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有备无患的故事
Posted 典故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有备无患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有备无患的故事
出处《传·襄公十一年》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释义 “患”,祸患。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就不会产生祸患。
故事 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 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 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 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 兵伐郑。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 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 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 “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 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 的乐曲一样和谐。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 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 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过, 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尚 书》里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 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我愿意用这些话来 提醒大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的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
成语典故_成语望洋兴叹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
成语典故_成语一衣带水的故事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 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
成语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牛衣对泣 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牛衣对泣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 牛衣对泣的故事,成语牛衣对泣是什么意思?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牛衣对泣中包含什么故事? 【释义】亦作【泣对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原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妄自尊大的由来 马援,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扶风茂陵人。 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据一方。其中又以在成都称帝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 高枕无忧高枕无忧的故事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高枕无忧高枕无忧的故事出自哪里?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的典故:草木皆兵出自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老马识途的典故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讲诉了什么
成语典故_老马识途的典故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讲诉了什么 老马识途的典故: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近义词: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