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为什么会发生五胡乱华
Posted 胡人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为什么会发生五胡乱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为什么会发生五胡乱华
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一举灭掉吴国,使中国自东汉末年开始近百年的战乱和三国鼎立纷争的局面宣告平定,中国复归统一。
长久的战乱和分裂,人心思定。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按照一般的逻辑,西晋将沿着两汉走过的路,继续着大一统王朝荣耀!可是没多久便发生了八王之乱,接着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此后近三百年社会分裂,南北割据,成为中国历史上社会分裂、动乱最久的时期。这段时期,是汉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黑暗、最悲惨的一段时期!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五胡乱华呢?西晋究竟发生了什么?汉人为何如此不经打呢?
1.大量胡人内迁
边疆和北方胡人过多的问题由来已久。公元280年,晋灭吴后,御史郭钦便上疏直言北地少数民族内迁之患,他在奏疏中说:
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内及京兆、魏郡、弘农,往往有之。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渐徙内郡杂胡于边地,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此万世之长策也。
帝不听。资治通鉴用三个字简单而直观的表明了晋武帝司马炎对待此事的态度。
胡人内迁,从两汉时期便已开始。随着时间推移,内迁的游牧民众越来越多,加上不断繁衍生息,居住在关内的胡人甚至比草原上还要多。
从曹魏时期开始,他们的安置地越来越靠近腹地。西晋之前,在中原腹地安置的胡人还不算多,但到了后期,他们已经遍布幽冀并秦雍凉等北方各州,秦雍两州一半都是胡人,甚至与洛阳距离不到一百公里的荥阳都有大量胡人在居住。他们要想攻击中原政权,根本不用像先前匈奴人以及后来突厥人那样辛苦叩关,边防已经毫无意义。
可以说,西晋之前中原政权面临的胡人问题,不是从草原上发动的劫掠,就是内迁胡人在边疆发起的叛乱,这些问题大多都在边关就解决了。西晋永嘉之乱中,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匈奴人从并州中部起兵,他们的大本营甚至比州府晋阳还要更靠近中原,匈奴人很容易地就占领了河东,渡过黄河,直接攻击洛阳。
同一时期,在蜀地建立政权的氐人也是如此。氐人本来就居住在巴蜀地区,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忠阵斩夏侯渊,汉中尽入蜀汉囊中。曹军撤退之时,强制五万余氐人迁出故土,北上关中。西晋元康年间,关中饥荒,长安以西赤地千里,斗谷万钱。他们以流民身份纷纷回迁故土,大量散居在巴蜀盆地内,四川的天险根本没发挥作用。
2.尚武之风渐失
胡人内迁带来的一个副产品是中原王朝的军队中胡人数量越来越多,汉人越来越少。太平日子越久,人民就越厌恶参军打仗,将保家卫国的任务都推给外族人,这与日耳曼蛮族加入罗马帝国军队异曲同工。
早在汉武帝时期,汉军就招募了不少胡人,大破匈奴的霍去病军团里面就有匈奴人。不过当时的胡人在军队中只起辅助作用,到了东汉,他们已经起主导作用了。东汉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迫使匈奴人举族西迁,战绩比卫青霍去病还要辉煌。可窦宪的军队几乎基本由胡人和南匈奴组成,汉人士兵贡献很少。
中原王朝能方便地招募到彪悍的胡人,越用越顺手,习惯了之后,征召内地民众就缺乏动力。内地的民众、官僚和贵族都乐享太平,对去边疆建功立业兴趣寥寥,传自战国时期的尚武之风就慢慢失去了踪影。
等到中原王朝想用汉人军队去征战平叛时,却为时已晚,汉人士兵早已不堪一用,肯到塞外打仗的汉人只剩下囚徒和流民。这样的人即使打赢了,归来后也不受民众欢迎,军人职业得不到尊重,普通百姓就更不愿意参军,汉军对外作战能力越来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
