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金屋藏娇的典故 成语故事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Posted 典故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金屋藏娇的典故 成语故事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金屋藏娇的典故 成语故事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金屋藏娇的典故 成语故事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金屋藏娇的典故:金屋藏娇是一个传诵千年的婚姻传奇,本意是一个男子对自己之原配正妻许下的诺言,是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承诺。

  【出处】汉·班固《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 '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典故】“金屋藏娇”典故的核心人物是两个:一个是'想要藏娇'的汉武帝刘彻,另一个是'被藏娇的陈阿娇'。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娇'就是指陈氏,汉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大汉孝武陈皇后。

  陈氏的小名叫'阿娇',父亲是堂邑侯陈午,堂邑侯府是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之家;母亲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是当时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

  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有后宫美人王娡生子刘彘(后改名刘彻),排行第十。景帝有十四个儿子,其中宠妃栗姬生子最多且生育了皇长子——刘荣。景帝把无出的薄皇后废黜后,最初立长子刘荣为太子。

  馆陶长公主打算将女儿陈阿娇许配太子刘荣,以期日后成为皇后。她使人问栗姬的意思,谁知栗姬恼怒长公主经常向景帝进荐美女分宠,竟然断然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与栗姬不睦。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 ”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此典故载于汉·班固《汉武故事》。

  长公主向弟弟景帝进言:栗姬崇信邪术,日夜诅咒其他妃嫔;每与其他妃子遇见,往往唾别人的背后,肚量十分狭隘;恐怕一旦为后,吕后人彘的惨剧就会重演!

  景帝闻后打算试探栗姬,于是有一天问她:“我百年后,后宫诸姬,皆已生子,你应善待她们,千万别忘记了。”一面说一面暗中看栗姬的反应。谁知栗姬脸色忽紫忽青,半天不发一言,并且转过脸不看景帝。景帝暗中叹气,易储之心遂定。

  经过长公主一番经营,景帝找借口废太子荣为临江王。栗姬失宠,贬入冷宫,以忧死。

  这里要指出:中国的继承传统一直是'立嫡立长'。就是说:正妻有儿子的,立正妻的儿子;正妻没有儿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儿子中立最年长的那个。刘彻是嫔妃生的十皇子,既不是'嫡'、又不是'长';他是凭借着妻子娘家的势力才得以青云直上,从夺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称帝。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金屋藏娇说的是哪位皇帝,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金屋藏娇说的是哪位皇帝,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金屋藏娇成语,出自《汉武故事》,小说讲述汉武帝幼时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后指纳妾。  典故  “金屋藏娇”典故来源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金屋藏娇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金屋藏娇出自于哪个典故  汉武帝幼时,他的姑姑馆陶长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姣许配给他,便半开玩笑的去征求他的意见,童稚的刘彻当场答曰:“好!若得阿姣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公主大悦,遂力

历史典故 金屋藏娇说的是哪位皇帝,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金屋藏娇成语,出自《汉武故事》,小说讲述汉武帝幼时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后指纳妾。典故“金屋藏娇”典故来源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其核心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幼年的胶东王刘彘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悬梁刺股的成语典故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悬梁刺股的成语典故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

历史典故 『金屋藏娇』的典故

《汉武故事》(据《艺文类聚。卷八三。宝玉部上。金》引)帝年数岁,长公主1>遍指侍者曰:“与子作妇,好否?”皆不用。后指陈后2>,帝曰:“若得阿娇,认为金屋贮藏3>之。。”〔注解〕(1

历史典故 『金屋藏娇』的典故

《汉武故事》(据《艺文类聚。卷八三。宝玉部上。金》引)帝年数岁,长公主1>遍指侍者曰:“与子作妇,好否?”皆不用。后指陈后2>,帝曰:“若得阿娇,认为金屋贮藏3>之。。”〔注解〕(1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舌战群儒的故事和意思舌战群儒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故事源自三国的诸葛亮与东吴群臣。  成语出处和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东汉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约法三章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约法三章的成语故事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凿壁偷光的故事和意思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汉语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故事源自西汉匡衡  成语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鸡鸣狗盗的典故 成语故事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鸡鸣狗盗的典故成语故事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  鸡鸣狗盗的典故:孟尝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负有贤名。各地能人智士慕名而来,因此他的门客有三千多人。对这些门客,孟尝君分为上、中、下三等予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