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绝对做不到 雍正帝治国仅凭二个字
篇首语: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乾隆绝对做不到 雍正帝治国仅凭二个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乾隆绝对做不到 雍正帝治国仅凭二个字
康熙帝一生政绩显著,一代明君开创了大清的盛世。晚年的康熙主要精力都用在调和皇子争储上,而“太平盛世”之下,却滋生了政宽事省的思想,由此在朝野内外的官僚队伍中,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腐败之风严重泛滥。
这种官场风气严重威胁着“盛世”的存亡,于是,惩治腐败、整顿官场吏治的重担就落到了雍正帝的肩上。
在清朝的额官场上,流行这样一种陋习,各省文武官员刚刚到任时,几乎都是极力地表明当地的吏治如何糟糕,等过了几个月,就一定奏报说,通过雷厉风行的整顿,情况已经好转,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政绩。
对于此类奏报,雍正毫不客气地指出:“只可信一半”。对大臣奏折中的浮夸成分,雍正都会进行尖锐的批评。浮夸粉饰,在有关雨雪水旱农业收成的奏章中问题尤其突出。对此类失真奏报,雍正每每透过夸夸其谈的文字游戏挤出其中的水份。
雍正二年,河南巡抚石文焯奏报说,全身各州县的蝗虫灾害已经扑灭十之八九。雍正通过查问河南的其他官员,察觉到石文焯的奏报不是实情,于是尖锐的批评石文焯说:如果不是你在欺骗皇上,就是你本人被下属欺骗了。
为了断绝官场上的上下欺瞒互骗,雍正帝反复提醒内外大员,凡事要躬亲办理,不可轻信属员。
在康熙晚年,朝中大员的官僚习气已经相当严重,对皇帝指令商议的事件,文武大臣们往往一味附和,很难看到直言详议、据理力争的场面。雍正即位不久就颁发谕旨,严厉整顿此风。
为彻底改变这种习气,雍正帝将议事大臣分为三班,凡遇应议之事,分头酌议,每人都拿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如果所议意见一致,就照这一意见定稿启奏;若是意见不一致,则由诸位大臣另行商议。
雍正帝试图建立一种分班议事制度,让议者必有所言,不得不言,从而使投机者失去附和的机会。善于搞迎合把戏的朝臣,在雍正帝那里往往自讨没趣。
对于朝臣奏折中肉麻的称颂和不着边际的套话,雍正帝十分反感,每有这类奏折送到面前,必遭严厉痛斥。
借用好年景来称赞皇上的圣德,是乖巧臣工的又一迎合花样,雍正帝再三告诫内外百官不要做迎合虚文。在中国古代社会,大臣自称“庸陋”、“愚昧”往往被看做是谦恭的美德,雍正却认为这是官员虚伪不实,推卸责任的搪塞之词。
看到雍正帝严惩贪污受贿的官员,有人为了迎合皇上,故作廉洁姿态,竟连正常的俸禄工资也不要了,想以此换取美名再升高官。对此,雍正很不以为然。他指出:凡事有个度,哪有饿着肚子办差的道理,只要不欺不隐,不在分外谋财贪利,就是好官,沽名钓誉,乃居官之大患。
实心任事,是雍正帝对内外百官的根本要求。雍正三年,在给江苏巡抚张楷的一条谕旨中,雍正谈到:为官者要有所作为,唯以实心行实政,重公忘私,将国事如身事办理。对安徽按察使祖秉圭的一件谢恩折,雍正更是直言训导,要他做实在好官。
除此之外,雍正还未文武百官树立起了“公忠诚勤,实心任事”的楷模。他所赏识的几位重臣,如田文镜、鄂尔泰、李卫等,都是以直言不讳、据实办事而得到特殊的信任和格外擢用的。
田文镜受宠而不迎合,凡事直言,很被雍正看重。深得雍正信任的浙江总督李卫,以严猛著称,他不苟同于官场积习,勇于任事,不徇私情,不避权贵,得罪了不少大官。这些被得罪的人联名向雍正告状,雍正却说李卫是刚正之人,他操守廉洁,实心任事。
从雍正帝在很多奏折的批语上,我们可以发现,“实心”在两个字出现的频率极高,可以说,雍正的的确确是一个实在人,从被他赏识的重臣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雍正着手提倡务实的良苦用心。也可以这么说,雍正治国别无他法,惟有“务实”这一不二法门。
相关参考
康熙儿子之多,是清朝皇帝之中子息最多的,儿子数量多,孙子也少不了,接近一百个,政务缠身的康熙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这也导致很多孙子,从生下来起就没有见过康熙这个爷爷,后来的乾隆,当时的弘历,也是在十二
...惨结局,历史上的果郡王允礼,情况则要好很多,不仅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都颇为吃香,而且雍正帝临终前还选中他来做自己儿子乾隆帝的辅政大臣。果郡王允礼,康熙帝第十七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从八岁起就跟从父皇...
太平盛世> 圣祖、仁宗帝、高宗帝,此三帝在位一百多年,乾纲独断。他们志存高远,,汉文化水平又高,是清廷入关后最有统治才能,功绩最突出的皇帝。在这100多年里,国内虽然还时有战争的发生,但这些战争不是
历史人物 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为什么雍正在位才13年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雍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康乾盛世”这四个字代表了清朝曾经的繁荣,不过有一位皇帝虽然不在这四个字当中,但是他对清朝出现盛世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位皇帝就是雍正,在
...朝建立初期国力强盛,四海臣服,这样的局面延续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前期长达130年之久,出现这样的局面不单单是因为当时在位的皇帝具有励精图治,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还有就是他们都选择的十分优秀的继任者。比如雄才...
清朝从康熙皇帝开始,皇子们就要排辈起名了。按要求,名字第一个字为辈分,第二个字还要统一偏旁,四爷雍正皇帝是“胤”字辈分,二个字是用“示”旁。乾隆之后是“永绵奕载”这四字排辈,道光皇帝钦定了“溥、毓、恒
清朝从康熙皇帝开始,皇子们就要排辈起名了。按要求,名字第一个字为辈分,第二个字还要统一偏旁,四爷雍正皇帝是“胤”字辈分,二个字是用“示”旁。乾隆之后是“永绵奕载”这四字排辈,道光皇帝钦定了“溥、毓、恒
后世说起清朝最好的时代,想到的一定是康乾盛世。但实际上在康熙和乾隆之间的雍正,也是创造这个盛世不可缺少的帝王。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便是雍正的作用了。 康熙早些年雷厉风行,是一个开拓之君,但是随着
后世说起清朝最好的时代,想到的一定是康乾盛世。但实际上在康熙和乾隆之间的雍正,也是创造这个盛世不可缺少的帝王。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便是雍正的作用了。 康熙早些年雷厉风行,是一个开拓之君,但是随着
雍正帝一生以务实精神治天下。做事要求实际而不应该有虚念,这是雍正帝的再三要求。他刚一即位,便针对腐败衰颓之风进行了坚决地惩治与清肃。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平生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一憎一恶,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