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孟母三迁的故事
Posted 孟子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孟母三迁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
中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出生于山东邹城。孟子3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家门口经过。孟子就模仿送葬队伍哭啼的样子。孟母对儿子这样的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他家处于闹市中,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孟子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
孟母觉得这个地方也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学宫对面居住。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一天,孟子因不用功读书而逃学回家。孟母立刻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正在编织的布剪断了,并且对孟子说:“求学的道理,就和我织布的道理一样,要一丝一丝的织上去,才能织成一块有用的布。你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成就。像你这样不用功,怎么能够成就大业呢?”
孟子听了非常惭愧,从此发奋向学,终于成了一位饱学高德的圣贤。
孟母因为很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所以才会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为不良环境的影响,在行为上有了偏差。为了让幼年的孟子能将心思放在学业上,曾经搬了三次家,留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有益的幼儿教育故事。
相关参考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
孟母三迁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孟母三迁,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
孟母为孟子三迁的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
孟母为孟子三迁的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
1、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
(一)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始称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前247年即位,在位37年,原为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庄襄王的儿子(相传为吕不韦
小学生历史故事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
奧小捷讀歷史頻道今天要為您介紹的影響中國歷史100位女性是被稱為千古教子第一人的孟母。「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中的這幾句話概括了孟母教子的故事,相傳孟母是戰國時期晉國人。孟子(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