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Posted 家族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周,字伯仁,汝南(在今河南省)人,在西晋动乱期间跟随晋元帝司马睿渡江,他的兄弟周嵩、周谟也都一道渡江南下,在司马睿部下任职。司马睿当皇帝后,周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深得司马睿的信任。> >    周为人非常豪放直爽,敢说真话,而且不怕权势,王导和周的私人关系很好。后来,王敦、王导弟兄俩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且王敦的性格很暴躁,别人都不敢 说他,而周却敢于对王敦、王导弟兄进批评,司马睿便逐渐地把国家大事的决定权交给周等人,疏远了王敦、王导弟兄,王敦首先沉不住气,常在背后说周的 坏话,王导也慢慢地对周有点记恨起来。> >   当王敦从武昌发兵进攻建康时,王导和王氏家族人都住在建康,王敦喊出除灭刘隗的口号,刘隗也 在建康请求司马睿早日杀掉王氏家族中的人,但司马睿认为王导还是比较忠诚的,没有对王氏家族进行诛杀。王导见王敦造反,吓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领着堂兄 弟王邃(suì),王yì)和宗族中的二十多人,每天到宫中请罪。周上朝时,经过王导一家人的面前,王导大声呼喊道:“伯仁,我家一百多口人,全靠您照 顾!”周听到王导的喊声,就像没听到一样,昂着头走过去。> >   但是,当周和晋元帝司马睿谈论起王敦王导弟兄的事情时,周极力为王导 开脱,说王导是忠诚的,他不仅扶助皇帝在江东站稳脚跟有功,而且不愿和王敦一同造反,将来王导也是国家的有用人才,司马睿觉得周说得很对,没有治王导一 家的罪过。周和司马睿往往一谈就是半天,周退朝时,王导仍然领着家族弟兄在宫门外等候,隔老远喊:“伯仁!伯仁。”希望周能停下来和自己讲一下宫中 的情况。可是周仍然像进宫时那样,一句话也不说,却故意大声地和自己同行的人开玩笑说:“今年要杀掉那些造反的贼臣,夺过黄金印来!”> >   实际上,王导不知道,周不但在司马睿当面为王导说情,回到家中以后,又特地写了一封书信,为王导说情。这样,司马睿不但不怪罪王导,还亲自接见了王导,并委任王导为前锋大都督,和戴渊、周等人一起发兵防御王敦,王导根本不知道这是周救了自己。> >    不久,王敦攻破石头城,司马睿被迫下诏,说王敦不但无罪,而且有功,进一步加封,任凭王敦如何处置朝中的大臣。王敦最担心也最痛恨的就是周和戴渊二 人,便向自己的堂弟王导征求意见,王敦问:“周、戴渊二人,名望极高,大江南北都非常推重他们,依你看,是不是应该任命为朝廷重臣?”王导对王敦的提问 不作回答。王敦又问道:“那是不是应该把他俩的官品降到令仆一级呢?”王导仍然不作声。王敦再问道:“既然不能用,那就早点一起杀掉,免得将来造成祸 害!”王导仍然默默地不作声。王敦见王导一直不发话,显然是同意杀掉周和戴渊二人,便派出兵士,把周和戴渊捉了起来。> >   周被绑赴刑场,经过皇有祖庙时,大声疾呼:“贼臣王敦,坏了国家社稷,乱杀忠臣,神鬼有灵验的话,早点杀了王敦这个贼子!”士兵们用兵器打周的嘴,牙打掉了,周仍然继续叫骂。> >    周死后,王导主持国政。一次,王导清点大臣们给皇帝上奏的书表,见到了周援救自己的奏章,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周,周的死,完全是自己态度不明智 而造成的,手里拿着周的表章,痛哭流涕地说:“我虽没亲手杀了伯仁,伯仁实际上是因为我而被杀的,九泉之下,我永远对不起这样一个好朋友了!”后来,王 导的这句名言便在历史上流传了下来,文言说法是:“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历史故事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东晋王朝著名的开国元勋除了王导之外,还有周顗,周顗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政绩,但他敢于直言,不避权贵,忠贞不屈,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周顗字伯仁,是安东将军

历史人物 周顗的周顗的生平介绍_周顗王导_伯仁却因我而死

本名:周顗别称:周仆射、周侯字号:字伯仁所处时代:两晋时期民族族群:汉人封爵:武城侯(一作成武侯)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周顗–护军将军  周顗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

历史人物 伯仁是谁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

字伯仁,晚号樱宁生,元代大医学家

滑寿(约1304~1386),字伯仁,晚号樱宁生,元代大医学家,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县),后迁仪真(今江苏仪征县),又迁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他不仅精通《素问》、《难经》,而且融通张仲景、刘守真、李东

历史人物 周顗简介 晋朝时期荆州刺尚书左仆射周顗生平

  周顗(公元269年~322年),字伯仁,今河南省汝南县人。曾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敢进忠言而被朝廷重用,天性宽厚仁爱遂被敬重,后因生性癖异而被王敦所杀,终年54岁。>  周顗,二十岁时便入朝

历史人物 护军将军周顗简介

晋朝人物本名:周顗别称:周仆射、周侯字号:伯仁所处时代:两晋时期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公元269年去世时间:公元322年主要作品:文集二卷籍贯: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官职:护军将军(历史lish

历史人物 为什么会说费祎死的意外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四英的费祎,被很多人看好,却死及其意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费祎从小就没有了爸爸,一直跟着同族的父辈费伯仁一起生活。伯仁的姑姑是当时益州牧刘璋的妈妈。所以刘璋就派专人去

历史典故 刻画无盐

 刻画无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庾元规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

历史典故 刻画无盐

 刻画无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庾元规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

历史人物 常遇春

常遇春  (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民族英雄,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