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鸿雁传书的典故 成语鸿雁传书中的几则美好故事

Posted 鸿雁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鸿雁传书的典故 成语鸿雁传书中的几则美好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鸿雁传书的典故 成语鸿雁传书中的几则美好故事

  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传书又称飞鸽传书,鸿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1、相关诗句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2、成语典故一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3、成语典故二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哀鸿遍野的故事

  解释: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哀鸿遍野的故事

  解释: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哀鸿遍野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成语哀鸿遍野出自哪里?哀鸿遍野的主人公是谁  哀鸿遍野(āihóngbiànyě)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八拜之交的典故 成语八拜之交中八拜的由来

成语典故_八拜之交的典故成语八拜之交中八拜的由来  八拜之交的典故: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的故事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的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覆水难收 成语覆水难收中的一段感情

  “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商朝末年,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 覆水难收成语覆水难收中的一段感情

  “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商朝末年,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围魏救赵的典故 成语故事围魏救赵中的孙庞斗智

  围魏救赵的典故:围魏救赵,讲述了一场战国时期经典的战役,最早出自于《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一意孤行的典故 成语一意孤行的主人公是谁

  一意孤行的典故:赵禹、张汤都是汉景帝时期的名臣。先后被景帝任命为太中大夫,负责制定各项条令法规,深受景帝的器重。赵禹为人耿直,严于自律,为官清正廉洁,严格照章办事从不被别人所左右。担任太中大夫以后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鸡鸣狗盗的典故 成语故事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鸡鸣狗盗的典故成语故事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  鸡鸣狗盗的典故:孟尝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负有贤名。各地能人智士慕名而来,因此他的门客有三千多人。对这些门客,孟尝君分为上、中、下三等予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