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喜形于色”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Posted 朝廷
篇首语:夏天就不会生长,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喜形于色”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喜形于色”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成语历史典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喜形于色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呢?小编的初步理解是把喜欢的东西都表现出来了,不知道对不对,最近也有人在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话说意思应该不简单,那么这个喜形于色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还有有人说了这个喜形于色还蕴含了很多道理,下面也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
1、成语基本释意
形:意思即为表现;色:指脸色。喜形于色的意思即为把内心的喜悦感表现在脸上。流露出一个人高兴,喜悦感, 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快,十分愉悦。
2、成语最早的故事
相传曾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国有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名叫高允。 而那时高允之所以享有名气,主要是因为他曾在朝廷为官了四十多年时间,一直为朝廷效力直到年满80岁时才退休,他历经了五个朝代,以致于被人称为当时的“政坛不倒翁”。
其实,所有这一切主要是在于善于专研知识,勤而好学,学富五车、工作勤恳,并且据记载在他为官当政期间,一直都是十分的清廉,甚至在他一生中几乎都没有犯过错,深受许多平民百姓以及各职官吏们的敬重。
相传在他九十八岁高龄的时候,高允曾经对人说:
“我在当中书官的时候一直都是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讲实话,同时也在努力为国家效命,倘若老天真有眼的话,我应该能活满一百岁吧。”
但在这之后不久,高允就感到身体稍稍有些不舒服,于是家人们就把医生请上门来为他朝廷把脉治病。 虽然他的身体不适,可是高允的行为举止却依然还能像往常一样,不肯卧床养病。 而当时的北魏皇帝和太后一听说高允生病了,于是就派朝廷御医李修前去朝廷探视。 李修便听从皇帝的安排很快就到了高允家,为高允朝廷细细的把脉问诊,而高允一边受宠若惊,感谢皇帝和太后的费心和恩赐,一边又若无其事地对李修说:
“老臣虽然年事已高,但目前身体仍然是很强壮的,也没有什么病,恳请皇上放心好了。”
待李修诊治完之后,就说了一些嘘寒问暖的家常话,便起身走了。 等到李修回到宫内,就及时悄悄地对皇上说:
“高允表面上看是没有什么病症,但是他的身体内有异常的情况,恐怕是将不久于人世了。”
皇上听后,便沉思了片刻,然后就让李修务必进行保密,希望能想出一些办法来让高允能够高兴的度过他人生的最后这段短暂的时间,这样也能彰显出国家对良臣的关心和爱护。而皇上当时也了解到高允自为朝廷效力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十分清廉,家中几乎没有什么积蓄。
于是便派了使臣赐给高允许多御用的珍奇异宝、很多的美味佳肴,从美酒到柴米油盐等几乎是应有尽有,总体算起来大约共有100多样,可以说都是些上好的货色。
当高允见到了皇帝所恩赐的这些珍贵东西之后,果然很快就喜形于色,一扫脸上的病容。高允还高兴的对别人说:
“皇上对我真是恩重如山啊,赐给我如此多的宝贝,我可以用它们来好好地待客了。”
就这样过了许多天,旁人都未曾看出高允的健康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地方,几乎和健康的常人没啥区别,后来直到高允在一个深夜里悄悄的去世时,连他的家里人也没有发现。
《魏书.高允传》:“允喜形於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3、成语蕴涵的道理
1)、在人的一生中,无论在何时,何地,碰到何事,就即使是很开心的事情你虽然可以喜形于色,但是千万别因此而得意忘形,忘乎所以。
2)、“喜形于色”的后半句是“厌藏于心”,意思是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当遇到欢喜的时候可以表现出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多表现出对他人的喜悦之情,而遇到厌恶的事情时,要学会深藏在心里,不要轻易的流露出来,在人与人交往时,有时即使你对对方有不满,有不高兴的事,也要学会深藏于心底,不要急于表达。
小结:
这就是喜形于色所蕴涵的为人处理的道理,一个小小的成语却能引申出做为的大道理!
而当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事情时,你是怎么样的表现形式呢?
相关参考
第一日,改元宣统九年。一天之内,便发了八道上谕,小皇帝过足了钤印之瘾,紫禁城内又是任命官员,又是诏告天下,「钦此」、「钦此」之声不绝于耳,甚是热闹。令下,京城龙旗飘荡,旗人喜形于色。商肆怵然,中行
第一日,改元宣统九年。一天之内,便发了八道上谕,小皇帝过足了钤印之瘾,紫禁城内又是任命官员,又是诏告天下,「钦此」、「钦此」之声不绝于耳,甚是热闹。令下,京城龙旗飘荡,旗人喜形于色。商肆怵然,中行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轰炸延安。14日,胡宗南指挥7个师15万兵力,大举向陕北进犯。3月19日晨,在南京官邸的电讯员终于收到了蒋介石久盼的胡宗南从前线发来的捷报,喜形于色地报告说:“胡部进占延安
公元1126年的一天,磁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知府正在议事时,卫兵上前报告:“大人,从金华采购的400头肥猪,已经到城门口了!”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的知府一听,喜形于色,随口问道:“400头活猪?”卫
公元1126年的一天,磁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知府正在议事时,卫兵上前报告:“大人,从金华采购的400头肥猪,已经到城门口了!”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的知府一听,喜形于色,随口问道:“400头活猪?”卫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分封诸侯、整顿天下,着实忙了一段时间,等一切稍稍安定之后,便在洛阳南宫召集群臣,置酒相乐。酒过三巡,君臣们面红耳赤,酒气壮了胆气,得意之情便喜形于色,这也是胜利者自然的反映。高
公元1126年的一天,磁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知府正在议事时,卫兵上前报告:“大人,从金华采购的400头肥猪,已经到城门口了!”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的知府一听,喜形于色,随口问道:“400头活猪?”卫
公元1126年的一天,磁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知府正在议事时,卫兵上前报告:“大人,从金华采购的400头肥猪,已经到城门口了!”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的知府一听,喜形于色,随口问道:“400头活猪?”卫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约法三章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约法三章的成语故事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
1.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神马意思历史形成现实,现实形成未来.现实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过去的历史不能改变,但未来的历史可能改变,因为现实可以改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