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望梅止渴的故事
Posted 梅林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望梅止渴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望梅止渴的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著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要给各位讲一个关于条件反射的故事,这个故事会给小朋友带来很多有帮助的收获,下面,就听小编给大家讲这个望梅止渴的故事吧。 故事是这样讲的: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在行军的路上遇到了很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望梅止渴的典故 成语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典故: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
望梅止渴的寓意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成语】:饮鸩止渴 【拼音】:yǐnzhènzhǐkě 饮鸩止渴是什么意思?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抱薪救火的故事简介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抱薪救火的意思是: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自《史记魏世家》) 【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引足救经、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负薪救火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
1.描写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铁杵成针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负荆请罪精忠报国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
历史典故: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负荆请罪完壁归赵草木皆兵四面楚歌背水一战唇亡齿寒望梅止渴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南辕北辙一箭双雕指鹿为马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负荆请罪完壁归赵草木皆兵四面楚歌背水一战唇亡齿
【望梅止渴典故】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大家不但听说过这个成语,对这个成语的含义也是非常了解的。“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写出4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退避三舍洛阳纸贵草木皆兵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步守株待兔如火如荼望梅止渴探骊得珠望洋兴叹掩耳盗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请君入瓮高山流水胸有成竹唇亡齿寒闻鸡起舞指鹿为马不寒而栗不学
成语典故_成语鹬蚌相争的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来自成语大全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