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马牛”是什么意思

Posted 齐国

篇首语:守望相助,一缕阳光也将照亮心扉;同心协力,一点火光也能温暖灵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马牛”是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马牛”是什么意思

  【解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马牛不相及”常用来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出自于《左传。僖公四年》。

  春秋初期,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等八国军队攻打蔡国,蔡侯只好连夜逃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援助。齐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国,于是率领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向楚国进发。楚成王接到密报,一面调集兵将准备同齐国作战,一面派屈完到齐国军营进行谈判。屈完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大臣,他对楚国非常忠诚。为了楚国的安危,他只身前往齐国的军营去见齐国的管仲,责问他:“你们齐国住在北方,我们楚国住在南方,齐楚两国相隔这么遥远,即使马牛走失不会跑到对方的国境内。尤其没有料想到你们的兵马,竟然践踏我们的国土。”屈完铿锵有力的言辞,把管仲问得理屈辞穷,无言以对。齐桓公见楚国没有屈服的意思,于是就把大军开进楚国的领地内,楚成王又派屈完前去谈判,齐桓公得知楚国早已有所准备,如果用武力讨伐楚国,势必会落个两败俱伤,只好同楚国讲和,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军。

  这件事发生后,后世遂用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风马不接、风马、风牛等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没有关联。

  如汤显祖《南柯记》有文曰:“太子,君处江北,妾处江南,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至于释迦牟尼,可更与文艺界风马牛了。”《宋书。王弘之传》:“凡祖离送别,别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刘知几《史通。断限》:“其与曹氏也,非唯理异犬牙,固亦事同风马。”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方今越裳藐藐,驯雉北飞;肃慎茫茫,风牛南偃”。

  对于这种取喻,后世已无争议,至于“不相及”(即两者毫不相干),为什么叫做“风马牛”,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不相及”的含义,后人却有不同的说法,分歧是:

  1 、细微说。《书经。费誓》说:“马牛其风”。后汉贾逵注曰:“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公的和母的牛马,在一起互相引诱,叫做“风”。因为国家和地域不同,所以连双方的马牛都不可能发生关系。孔颖达注:“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此取喻不相干”。意思是:齐与楚,即使在像马牛雌雄相诱这类“末界微事”一样的细小之处也都没有关系。现在我们形容一切人与人、事物与事物之间彼此完全无关,就是这么引申而来的。1985年出版的《常用典故词典》“风马牛不相及”的释义也认为:“你们在极北,我们在极南,真和放牧马和牛,牧牡不能相诱相逐是一个道理。不料你们会来到我们这里,究竟为了什么呢?”

  2 、远距说。认为“风”为放逸、走失之意。齐楚两地相距甚远,所以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说:“风”与“放”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1985年出版的《成语典故》在“风马牛”条目中也认为:“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中间相隔遥远,真是'风马牛不相及。”

  3 、方向说。近来,中央民族学院贾敬颜教授经过到牧区实地调查和考证,提出了新说:“方向说”。他在其专著《民族历史文化萃要》一书中认为:这句成语中的“风”是个名词,即人们平常所说的风,而不作动词用。经过调查,贾敬颜教授得知,马和牛在刮风天是相互逆方向行走的。马是逆风而行,风愈急,马愈是迎风奔驰,故有“胡马依北风”的诗句;而牛却是顺风而行,所以草原上火灾多烧死牛。贾敬颜教授由此认为,齐国在北而楚国在南,就像风天里的牛马一样方向相反,齐伐楚乃无端涉足。贾敬颜教授通过

  查阅宋人笔记,找到了自说的佐证。如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曰:“牛走顺风,马走逆风,故楚子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俞琰的《席上腐谈》卷上载:”牛顺物,乘风而行则顺;马健物,逆风而行则健“。(笔者补充,精人吴楚材等所编《古文观止》的注解也说:”牛走顺风,马走逆风,两不相及。)由此可见,“风马牛”的本义是方向相反:“风马牛不相及”简作“风马牛”,后被用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成语典故》等书认为:细微说和远距说的讲法基本上是相同的;而第三种说法则似乎比较牵强。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马牛”是什么意思

【解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马牛不相及”常用来比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鸿雁传书的典故 成语鸿雁传书中的几则美好故事

  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传书又称飞鸽传书,鸿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1.相关诗句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鸿雁传书的典故 成语鸿雁传书中的几则美好故事

  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传书又称飞鸽传书,鸿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1、相关诗句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覆水难收 成语覆水难收中的一段感情

  “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商朝末年,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 覆水难收成语覆水难收中的一段感情

  “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商朝末年,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围魏救赵的典故 成语故事围魏救赵中的孙庞斗智

  围魏救赵的典故:围魏救赵,讲述了一场战国时期经典的战役,最早出自于《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赛马中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赛马中的主人公是谁?  田忌赛马的故事及历史人物介绍: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指什么

  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过,雷池,湖名,在今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多指保守、拘泥;或让敌人胆寒,不敢进犯。也有作“不得越雷池一步”。  雷池,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北岸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尸位素餐的故事

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素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赛马中的主人公是谁

  田忌赛马的故事及历史人物介绍: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