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抱薪救火的故事简介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Posted 成语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抱薪救火的故事简介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抱薪救火的故事简介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抱薪救火的意思是: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自《史记魏世家》)
【近 义 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引足救经、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负薪救火
【反 义 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战国后期,秦国渐渐强大,它取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向邻近的国家扩张。
从公元前276年到公元前274年,秦国连续三次进攻魏国,占去魏国许多土地。公元前274年,秦国又向魏国出兵。魏国有许多人给打怕了,不敢抵抗。大将段干子建议魏王将南阳的地方割让给秦国,向秦国求和。
谋士苏代反对,说:“割地求和很危险啊!魏国的地不割完,秦国的野心就不会灭。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就好比拿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抱薪救火),柴草不用尽,火是不会灭的。”魏王不听,将南阳割给了秦国。
秦国得了南阳,并不收手,在以后的三四十年,仍不断夺取魏地,魏国越来越弱小,在公元225年,终于被秦国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的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
成语典故_成语望洋兴叹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 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
成语典故_成语一衣带水的故事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成语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主角是谁
成语典故_成语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凿壁偷光的主角是谁?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匡衡 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妄自尊大的由来 马援,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扶风茂陵人。 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据一方。其中又以在成都称帝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牛衣对泣 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牛衣对泣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 牛衣对泣的故事,成语牛衣对泣是什么意思?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牛衣对泣中包含什么故事? 【释义】亦作【泣对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原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的典故:草木皆兵出自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天道酬勤成语天道酬勤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天道酬勤成语天道酬勤的主人公是谁?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