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出尔反尔的故事

Posted 孟子

篇首语: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出尔反尔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出尔反尔的故事

【释义】: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故事】: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用法】: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我们可要讲究亲疏,着重情谊,辨明恩仇,不能那么出尔反尔,此一时,彼一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的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望洋兴叹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望洋兴叹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一衣带水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一衣带水的故事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  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牛衣对泣 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牛衣对泣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  牛衣对泣的故事,成语牛衣对泣是什么意思?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牛衣对泣中包含什么故事?  【释义】亦作【泣对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原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妄自尊大的由来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妄自尊大的由来  马援,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扶风茂陵人。  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据一方。其中又以在成都称帝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 高枕无忧高枕无忧的故事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高枕无忧高枕无忧的故事出自哪里?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的典故:草木皆兵出自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老马识途的典故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讲诉了什么

成语典故_老马识途的典故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讲诉了什么  老马识途的典故: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近义词: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