自制石头地雷抗日传奇
Posted 地雷
篇首语:当生活如同炼狱,必须自己创造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沂蒙民兵自制石头地雷抗日传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沂蒙民兵自制石头地雷抗日传奇
1941年9月,驻山东日军集中5万兵力,在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的指挥下,企图封锁临沂、沂水、蒙阴三角地带,以多路、多梯队分进合击,形成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铁壁合围”。在武器装备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沂蒙民兵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自制石雷阻击日军,配合八路军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石头开花”的故事也成为了沂蒙抗战史上一段精彩的传奇。
当时沂蒙边联县三区红石崮民兵队长高成三接到区里通知,要求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对日军扫荡进行阻击。大伙积极性都很高,打鬼子谁也不愿当缩头乌龟,但队里八十多个民兵,只有不到二十条土枪,剩下的不是大刀就是红缨枪。虽然这次区里给队里分了几颗手榴弹和两颗铁地雷,但在大伙看来,“这些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就用完了”。
就在大伙苦思冥想着自制武器的妙招良计时,队里年近五十的老石匠董明修发现身旁的石头蒜臼子和铁地雷长得差不多,“咱这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石头,村里人又都会打石,用石头打造地雷壳不是最好的办法吗?”不到一顿饭的功夫,董明修就用铁锤和錾子凿打出一颗像模像样的石头地雷。董明修还意犹未尽地在石头地雷上刻出了一行字:大西瓜一见敌人就开花!
短短几天之后,一百多个石头地雷就埋在了敌人进山的必经之路上,扫荡沂蒙山区的一支敌军刚踏进这片雷区,石头地雷就接连怒放,炸的鬼子人仰马翻,抱头鼠窜。很快这种石头地雷就在沂蒙山根据地流传推广,它不仅威力惊人,还让日军的地雷探测设备无计可施,成为鬼子"大扫荡"途中的梦魇。
相关参考
1.《地雷战》是以什么的抗日故事为原型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据历史遗物显示地雷战战术形成并汇集成册是在民国30年12月28日作者署名刘丁书名叫《地雷课本》全书共分十课第一课
反步兵地雷反步兵地雷又称杀伤地雷,是一种埋于地下或布设于地面,通过目标作用或人为操纵起爆的一种对付软目标的爆炸性武器。主要杀伤人员、马匹等有生力量。我国抗日战争中的民兵和地方游击队,曾广泛运用这种武器
地雷战"玉兰"原型陈桂香:13岁参加抗日已90岁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全榜网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9
地雷战"玉兰"原型陈桂香:13岁参加抗日已90岁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962年由中国
抗日英烈林铎(1915-1941),原名桂五,辽宁辽中人。八路军第115师卫生部政治委员。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林铎烈士简介林铎烈士辽宁辽中人,1937年加入中
■晋察冀民兵爆炸大王李勇■晋察冀民兵在河滩埋地雷“土地雷”吓破敌胆“地雷阵”重创日寇——敌后抗战兵法之九:地雷战地雷战是八路军和民兵经常运用的战术,又因电影《地雷战》而广为人知。在敌后抗战中,根据地最
抗战英烈辛锐(1918-1941)原名树荷,女,山东章丘人。山东姊妹剧团团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辛锐烈士简介辛锐烈士原名树荷。女,1918年出生,山东章丘人,1
抗战英烈陈若克(1919—1941女)。原名陈玉兰,又名陈雪明,祖籍广东顺德,出生于上海。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陈若克烈士简介陈若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中国很多城市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尤其是在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军民进入了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时期,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很多地方部队都为保家卫国做出了自己的重大贡献,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
电影《地雷战》是我国经典的早期抗战题材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当时民兵们经常使用的教学片。作为八路军在华北抗战中的重要战术之一,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脍炙人口。原日军独混第五旅团第十二独立警备队卫生曹长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