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李光地政绩才学俱优

Posted 康熙 李光地

篇首语: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李光地政绩才学俱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李光地政绩才学俱优

李光地(1642-1718年),福建安溪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的书香门第,清初战乱家道中落。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十四年(1675年),李光地回老家探亲,当时正值三藩作乱,李光地通过军事形势分析,向康熙帝密奏进言破敌妙策,深得康熙重视。康熙十六年,清军收复泉州,李光地到漳州拜见拉哈达,康亲王得知后上书康熙,称赞李光地“忠贞为国,颠沛流离,矢志不移”,应给予褒奖。当年三月,朝廷破格提拔李光地为侍读学士。

在康熙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李光地极力推荐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终于不负众望,率军成功统一了台湾。

李光地因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过人之见和正确主张,受到康熙的高度赞赏。但是李光地提出的台湾善后之策却很荒谬。他主张大清朝空出台湾,任凭外国人居住,只要向他们收款纳贡。他认为荷兰人没有什么野心,台湾即使被他们占据,也可听之任之。

李光地的谬论立即遭到康熙帝的严厉斥责,李光地一看违背了圣意,马山说:“如今皇上您贤德和威名远播天下,四海归心,台湾乃一小小的弹丸之地,哪里敢有什么异心呢?”随后康熙决定派军队驻守台湾,以保证台湾的安全和稳定。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李光地出任直隶巡抚,在这段时间里,他最突出的政绩是尽力于农田水利。河道治理事关国计民生,也是康熙即位以后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时的直隶地区屡遭水患。李光地率官员进行了实地勘察之后,上疏康熙帝提出了治河方案。

李光地不仅在政治上深得康熙帝信任,思想文化及学问上更受康熙的赏识,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以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提升为文渊阁大学士。

虽然李光地被康熙帝高度赞誉,列为了理学名臣,荣宠有加,但他的人品和名节一直广受争议。

三藩作乱期间,李光地曾经向康熙帝进献密计,献破敌之策。但是密疏上的破敌之策并非李光地一人的成果。当时和李光地同年、同官的陈梦雷因家居福州,被耿精忠逼迫做官,他虽多次拒绝但苦于无法脱身。

陈梦雷和李光地本是好友,于是两人多次在一起密谋破敌之策,二人还约定,日后若其中一人显赫,不能忘记另一人的功劳;如果有谁不幸身死,后死者应该将功劳记录下来。李光地上疏康熙的密奏正是两人密谋的具体内容。

后来,李光地因功得到康熙褒奖官拜侍读学士。他却忘了与陈梦雷的君子约定,在密奏中压根就没提陈梦雷参与其事,贪两人之功为己有。之后陈梦雷因“从逆”罪被判处死刑,李光地为了掩饰他贪功卖友的丑行,态度十分含蓄。

当时,徐乾学希望李光地能尽朋友之谊,尽力营救。他却说恐怕无济于事,但他心里始终有点不踏实,又对徐乾学说:“我写奏疏,恐怕有不尽心的地方,请你为我代写一篇疏稿。”李光地照着徐乾学的稿子抄了一份送给了皇上,陈梦雷也因此得以免死。后来陈梦雷对李光地的卖友行为提出责问,李光地羞愧的无地自容。

康熙早年,大学士明珠在同索额图的权力斗争中,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以至于权倾朝野。李光地劝明珠要保全晚节以便全身而退。然而,他自己却因急于晋升而不惜名节。

当时李光地和侍讲学士德格勒在康熙面前互相标榜,以图仕进。德格勒举荐李光地胸怀磊落,文韬武略,能担当封疆重任。李光地赞誉德格勒文辞俱佳,人品贵重。康熙作为一代明君当然不糊涂,他感觉其中有名堂,便亲自考核德格勒文采,结果发现德格勒文辞拙劣。

事情败露以后,朝中反对李光地的人要求重惩,康熙帝免了李光地的罪,同时对他严厉申斥,命令他“沉痛反省,悔改前非,勉力尽职”。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年初,李光地任顺天学政,这年四月,李光地母亲病故,按理他应该回家守孝三年。康熙帝令他夺情,说:“提督顺天学政关系重大,李光地留在任上守孝。”

