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延安之行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像火炬,能燃起智慧的火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蒋介石的延安之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蒋介石的延安之行

2、历史人物 1947年蒋介石视察延安,为什么住窑洞坐矮凳

蒋介石的延安之行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轰炸延安。14日,胡宗南指挥7个师15万兵力,大举向陕北进犯。3月19日晨,在南京官邸的电讯员终于收到了蒋介石久盼的胡宗南从前线发来的捷报,喜形于色地报告说:“胡部进占延安城。”
  蒋介石接到电报一看:“我军经7昼夜的激战,第1旅终于19日晨占领延安,是役俘虏敌5万余,缴获武器弹药无数,正在清查中。”蒋大喜,下令南京与西安的商店和居民当晚一律悬挂“国旗”,燃放鞭炮庆祝“陕北大捷”。
  由于蒋介石下令催动所有的宣传机器进行宣传。报刊、电台对“延安大捷”大肆进行宣传鼓噪。弄得中外记者个个心跳,纷纷要求进行战地采访,前去延安。这可急坏了前方的胡宗南。
  原来延安是毛泽东主动撤出的,胡宗南所谓“经7昼夜激战”之说,纯属“天方夜谭”,所谓“占领延安”,只是占得一座空城,哪有“5万共军的俘虏”和缴获的“无数”武器弹药?记者们来了,肯定要参观“俘虏”和观看“缴获的武器”。胡宗南急得团团转,手下参谋急中生智,在延安城四周紧急设置战俘营10座,抓来500名村民,再从国军中挑选出1500“伶俐”士兵,混合夹杂在一起,紧急加以排练,他手下的参谋长说:“‘战俘’难题解决了,‘缴获’的武器没办法解决!”
  胡宗南亲自下令:“尽量搜集三八式和汉阳造的步枪送到战绩陈列室!”
  “但数量太少,与‘无数’相差甚远!”
  “下令把警备延安的地方部队的武器也速速送来。”
  “他们的武器取过来,八路夜袭的话,可就麻烦了!”
  “武器白天送去陈列馆,晚上送回去。”
  结果,当记者团千里迢迢赶到延安后,10座战俘营由2000名“战俘”轮番唱戏。“战俘”在第一个战俘营被记者参观完后,记者才起身离开,马上用汽车赶运至记者正要去的下一个战俘营。运送记者的汽车司机奉命在途中故意放慢速度,或有意抛锚,以拖延时间。当记者们赶到第二个战俘营时,急急赶来的“战俘”们早已准备就绪了。胡宗南的绝招玩得记者们团团转。
  弄虚作假之事,总不免会露出马脚。记者发现了“俘虏”玄机,说:“咦?在昨天那个战俘营,我不是见过你吗?”“俘虏”们立即按照事先的预案,挺起胸脯,“啪”地一个立正,然后一言不发。
  记者们对他们无法可治。
  不过,胡宗南对付记者有绝招,就是“银弹”攻击,不少南京去的记者被击中,一手接钱一手操笔,信口吹法螺,把吹嘘大捷的“战地通讯”、“战地报道”发往南京。
  此时因为“火炉”南京太热,蒋介石正在庐山避暑。在离开庐山前,他曾指使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对毛泽东下达了一道“通缉令”,罪名是“意图颠覆政府,其为内乱犯”,把一年前还握手笑谈的毛泽东“悬赏通缉”。谁知南京报刊宣传攻势的热度比“火炉”气温还热烈,传奇的英雄、意想不到的战斗传说、智勇双全的指挥官事迹……连篇累牍,撩得蒋介石也在庐山坐不住了,又返回南京。
  报章的宣传还在升温。蒋介石如同许多对战局一无所知的人一样,渴望着去延安看看。
  延安是毛泽东等人的驻地,从1935年开始就一直是中共的领导中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人在这里生活了10多个春秋。
  胡宗南接到蒋介石要来延安的指令后,立即忙碌起来了。飞机在西安与延安之间多次往来,从西安把洋瓷脸盆、澡盆、马桶、沙发、钢丝床、山珍海味及厨师等运抵贫苦的延安,再调集最先进的大炮部署在延安四周进行警戒,宛如大敌来临。
  随即,又派一批侍卫前去打前站,检查延安城内外的安保措施是否到位。
  一切就绪,蒋介石启程了。
  1947年8月7日,蒋介石乘坐着美龄号专机飞临延安,在延安简易机场尘土飞扬的跑道上降落,随即,被重兵接送到延安城内最好的、戒备森严的边区外交宾馆。当天下午,蒋介石亲自在延安城内主持召开了旅以上军官会议,专门研究出兵增援榆林的问题。
  晚上,蒋介石单独与胡宗南再次研究榆林作战问题。胡宗南说:“此次共军打榆林的真正意图,也许是准备在米脂以北伏击我增援部队。”
  “今后陕北作战,不必再强调稳扎稳打了,采取急进猛打的战法,弥补以前与共军作战显露出的缺陷。”蒋介石强调说,“迂回增援的整编第36师不但要隐蔽,而且行动要快,要达到出乎共军意料的奇效。”
  为此,蒋介石还告诫胡宗南说:“陕北为主要战场,为匪之首脑所在,如不肃清,后患无穷。本令7月底彻底肃清,现在决定延长一个月,8月底定须肃清。”
  当夜,石祖德率领武装卫队驻守在四周,胡宗南的精锐嫡系部队在外围担任警戒。
  第二天一大早,在大群侍卫们荷枪实弹的保护下,蒋介石出现在延安城里,到处转悠。
  俞济时等人伴随着蒋介石来到了枣园。蒋介石终于看见了被自己“通缉”的毛泽东住过的那间窑洞,只见它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两样。俞济时说:“看,门窗是没油漆过的旧木头做的,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的。”
  尽管蒋介石对毛泽东等人的情报十几年来一直没有断过。此时此刻,面对延安小城和这些近平原始的窑洞,他还是感到十分震惊,怎么也无法想象老对手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如何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如何有效地指挥着千军万马在全国战场上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国民党军作战、对抗,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如此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蒋介石惊讶毛泽东的意志,感叹他的毅力。跟从着他一起观看的侍卫们,也是一个个“啧啧啧”地感叹不已。
  突然,蒋介石发现窑洞外院子有棵树,走过去,树下有个石凳,旁边还有架纺线的纺车。他指着纺车问道:“毛泽东要这东西做什么?”
  胡宗南回答说:“由于我大军围困,延安物资匮乏,据说这是其亲自纺纱用的!”
  蒋介石试着摇了摇纺车。纺车吱呀一声,线断了。他站起身,摇了摇头,随即快速离开。
  在门外,胡宗南又告诉说:“旁边和下面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人住的窑洞。”
  蒋介石望去,这些窑洞外观和毛泽东这间窑洞都一样,估计里面也差不多,立即绕开了。
  离开枣园后,蒋介石直接回了边区外交宾馆,审定了胡宗南送来的作战计划,当天就离开了这个让他心绪不宁的地方。
  这是蒋介石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延安。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才过十几日,就有消息传来:由他在延安亲自审定的作战计划由胡宗南执行下去,完全弄砸了,派出去的整编第36师两个整编旅共6000多人在沙家店被歼,在延安城内接见过的旅长刘子奇被俘。该师另一个旅――整编第28旅赶紧撤离榆林,在清涧岔口又被解放军截住,伤亡3000多人。胡宗南在陕北作战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了。
  10月,整编第76师师部和一个旅被歼,师长、参谋长和旅长全部当了俘虏。没有两个月,蒋介石在各个战场上大败。毛泽东则以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名义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言指出,蒋介石及其集团一贯坚持卖国、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使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宣言”中及时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
蒋介石延安

