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包藏祸心的历史人物是谁包藏祸心典故出自哪

Posted 公子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包藏祸心的历史人物是谁包藏祸心典故出自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包藏祸心的历史人物是谁包藏祸心典故出自哪

成语典故_包藏祸心的历史人物是谁包藏祸心典故出自哪?

  包藏祸心,指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形容外表不露声色暗中害人。语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春秋时期,楚国是大国,郑国是小国。郑国国君想把大臣公子段的女儿嫁给楚国的将军公子围,用结亲的方式同楚国建立友好关系,不料,楚国却想利用公子围到郑国迎亲的机会,带兵前往一举吞并郑国。

  到了迎亲那天,公子围驾起战车,率领军队,浩浩荡荡直奔郑国而来。

  然而,楚国的险恶用心被郑国的子产识破了。子产派子羽出城婉言辞谢,说:“我们郑国都城很小,你们来迎亲的人太多,实在容纳不下,就在城外举行婚礼吧!”

  公子围派太宰伯州犁回应说:“婚礼是件大事,怎能在野外举行!你们不让我们进城,岂不是要叫天下人都笑话我们楚国的地位低于你们郑国吗?而且,这还会使我们的公子围犯下欺骗祖先之罪。公子围在离开楚国时,还到祖庙恭敬地祭告祖先呢!如果按你们说的做,他恐怕无法向敝国国君复命了。”

  子羽见对方已经把话说到这分上了,只好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国家小,不算错;但是,如果因为国家小,希望仰赖大国,而自己不加防备,那就是大错了。郑国同你们楚国联姻,是想倚靠你们大国,可是你们却心怀鬼胎暗取我国(包藏祸心以图之),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公子围见阴谋败露,料想郑国定有防备,只得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但又矢口否认自己有吞食郑国的意图,坚持要进城,但让楚兵垂下箭囊,以作让步。

  子产和子羽见公子围已经承诺不带武器,就同意了公子围进城迎亲的要求。

  公子围在城中举行婚礼后,不久便带着新娘子回到了楚国。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大腹便便的典故 成语大腹便便说的是谁的故事

成语典故_大腹便便的典故成语大腹便便说的是谁的故事  大腹便便的典故:“大腹便便”这句成语,出自边韶的故事。  边韶,字孝先,东汉时期浚仪(古代县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人。边韶读了不少儒家鼻祖孔子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历史上的才高八斗说的是谁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才高八斗历史上的才高八斗说的是谁  才高八斗的故事。成语才高八斗说的是谁的故事?才高八斗的典故出自哪里?才高八斗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比喻极有才华。  出处:南朝·宋·无名氏《释常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金屋藏娇说的是哪位皇帝,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金屋藏娇说的是哪位皇帝,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金屋藏娇成语,出自《汉武故事》,小说讲述汉武帝幼时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后指纳妾。  典故  “金屋藏娇”典故来源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哪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哪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暗箭伤人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成语暗箭伤人出自哪里?暗箭伤人的主人公是谁  暗箭伤人ànjiànshāngrén基本意思为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近义词为冷箭伤人、笑里藏刀、暗箭中人等。那么暗箭伤人这句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哀鸿遍野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成语哀鸿遍野出自哪里?哀鸿遍野的主人公是谁  哀鸿遍野(āihóngbiànyě)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哪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导读: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不寒而栗出自哪部古籍?不寒而栗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不寒而栗出自哪部古籍不寒而栗的主人公是谁?  西汉武帝时期,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的姐姐义殉医好了冯太后的病,义纵也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义纵任县令期间,能够秉公办事,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铁杵磨成针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铁杵磨成针出自哪里?铁杵磨成针的主人公是谁  铁杵磨针(tiěchǔmózhēn)是一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义词,可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那么铁杵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分道扬镳的典故 成语分道扬镳的出自于哪里

  分道扬镳的典故:分道扬镳语出自北齐·魏收《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的一个故事中的一段话:“……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说这话的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其来龙去脉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