李光地得到了康熙帝的特别恩宠有意卖弄,他还提出请假九个月,丧事完毕就还朝。他的这种要求即不符合夺情之旨,又违背了三年守孝之制。一些朝中大臣借机弹劾李光地。斥责他“贪位而忘亲,司文而丧行”。

给事中彭鹏上疏弹劾他《十不可留》,言辞激烈异常。彭鹏对康熙说:“皇上令李光地在任上守孝,或许是以此来试探李光地吧。”这一试,李光地的心术品行就昭然于世。他进而分析了李光地“若去若就”的企图,揭穿了他假道学的面孔。

康熙想重用李光地,不愿当着群臣的面揭穿他的心术,声称要宽容并且保全李光地。康熙为了惩戒道学言行不一之风,命令李光地解任,不准回乡,在京守孝。

“夺情”一事使李光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为此他悔恨交加,大病了一场。

有清一代,非议李光地人品者众多。清朝初年,汉族人对满族统治者还比较排斥,所以对李光地效忠清室的行为时人多有讥讽,这也不难理解。从个人气节上看,李光地的确有缺点,甚至康熙帝内心也不一定看得起他,不过从政绩上看,李光地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的。

相关参考

历史上李光地与蓝齐儿什么关系?怎么死的?

...高升的官场生活,为官清廉,政绩显着,关心民生,深得康熙赞叹。李光地因品行端正,为官正道被委任为文渊阁大学士,他

李光地是如何在复杂的官场中保全自己的?

...受到皇帝宠信得以安然,其思想守旧且常与皇帝讨论,对康熙晚年决策影响很大。李光地出生在书香世家,甚有教养,且五岁时便从师学习,聪颖过人,能对文章。少年时期李光地常研究经史等书,在他二十二岁的时候参加乡试...

清朝大臣李光地身居高位为何还能全身而退

...受到皇帝宠信得以安然,其思想守旧且常与皇帝讨论,对康熙晚年决策影响很大。李光地出生在书香世家,甚有教养,且五岁时便从师学习,聪颖过人,能对文章。少年时期李光地常研究经史等书,在他二十二岁的时候参加乡试...

李光地的“陈李公案”、“夺情案”和“外妇之子来归案” 他为什么受康熙帝宠信?

  李光地是清朝康熙年间重臣,官至龙渊阁大学士,是当时有名的清官。但是李光地此人并不是纯洁无垢的,实际上李光地人生中有三个案件,都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全祖望言:“其初年则卖友,中年则

唯一的污点是“蜜蜡献策”吗? 堪称完美的李光地

李光地是康熙年间的大臣,他一生功绩显著,能力出众,深受康熙宠信,身居高位很多年。他一生的执政生涯都是在康熙年间,所以和康熙感情不错,很懂康熙,在他逝世的时候康熙很是伤心,告诉朝中众臣:“最知道我的就是

唯一的污点是“蜜蜡献策”吗? 堪称完美的李光地

李光地是康熙年间的大臣,他一生功绩显著,能力出众,深受康熙宠信,身居高位很多年。他一生的执政生涯都是在康熙年间,所以和康熙感情不错,很懂康熙,在他逝世的时候康熙很是伤心,告诉朝中众臣:“最知道我的就是

堪称完美的李光地,唯一的污点是“蜜蜡献策”吗

李光地是康熙年间的大臣,他一生功绩显著,能力出众,深受康熙宠信,身居高位很多年。他一生的执政生涯都是在康熙年间,所以和康熙感情不错,很懂康熙,在他逝世的时候康熙很是伤心,告诉朝中众臣:最知道我的就是李

历史人物 康熙为什么要把李光地贬去台湾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为什么贬李光地去台湾?只因看到了他的可怕!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李光地是康熙朝中后期康熙启用的近臣,在康熙的眼中,李光地年轻,前途无量,而自己心爱的女儿蓝齐儿也对对他青睐有加

康熙与李光地的知己情谊 李光地有几个儿子

康熙与李光地的知己情谊李光地有几个儿子?  蓝齐儿是《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最宠爱的女儿,后来康熙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将其嫁给了仇人噶尔丹。  蓝齐儿嫁给噶尔丹的时候已经有了爱的人,就是李光地。康熙也默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