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
Posted 谋士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舌战群儒的故事和意思
舌战群儒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故事源自三国的诸葛亮与东吴群臣。
成语出处和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骘、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故事介绍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相关参考
成语典故_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舌战群儒谁没被说服?舌战群儒的是谁? 曹操拥兵百万南下,意在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荆州刘表新亡,其继承人幼子刘琮望风而降,暂依刘表的刘备在诸葛亮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结果如何? 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那么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结果如何?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三国演义第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作为三国第一谋士,在后人心中已经成神,那么就会有人问了三国时期到底司马懿
舌战群儒的比喻意思【词目】:舌战群儒【拼音】:shézhànqúnrú【释义】: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成语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约法三章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约法三章的成语故事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悬梁刺股的成语典故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悬梁刺股的成语典故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
成语典故_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凿壁偷光的故事和意思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汉语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故事源自西汉匡衡 成语
成语典故_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是谁的故事退避三舍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出处和典故 重耳逃亡在楚 春秋时期《左传
成语典故_举世闻名的主人公是谁?举世闻名的故事和意思举:全。举世:全世界。闻:知道。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故事源自战国王逸少。 成语出处和典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
后起之秀的主人公是谁后起之秀的意思 后起之秀出处 《晋书王忱传》:“宁谓曰:'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后起之秀释义 本作“后来之秀”,指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后起之秀的典故 王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