历史人物 1947年蒋介石视察延安,为什么住窑洞坐矮凳

1947年,盛夏八月的陕北高原,两架军用飞机先后降落在延安临时机场,蒋介石一行陆续走下飞机来。>由于这是一次绝对保密的视察行动,只有几名经过特殊审查的中央社记者随行,他们拍摄的照片不能随便发表,要交由军方作为“重大消息”对外公布。>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在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约一年间占领延安,这是中共党史和国共内战中一段特殊的史实。>蒋介石决定冒险来到延安视察绝非一时冲动,除了大造声势和政治宣传的需要,在这个国民党领袖的内心深处还有一种令他寝食不安的东西,说到底就是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迫使他来向老对手毛泽东“登门取经”。> >抗战胜利重庆谈判,蒋介石依然没有把土里土气的毛泽东放在眼里,但是仅仅时隔不到两年,事实证明他再次犯下致命的错误。>狂妄自大的蒋介石就是在一再遭受失败之后终于放下架子秘密来到延安,他以一种自嘲的语气告诉学生:来而不往非礼也。两年前我邀请毛泽东到了重庆,今天我来到延安回访,可惜的是毛泽东没有邀请我,是我不请自来。>取过小凳来亲自尝试>八月的延安,烈日当空酷暑难耐,蒋介石一行在部下簇拥下视察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地。他看得很仔细,提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让胡宗南常常回答不上来。>在抗大旧址,蒋介石说,这就是共产党的“黄埔军校”了。他看见共产党的黄埔军校不过是一排简陋的窑洞教室,一切因陋就简,几乎没有像样的教具。黑板都是用木炭灰涂黑的,礼堂是露天的,标准配备是每人发个小凳子,朱德总司令和各级军官都在这里听课学习。>蒋介石用手在黑板上轻轻一抹,手指就留下一个黑印。他又取过小凳来亲自尝试坐了一下,小凳子太矮,已经60岁的他很不习惯,险些坐在地上,吓得宋美龄和蒋经国赶紧扶住他。> >军事训练场地只有一些自制的木马、竹天梯等教具,越野障碍则是一座陡峭的崖壁,崖壁上留下许多人体攀爬过的痕迹。>当蒋介石得知大多数共军高级将领都在这里学习过,他沉默一阵才感叹说,若论设备,我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不知道比这强多少倍,可是会打仗的人反倒越来越少,你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人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在一座山坡上,蒋介石看见大片土地被开垦出来。有人告诉他,共产党开展大生产运动、官兵一起开荒种田,比如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就是著名的劳动模范。还有彭德怀,经常下田劳作,董必武是有名的纺线能手。>连毛泽东、周恩来也经常参加劳动,自产的粮食蔬菜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蒋介石点点头,脸色阴沉。> >下榻延安窑洞,一宿无眠>在王家坪,蒋介石走进毛泽东住过的窑洞,他看见窑洞地面是泥土夯实的,陈设简陋,炕上铺了一张木板。部下告诉他,毛泽东是南方人,不习惯睡炕。>一个吓得发抖的村民被带进来,蒋介石和颜悦色地跟他说话。>比如你见过毛泽东吗?答,是的,经常见。>问,他穿什么衣服?答,跟那些兵一样。>问,新的还是旧的?答,旧的,袖口打了补丁。>问,毛泽东穿什么鞋?答,布鞋,还有草鞋。>问,他跟你讲话吗?答,讲过。>问,讲些什么?答,他说额(我)家的红枣好吃哩。>问,你送给他的?答,没,他买的,给了额钱。>又问,还说什么?想想答,为啥陕北人不爱吃红辣椒?>问,你怎么回答?答,额说,吃了那家伙屁眼疼。>又问,他平时最喜欢吃什么菜?答,一个是南瓜,一个红辣椒。>问,平时有何爱好?村民想想回答,散步、逗孩子、开会、听匣子(收音机)。>问,几时睡觉?答,听说晚上不睡觉,早上睡觉。>村民走后,蒋介石走出窑洞,他登上山坡,看见天边已是夕阳西下,雄伟的宝塔山被灿烂的夕阳层层包裹,好像一支巨大的火炬在山头上熊熊燃烧。>这是一幅壮丽的图景,蒋介石心中一时涌出许多复杂的东西来,神情怅然若有所失。胡宗南低声向他请示,请回城里官邸用晚餐。但是蒋介石摇摇头,语气淡淡地告诉学生,今晚自己不走了,就住在这里。>是夜下榻延安窑洞,蒋介石一宿无眠。

