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守株待兔的典故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作者是谁

Posted 韩非子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守株待兔的典故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作者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守株待兔的典故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作者是谁

  守株待兔典故: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而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作者是韩非,韩非为战国七雄韩国公子。韩非原为韩国贵族,后为秦始皇赏识所用,最终遭到李斯等嫉妒他的才华,最终下狱而死。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家、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是韩非子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对国家的管理),主张变法改革。《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守株待兔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守株待兔的意思是什么?成语守株待兔的意思是指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此后,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株:露出地面的树根。那么,成语守株待兔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守株待兔出自何

写出四个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写出4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退避三舍洛阳纸贵草木皆兵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步守株待兔如火如荼望梅止渴探骊得珠望洋兴叹掩耳盗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请君入瓮高山流水胸有成竹唇亡齿寒闻鸡起舞指鹿为马不寒而栗不学

历史典故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一挥而就的故事

  《三字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容非常丰富。自南宋到民国,经元、明、清三朝的七百余年之中,这部书一直是儿童上学的启蒙书之一,几乎家喻户晓。但对于作者,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这部书的作者是南宋学者正应

军事万花筒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1793年12月18日,法军收复了被反法同盟国军队占据的地中海边的土伦城。因为通信手段有限,其它地方的敌军许多还被蒙在鼓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鸡鸣狗盗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鸡鸣狗盗出自于哪个典故  比喻有一手模仿鸡鸣狗叫的卑微的技能,有时却能解决大问题。  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慷慨好客,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多人。  孟尝君与食客谈话时,总让人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一鸣惊人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一鸣惊人出自于哪个典故  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中原,史称“春秋五霸”。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高山流水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高山流水出自于哪个典故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金屋藏娇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金屋藏娇出自于哪个典故  汉武帝幼时,他的姑姑馆陶长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姣许配给他,便半开玩笑的去征求他的意见,童稚的刘彻当场答曰:“好!若得阿姣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公主大悦,遂力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东山再起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东山再起出自于哪个典故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