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噤若寒蝉成语故事_成语“噤若寒蝉”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Posted 太守

篇首语: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噤若寒蝉成语故事_成语“噤若寒蝉”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噤若寒蝉成语故事_成语“噤若寒蝉”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噤若寒蝉成语故事_成语“噤若寒蝉”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噤若寒蝉jìnruòhánchán

  【释义】噤:不作声;寒蝉:深秋的知了。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意。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乃以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主人公】杜密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三缄其口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文人叫杜密,刚正不阿,他任太守等职期间,参加过打击宦官集团斗争,他执法严明,对宦官子弟有恶必罚,有罪必惩。后被革职回颍川老家。

  在家他仍关注国家大事,经常拜会颍川郡守、县令,畅谈天下大事。可是同郡的原在四川任蜀都太守的刘胜辞官回家,与他迥然相反,闭门谢客。

  颍川太守王昱找杜密说:“刘胜清高,公卿屡次推举他任职,他都拒绝了。”

  杜密听出王昱话中有话,提醒他出来做官,直言道:“像刘胜这样的人应当为国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对好人不予举荐,对恶人坏事不敢揭露批评,明哲保身,一声不吭,就像冷天的知了('自同寒蝉'),实乃当世之罪人;而我与他相反,让你赏善惩恶,为你尽微薄之力。”

  噤若寒蝉,形容胆小不敢作声。

  成语出自《后汉书·杜密传》。故事说,东汉末年,有个文人叫杜密,刚正不阿,他任太守等职期间,参加过打击宦官集团斗争,他执法严明,有罪必罚。后被革职回老家。回家乡以后,他仍关注国家大事,经常向当地的太守提出建议,或批评一些不良现象。

  太守王昱因此心里很不高兴。可是同郡的原在四川任蜀都太守的刘胜辞官回家,与他迥然相反,闭门谢客,对家乡的事情从不过问。有一次,太守王昱故意当着杜密的面说:“刘胜真是清高啊,公卿屡次推举他任职他都拒绝了。而且从不多管闲事,很多人都赞扬他。”

  杜密听出王昱话中有话,是借刘胜来责备他自己,便直言道:“刘胜身为大夫,被太守当作上宾礼待。这样的人应当为国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对好人不予举荐,对恶人坏事不敢揭露批评,只顾爱惜自己的名誉,就像冷天的知了一样一声不吭,实际上是自私自利的罪人。而我与他不同,提出意见,为太守赏善惩恶,尽微薄之力。王昱听了十分羞愧,从此改变了对杜密的态度。

  【成语】: 噤若寒蝉

  【拼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解释】: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故事】:

  东汉杜密在任太守期间,秉公办事,为政清廉,执法严明,对官宦子弟的违法行为,都能有罪必究。当他被革职回家乡颖川郡后,仍爱憎分明,关心国家大事,常向当地官员推荐好人好事,揭发坏人坏事。同郡的刘胜虽也是个告官还乡的太守,却闭门谢客,对世事不闻不问。颖川太守王昱对杜密说:刘胜真清高。杜密回答:刘胜虽然地位很高,但他对贤士不推荐,对坏事不指责,只求保全自己,像冬天的蝉一样不声不响。这种人其实是社会的罪人。寒蝉:冬天的蝉。这个成语比喻人像冬天的蝉一样不声不响,不敢说话。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 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问鼎中原的典故: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

历史典故 感激涕零成语故事_成语“感激涕零”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感激涕零成语故事_成语“感激涕零”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涕:泪。零:落。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用法】  形容得到别人帮助后十分感激的样子。  【出处】  这则成语

历史典故 骑虎难下成语故事_成语“骑虎难下”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骑虎难下成语故事_成语“骑虎难下”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骑上虎身,很难下来。  【用法】  用来比喻做事中途遇到困难,迫于形势而又无法中止。  【出处】  这则成语

历史典故 紫芝眉宇成语故事_成语“紫芝眉宇”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紫芝眉宇成语故事_成语“紫芝眉宇”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紫芝眉宇zǐzhīméiyǔ  【释义】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  【出处】《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

历史典故 鹏程万里成语故事_成语“鹏程万里”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鹏程万里成语故事_成语“鹏程万里”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鹏程万里péngchéngwànlǐ  【释义】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逍遥游》:“鹏之

历史典故 悬梁刺股成语故事_成语“悬梁刺股”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悬梁刺股成语故事_成语“悬梁刺股”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

历史典故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_成语“暗箭伤人”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_成语“暗箭伤人”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暗箭伤人ànjiànshāngrén  【释义】暗中射箭杀伤别人。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三章:“张宗章、

历史典故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_成语“道听途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_成语“道听途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在路上听来的话,就在路上传播。  【用法】  现在用来形容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

历史典故 孺子可教成语故事_成语“孺子可教”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孺子可教成语故事_成语“孺子可教”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rúzǐkějiào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历史典故 痛心疾首成语故事_成语“痛心疾首”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痛心疾首成语故事_成语“痛心疾首”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痛心疾首tòngxīnjíshǒu  【释义】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