相关参考

蒋介石唯一一次到延安被何事震撼又连连摇头

原题:蒋介石唯一一次到延安,为何如此震撼?侍卫为何总不停地啧啧啧?1947年8月7日,蒋介石乘坐着美龄号波音专机飞临延安,在延安简易机场尘土飞扬的跑道上降落,随即,被重兵接送到延安城内最好的、戒备森严

蒋介石唯一一次到延安,亲自参观了毛主席所住的窑洞

在枣园,蒋介石终于看见了他的对手毛泽东曾经住过的那间窑洞,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此时,面对破败的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蒋介石还是感到十分震惊。他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经国曾向蒋介石建议学习中共延安整风的文件和毛泽东的一些著作

文/胡新民邓小平在1950年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进行了一次时间很长的整风运动,那次整风主要是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目的是把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之下,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经国曾向蒋介石建议学习中共延安整风的文件和毛泽东的一些著作

文/胡新民邓小平在1950年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进行了一次时间很长的整风运动,那次整风主要是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目的是把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之下,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

胡宗南攻占延安 为示战况激烈命战士挖坟

胡宗南部高级军官与记者团主要成员在飞机前合影本文摘自《解放战争》,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蒋介石将胡宗南召至南京,详细商定了直捣延安的作战计划。胡宗南意识到他建立“殊勋”的最后时刻到了。自内战全面

蒋介石逃往台湾时解放军为何没打其座机

蒋介石衣复恩担任蒋介石的座机长,始于一九四三年。这一年,蒋介石、宋美龄恰好有一次贵阳之行。当时的蒋委员长并无专机。先一天,衣复恩奉航委会主任周至柔命令,翌日载蒋介石夫妇由重庆至贵阳。任务重大,衣复恩先

世界最大和最小的猪都是 ”中国猪”

1944年,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开启了他著名的延安之行,并在那里写成了自己脍炙人口的作品——《北行漫记》。福尔曼在写作过程中,专门去拜访了一个老派的国民党大员,这个人就是当时正在山西克难坡的

世界最大和最小的猪都是 ”中国猪”

1944年,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开启了他著名的延安之行,并在那里写成了自己脍炙人口的作品——《北行漫记》。福尔曼在写作过程中,专门去拜访了一个老派的国民党大员,这个人就是当时正在山西克难坡的

彭德怀巧布口袋阵 青化砭伏击胡宗南

国民党胡宗南部在1947年3月19日占领延安后,蒋介石得意忘形,21日致电嘉奖胡宗南,并授以二等大绶云麾勋章。5月15日,蒋介石在南京对其将校军官说:攻占延安,中共军队的「”首脑部就无所寄托,只能随处

国父孙中山的三次台湾之行

孙中山众所周知,孙中山的一生都在为国民党服务着,而国民党的根据地现在正是在台湾。孙中山生前就曾经三赴台湾,那么这三次台湾之行都做了什么呢?首次赴台策划惠州起义孙中山于1900年(清光绪26年)9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