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王羲之的故事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其实最美好的日子就是,我对你闹,你对我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王羲之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的《中秋帖》行草,与王珣(王羲之的姪子)的“伯远帖”这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准的书法字帖,乾隆将它收入称为《三希帖》。古时希与稀同意,三希即三幅稀世的书法宝帖。
墨池:王羲之年少的时候,每天都不停的勤练书法,每当写完了字,就在门前的那口水池里洗毛笔、砚台。时间一久,池水都变成黑的了,因此,当时的人称那个水池为「墨池」。有一天,王羲之聚精会神的在练字,都忘了去吃饭,他的妻子就给他端了一盘热馍馍和一碗醋蒜酱。她看见王羲之手里拿着一个馍馍往嘴里送,一口咬下去,又赶紧吐了出来,而且嘴角尽是黑黑的,看见夫人进入书房,才笑问:「这醋蒜味道不对啊! 」夫人把他手中的馍馍抢下:「相公!墨汁怎么可以当醋蒜呢?」
换鹅帖:王羲之爱鹅成癖,传说是因为他喜欢观察鹅游水时鹅掌和长颈的动作,从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书法用腕技巧。有一道士,希望王羲之能为他抄写一部《黄庭经》,但是又不敢贸然提出。他精心饲养白鹅相赠,并提出写经的请求,王羲之答应抄写一部《黄庭经》送给他。后来这部《黄庭经》被称作《换鹅帖》。该帖的宋拓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新春对联:国人的习俗,过年都要在门前贴一副对联,王羲之也不例外。但年前每贴上一副对联,第二天一早就被人揭走了,因为王羲之的字太有名,很多人想求字而求不到,只好用偷的了。王羲之不死心,又写一副贴上,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揭走,最后他在除夕夜写了一副:「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贴在门上。果然,初一早上,安然无恙,没被揭走。他立刻拿一笔在每句的后面加了三个字,这副对联意义就大不同的了:「祸不单行昨夜行;福无双至今朝至」。
躲婆石:有一天,王羲之提着酒菜,背着文具箱,到郊外游山玩水。见到一位卖芭蕉扇的老婆婆,在那儿啼哭。因为天气冷了,芭蕉扇卖不出去,连吃饭都成问题了。王羲之听了,就叫仆人打开文具箱,拿出笔墨,在老太婆的百十把芭蕉扇上龙飞凤舞的写上几个大字。并且对她说,你赶快拿着扇子到城里去买,说扇子上的字是王逸少写的,一把三百钱,一定有人抢着买。一把扇子原先只卖十钱,要她卖三百钱一把,老婆婆那里肯信,说王羲之把她的扇子昼得乱七八糟,吵着要王羲之赔。这时有些路人停下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些认得王羲之的人,一看这是王羲之亲笔题的扇子,就马上掏出三百钱来,跟老太婆买扇子。转眼间,这百十把芭蕉扇都卖光了。以后老婆婆就常常拿着百十把扇子找王羲之。王羲之一见到老太婆,就躲到石头背后藏起来。到兰亭的路上,现在还有一块「躲婆石」。
相关参考
王羲之学书的故事 东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就是被人们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据说他从小就喜欢写字,而且非常用功,就连走路时,也随时用手比划
王羲之学书的故事 东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就是被人们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据说他从小就喜欢写字,而且非常用功,就连走路时,也随时用手比划
> 在“王马共天下”的东晋时期,王导、王敦家族的子弟,都当上了大小的官员。他们大多数是庸庸碌碌的官僚,但这些人当中,出了一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就是。>>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
> 在“王马共天下”的东晋时期,王导、王敦家族的子弟,都当上了大小的官员。他们大多数是庸庸碌碌的官僚,但这些人当中,出了一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就是。>>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
王献之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
王献之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
这一对〝双王〞,一个是名留千古的书法大家,人人知晓。另一个只是同年代的政治人物,其名字几乎己经湮没无闻。今天把他们凑在一起,就是因为他们之间也有些故事可以谈谈。 先把他们各自的生平事迹介绍一下:
书圣王羲之 说到王羲之,自然要和<<兰亭序>>连在一起,这是他千年绝妙而又惊天动地的代表作品。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拓宽了我们的欣赏,透过流光溢彩的万千书法家,便能够体味他的全部书法之意。王
书圣王羲之 说到王羲之,自然要和<<兰亭序>>连在一起,这是他千年绝妙而又惊天动地的代表作品。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拓宽了我们的欣赏,透过流光溢彩的万千书法家,便能够体味他的全部书法之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