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

Posted 战争

篇首语: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的最后一场,是当时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战斗。在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他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出兵伐吴。东吴不得不迎战,于是孙权立刻派出了陆逊。刘备打着复仇的旗号,士气正声,陆逊便采取以逸待劳的方式,阻挡蜀军的进攻。这一战成为了刘备死前的最后一战,有人认为这一战其实不打才能为蜀国争取优势,那么为什么夷陵之战还是开战了呢?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呢?

一直以来,许多人对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都不认同,在这里,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我认为刘备对吴发动战争是必须的,因为:

1、荆州这个战略要地的丢失,将严重影响蜀汉政权以后的发展

2、关羽的死,如果不报仇的话,将严重影响素以忠义著称的刘备的形象和威信

3、建安五年,东吴版的“隆中对”中鲁肃就提出先三分天下,然后吞并刘表,再与曹魏南北对峙,最后一统天下。

 二、如果对吴的战争是必须的,那为什么是221年这个时间?

1、221年曹丕刚纂汉自立,北方防线有马超,魏延,无后顾之忧。

2、军事上,蜀汉的势力是比较强盛的时候。

3、续周瑜鲁肃吕蒙相续去世之后,表面上东吴已经没有大将之才。

4、对吴的战争是早迟的事,何不趁丢荆州,死关羽的借口来发动,更可显示出是正义之师。

5、挟自己称帝的气势。

 三、对于刘备对东吴的战争,其实并不是意气用事为关羽报仇和全力攻打东吴,只是为了尊严和威信的战争:

1、如果刘备只是意气用事为关羽报仇,就不会在关羽死后接近两年的时间才出兵攻打东吴。

2、如果刘备真想全力攻打东吴,不可能诸葛亮,赵云,马超,魏延等一个都不带在身边。诸葛亮和赵云是不支持刘备发动的战争,但是刘备对诸葛亮和赵云还是信任的,这与意见不合不能混为一谈,诸葛亮要镇守成都(吕布在徐州的时候就吃过这样的亏),赵云督办粮草(官渡之战袁绍就是粮草被烧而失败)。马超和魏延可以抽调一个回来,当时东吴大胜之后也是及时回防粉碎了曹丕的偷袭。这么多重要将领都不带领,而带一些名不经转的将领去攻打一个势力和自己差不多的势力是说明刘备是无知还是自大?这和争夺汉中的豪华阵容是形成鲜明对比,难道东吴还不如汉中?

3、如果要全力攻打东吴,夺回荆州,刘备应该会训练一支和东吴相抗衡的水军。也不会在夷陵的时候,水军放弃水路上岸和陆军合二为一,为以后陆逊从水路上岸切断刘备的长蛇阵,造成大败的结局。

4、221年七月,刚发动战争时的气势是多么的强劲,锐不可挡。蜀汉大军攻下秭归后,就驻扎在那里,再接下来的四五个月,就没有战争。直到222年的二月,刘备才率部离开秭归,到猇亭建立大本营,难道是刘备不知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的道理。而在对峙中,陆逊采用了坚守不战之策,刘备也且战且停,摆起长蛇阵,修身养息,完全没最初的气势。到了六月,陆逊才用火攻打败刘备。

由此可见,刘备发动的对吴战争,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不然岂会不带一个重要将领?岂会不乘胜追击?岂会只打巫,秭归这些无军事,经济价值的地方。我猜想刘备当时的想法可能是:

1、表面要为关羽报仇;

2、为丢荆州挽回一些颜面;

3、顺便教训一下孙权;

4、刘备不想那么早的被困在益州,而被曹魏和东吴“边缘化”;

5、能攻占多少就多少(刘备攻占后的地方可是秋毫不犯)。

诸葛亮和赵云没有刘备政治家的眼光,所以反对对吴的战争。但是刘备也没料想到的是:

1、孙权会为一些无军事,经济价值的地方和自己大动干戈;

2、低估了陆逊;

3、可能想到输,可没想到败的那么惨。

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一下,如果陆逊没有火烧连营,也许刘备会在夏天就班师回朝,那么夷陵之战为其挽回颜面之后,就会简单地画上了句号。但是刘备虽然有一个争雄政治家应有的眼光,却不想在作战上小看了陆逊,以致于在他手中败得这么惨,最后在白帝城一病不起,颜面没有挽回,反而送了性命,蜀汉也就此开始走向没落。

相关参考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的最后一场,是当时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战斗。在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他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出兵伐吴。东吴不得不迎战,于是孙权立刻派出了陆逊。刘备打着复仇的旗号,士气正声

历史军事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胜利,三国历史会怎么样?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三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之一,最终以刘备的失败告终,此后就是东吴与蜀汉联合共同对抗曹魏。当时的刘备,为了给关羽复仇,发动了这场战争,倾力一战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如果历史改变,

历史军事 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双方兵力是多少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从公元221年7元持续到公元222年8月,以东吴大败蜀汉结局,是三国时期里刘备对东吴孙权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一次通过积极防御,化解敌军先天优势而最终取胜的成功战

夷陵之战交战地点在哪里

  在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里,有非常著名的三大战役,其中夷陵之战是军事历史上的一个典例(以弱胜强),也是三国著名战争中的最后一个,那么这场战争的交战地点在哪里呢?  夷陵之战交战地点在哪里?  夷陵之战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的决策正确吗

“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的决策正确吗?如果不连会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真的错了?专家:没错,只怪陆逊太厉害导语: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建立有多难,刘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刘备的损失有多损失

夷陵之战刘备的损失有多损失?四个军师只剩一个?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三国时期有三场举世瞩目的战役,一是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二是吴国与曹魏的赤壁之战,三是蜀国与吴国的夷陵之战,这三场战役每一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为何诸葛亮没参加?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战役结果刘备大败,蜀汉战力从此大减,很多人对这场战役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这么重要的大规模战争,为什么诸葛亮没参加?网络配图原因一,诸葛亮反对东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刘备战败,为什么孙权还要向蜀汉求和?

夷陵之战,是一场发生在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之间的战争,两个曾经联合抗曹的国家,因为现实的局势,不得不举兵相向,毕竟在任何时候,都只有永远的利益。然而,夷陵之战中,蜀汉作为战败一方,按理说如果要求和,也应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刘备战败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可以说是刘备时代的结束,经过这一次失败的战役后,他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因此才有了白帝城托孤的事件。这一次的战役,刘备的对手不再是曹操,而算是自己的大舅哥孙权,可是最终还是失败了,那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三国时期有三场非常著名的战役,夷陵之战就是其中的最后一场,发生在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被孙权擒杀之后。刘备借口为关羽复仇,同时也要夺回必争之地荆州的所有权,出兵东吴。但是,刘备并没有在出征之前带上一向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