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感激涕零成语故事_成语“感激涕零”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Posted 成语

篇首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感激涕零成语故事_成语“感激涕零”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感激涕零成语故事_成语“感激涕零”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感激涕零成语故事_成语“感激涕零”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涕:泪。零:落。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用法】

  形容得到别人帮助后十分感激的样子。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唐代刘禹锡《平蔡行》一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成语故事】

  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接着是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阴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因未能如愿继承父职,便自领军务,纵兵抢掠舞阳、叶县等地。朝廷多次派兵缴杀,均未能取胜。吴元济更加不可一世。公元816年,宰相裴度督师讨伐吴元济,大将李愬自愿担当平定淮西叛乱的重任。李愬是位很有谋略的大将,他没有急于出兵讨伐,而是先整顿军队,鼓舞士气。半年后,李愬率军出发,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还俘获了吴元济的一员大将,并劝导其为朝廷效力。次年冬天,李愬亲自率领一支骑兵,冒着风雪,夜行一百余里,奔袭吴元济盘踞的巢穴——蔡州。李愬骑兵突然出现时,吴元济还在睡梦中,根本不相信官军会这么快抵达。黎明时,他听到士兵们的喊杀声,才从梦中惊醒,但很快就被李愬将士擒住。老百姓听说官军收复了蔡州,纷纷走上街头。老人们一边回忆多年来藩镇割据之苦,一边感激官军收复蔡州,甚至激动得掉下泪来。

相关参考

李愬平叛收复蔡州百姓感激落泪 “感激涕零”由来

“感激涕零”由来:李愬平叛收复蔡州百姓感激落泪成语词典【成语】感激涕零【人物】李愬(sù)【释义】涕:眼泪;零:落。感激得流下眼泪来,形容极度感激。【出处】唐·刘禹锡《平蔡行》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

历史典故 感恩图报成语故事_成语“感恩图报”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感恩图报成语故事_成语“感恩图报”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感恩图报gǎnēntúbào  【释义】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图:谋求。  【出处】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 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问鼎中原的典故: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

历史典故 骑虎难下成语故事_成语“骑虎难下”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骑虎难下成语故事_成语“骑虎难下”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骑上虎身,很难下来。  【用法】  用来比喻做事中途遇到困难,迫于形势而又无法中止。  【出处】  这则成语

历史典故 紫芝眉宇成语故事_成语“紫芝眉宇”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紫芝眉宇成语故事_成语“紫芝眉宇”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紫芝眉宇zǐzhīméiyǔ  【释义】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  【出处】《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

历史典故 鹏程万里成语故事_成语“鹏程万里”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鹏程万里成语故事_成语“鹏程万里”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鹏程万里péngchéngwànlǐ  【释义】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逍遥游》:“鹏之

历史典故 悬梁刺股成语故事_成语“悬梁刺股”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悬梁刺股成语故事_成语“悬梁刺股”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

历史典故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_成语“暗箭伤人”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_成语“暗箭伤人”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暗箭伤人ànjiànshāngrén  【释义】暗中射箭杀伤别人。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三章:“张宗章、

历史典故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_成语“道听途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_成语“道听途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在路上听来的话,就在路上传播。  【用法】  现在用来形容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

历史典故 孺子可教成语故事_成语“孺子可教”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孺子可教成语故事_成语“孺子可教”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rúzǐkějiào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