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百无聊赖的故事

Posted 公孙

篇首语: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百无聊赖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百无聊赖的故事

  【注音】bǎi wú liáo lài

  【出处】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汉·蔡琰《悲愤》诗

  【解释】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空虚无聊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兴味索然、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反义词】兴高采烈、怡然自得

  【押韵词】俏成俏败、人亡物在、降妖捉怪、斠然一概、望尘而拜、千娇百态、大福不再、峨冠博带、热锅炒菜、丑八怪、……

  【年代】近代

  【灯谜】最无聊的人

  【英文】verybored

  【日文】手持ち无沙汰(ぶさた)である,どうにもやるせない,なにもかもつまらない

  【俄语】ужáснаяскука

  【教学同步】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  鲁迅《祝福》高中二册·课文·1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军阀公孙瓒盘踞蓟州,袁绍想消灭公孙瓒,故意散布谣言说易州城易守难攻,公孙瓒迁都易州城,大量修筑工事。袁绍大军围困易州,公孙瓒暗中庆幸占据了有利地形,但时间一长就百无聊赖,士气低落,被袁绍挖通地道进城占领

  【成语示例】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鲁迅《彷徨·伤逝》

  【成语例举】

  ◎ 就是此时执笔,也觉得百无聊赖,骨胳松软,万分苦痛,因为元旦在我们中国向来应该是一年三百六十日最清闲的一天。

  ◎ 我们毋宁在百无聊赖时候把所经过的暗淡的光阴的影子留了下来,也许倒可保留一点真实之美。

  ◎ 这时夏季虽已过去,但这些酒家还作最后的挣扎,仍然开着,有一晚我在百无聊赖中约了老柳和他的爱人跑到那里去。

  ◎ 列宁早在十月革命时期,在强调文艺是无产阶级事业一部分的同时,宣称:无产阶级文学不同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的文学,"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 她站在弄堂门口,两手相绞,茫无目的地四处眺望,像一个百无聊赖的家庭妇女。

  ◎ 这时的秦娴就很烦闷,百无聊赖地等著电视新闻,父亲每晚都要喝二两白酒,不是以酒浇愁,也不是借酒作欢,只是一种习惯,一种嗜好。

  ◎ 如今,在野兔子都很少光顾的沙滩上,怎么会出现一只庞大的哺乳纲猫科动物?电话守候者在思索之后终于气愤了,他想这个电话一定是那些自命不凡又蠢不可言者的恶作剧,在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时候,有人以这种不真实的消息戏弄了自己。

  ◎ 而现在,长助驻扎在日本的百无聊赖的日子让他厌烦了。

  ◎ 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了这一本。

  ◎ 我一个人真是百无聊赖,苦苦难熬,真是懊悔不该来见他。

  ◎ 我刚坐了不久就觉得百般不适,不断变换姿势,又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的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望洋兴叹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望洋兴叹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一衣带水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一衣带水的故事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  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牛衣对泣 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牛衣对泣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  牛衣对泣的故事,成语牛衣对泣是什么意思?牛衣对泣的典故出自哪里?牛衣对泣中包含什么故事?  【释义】亦作【泣对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原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妄自尊大的由来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妄自尊大的由来  马援,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扶风茂陵人。  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据一方。其中又以在成都称帝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 高枕无忧高枕无忧的故事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高枕无忧高枕无忧的故事出自哪里?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的典故:草木皆兵出自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老马识途的典故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讲诉了什么

成语典故_老马识途的典故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讲诉了什么  老马识途的典故: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近义词: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