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二战各国士兵吃些啥
Posted 伙食
篇首语: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二战各国士兵吃些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二战各国士兵吃些啥
文/青云一笑
众所周知,二战是一场全球性规模的战争。在那段残酷无情尸骨累累的尘封历史里,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二战先后覆盖了61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值得庆幸的是,二战终究还是以美苏英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取得了胜利。但是在这场残酷战争的背后,付出的却是伤亡军民9000余万人的惨痛代价。那段枪林弹雨森森白骨的历史相信大家都已然有所了解,那么小编今天就来聊聊这场战争背后的一些故事,揭秘二战各国士兵的伙食情况,来看看他们都吃些啥。
一、苏联军队伙食
当时德国进攻苏联,苏联经济基础受到了严重破坏,物资极度匮乏。所以美国援助的罐头午餐肉是苏军的主食之一,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当年甚至称,"没有罐头午餐肉,我们的军人将无粮可吃"。苏联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圆白菜汤和煮荞麦汤。这些都是标准的俄国乡下常见的原料。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面包、咸鱼或罐装肉。美国食品很常见,而当时联军对苏联援助的食品物资包括罐装肉类,黄油、蔬菜、罐装的或块状干牛奶、干鸡蛋和咖啡。虽然咖啡的供应一直没有间断,但茶依然是传统的常见饮料。伏特加和其他酒精类饮料,也是苏军经常喝的。这伙食水平可以说是相当好了。
二、美军伙食
美军的伙食最为丰盛,巧克力、可口可乐,口香糖和野战饭盒,曾是二战中美国官兵随身不离的几件受用物。自诩"二线球队"的美国,直至1944年才大规模参战,400万出境军人,一年里竟然喝掉10亿瓶可乐。外表吊儿郎当的美国大兵,所到之处,总是嚼着巧克力和口香糖,高兴时还向周围儿童撒发。那些被战祸搞成破落户的西欧人,看着羡慕不已。他们的野战饭盒,不仅有涂好黄油的面包片、午餐肉、沙拉作料,还夹有两支"骆驼"牌香烟和3根火柴,饭后还可抽上几口。德军和日军甚至英军都特别羡慕美军的战斗口粮和香烟。诺曼底登陆后许多美军被俘后掏出战斗口粮大吃大喝,把看守他们的德军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已经多年都没见过这么好的食品了。
三、日军伙食
日军最喜欢的食物是饭团,还曾说没有饭团就会战斗力大减。日本伙食标准也很普通:大米,罐头肉,蔬菜,糖和茶,并没有特殊之处。但其实日军的战场后勤保障能力很差,特别是食品配给方面。于是侵华战争开始后,部队食物配给中心就发布了一个无耻命令:"现地自给,抢!"所以中国老百姓猪鸡等家畜就遭殃了,日本鬼子在战争中抢劫可比土匪有过之无不及。除此之外,日军还有更加变态的行为,据当时日军下级军官在东南亚战场上的回忆:如果部队是开赴前线的话,那么会把驻地的牲口带上,用来提供肉食,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日军经常发生杀吃战俘残忍行径,甚至是自己身边的战友。
四、中国军队伙食
国军的伙食也是一言难尽,本来国内就物资匮乏,但军队中的腐败进一步恶化了士兵们的生存环境,即使是老蒋的嫡系部队的伙食,照样有人敢贪污。但即便如此,在美军援助下,国军的伙食一般也会有大米,蔬菜,罐装肉等基本食物。与之相比共军伙食条件就十分艰苦了,延安地区南瓜、小米饭养壮了八路军战士,也伴着他们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山东百姓同样用煎饼大葱供养着自己的队伍,背包上绑着几根大葱的山东"土八路",小米加步枪也再简练不过的形容出了中国红军军队的形象。但这毕竟是身处延安地区的军队的伙食,那些小村小地的共军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了,没有补给,一切都要靠自己。虽然条件苦,但中国红军当时从统帅到士兵大体能够同甘共苦。
相关参考
每年的春节是汉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夜的年夜饭代表着全家的团圆与幸福,汉族老百姓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过年?除夕晚上皇家的年夜饭究竟吃什么?有何特别的讲究吗?清朝
景颇族习俗景颇族在新米节上习惯吃些啥 秋天,稻谷成熟了,景颇族农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谷舂成米,请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尝新米饭,欢度新米节。 新米节在农历八月龙日那天。那天,吃过早饭,客人们来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6]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
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
春节是苗族最大的节日,除夕晚祭祖前要先用一碗饭喂狗。吃饭时不能用汤泡饭吃,认为这样来年会遭水灾。正月十五又称猪头节,杀年猪留下的猪头这时吃。八月尝新米节。山区风多易发生火灾,每年夏季过“砍火星节”。过
秋天,稻谷成熟了,景颇族农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谷舂成米,请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尝新米饭,欢度新米节。新米节在农历八月龙日那天。那天,吃过早饭,客人们来了,就帮忙把割了放在鬼门旁边的那捆稻谷搬到竹笆上
秋天,稻谷成熟了,景颇族农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谷舂成米,请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尝新米饭,欢度新米节。新米节在农历八月龙日那天。那天,吃过早饭,客人们来了,就帮忙把割了放在鬼门旁边的那捆稻谷搬到竹笆上
在历史上从来都不缺战争,虽然有些时候战争是必然的,但并不妨碍人们讨厌它,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二战,更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战争的发起者更是受各国唾弃,抛开别的不谈,咋子二战时期,德国的军事实力确实是世
战争的基础是士兵,虽然在现代化战争中步兵显得非常弱小,但是在两军交战到最后真正刺刀见红的还是步兵。要想让士兵在战斗中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就要在平时努力训练。但是同时在战场上的军粮也是决定士兵能否续航作战
今天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是关于二战史的。说得具体一点,是关于二战各国士兵的。说得再具体一点,是关于二战中德军士兵和苏军、英军、美军士兵死亡与存活比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二战中,击毙一名德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