西晋时期,河西先后爆发了秃发树机能的鲜卑叛乱和齐万年的氐乱,都从一个部落开始蔓延,边官迟迟不能平定,最终绵延十几年才告终。两次叛乱都曾攻杀刺史级别的封疆大吏,秃发之乱更被晋武帝称为“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
从两汉到三国,再到西晋,中原王朝发动战争越来越依赖胡人,汉人士兵的战斗力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到西晋末年,汉人士兵已经远不如胡人。
3.八王之乱的消耗
西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政权不长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于是他大封同宗子弟为王,以皇室宗亲的私军代替地方军队镇守国土。司马炎去世后,留下一个傻儿子司马衷做皇帝,各地手握军权的宗王就彼此征讨,这场纷争史称八王之乱。战争持续十几年,战场几乎都在中原繁华地区,破坏力极大。后来晋廷同胡人作战时兵力不足,经常以寡击众。兵力紧张的锅不能只由司马氏王爷们背,罪魁祸首还是司马炎。他分封给诸王的领地大多是中原富庶地区,在偏远的边郡仍是实行郡县制。晋武帝裁撤州郡装备,这些郡县配备的兵力很少,可大多又是胡人的聚居地。
刘渊刚在并州起事时,兵力不多,但附近的地方官员却没有没有足够兵力镇压,只能等待中央调兵,贻误了战机,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4.饥荒和流民
西晋立国以来,气候反常。西晋前两位皇帝在位时,《晋书》上记载的地震就有十九次之多,其他的旱灾、水灾和蝗灾不胜其数。每次天灾连绵数州,经年不停,诸王又拉走许多壮丁去打仗,于是大片田地荒芜。几乎每个州郡都在闹饥荒,一批批饥民外出乞食,沦为流民。朝廷无力赈济这么多灾民,其他地方的官员和民众也不欢迎外来饥民,强逼他们回乡。流民们想活下去,只得武力求生,强抢粮食,起义暴乱随之而来,比如益州流民起义,荆州张昌起义,青州刘伯根起义等等。
这些流民暴乱也多发生在繁华地区,影响极大,让本已糜烂的局势雪上加霜。晋廷处理灾情和流民暴动就已焦头烂额,不能全力应对胡人。
5.裁撤州郡武备
公元280年,晋灭吴后,晋武帝下诏裁撤州郡的武装力量。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昔自汉末,四海分崩,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今天下为一,当韬戢干戈,刺史分职,皆如汉氏故事;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交州牧陶璜上言:“交、广州西数千里,不宾属者六万馀户,至于服从官役,才五千馀家。二州脣齿,唯兵是镇。又,宁州诸夷,接据上流,水陆并通,州兵未宜约损,以示单虚。”仆射山涛亦言“不宜去州郡武备”。帝不听。及永宁以后,盗贼群起,州郡无备,不能禽制,天下遂大乱,如涛所言。然其后刺史复兼兵民之政,州镇愈重矣。
西晋的军事实力在八王之乱中消耗将尽,地方诸州郡装备又被裁撤。所以当五胡乱华发生时,北方少数民族犹如无人之境,西晋朝廷和地方毫无抵抗力!
基于以上原因,东汉以来,胡汉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到了乱世作死的西晋,“五胡乱华”似乎也就在所难免。
相关参考
西晋末期由于“八王之乱”塞外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羌、羯、氐)趁其国力衰弱之际纷纷建立起非汉政权与中原的汉政权对立长达百年之久史称“五胡乱华”,直到隋朝统一全国才结束了这百年的战乱纷争。
五胡乱华有多乱?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完结后,大家都知道是司马炎依靠曹操的老底子,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晋朝,但是这个晋朝堪称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朝代,不求对历史有推进作用
羯族被匈奴征服后,在匈奴的逼迫下,作为奴隶军队,万里迢迢地来到中国帮助匈奴抢劫中国人民。南北匈奴分别臣服或者灭亡后,侵入中国的羯族在边区被中国作为平民安顿下来。晋朝后,一个司马氏边防官员为了解决财
羯族被匈奴征服后,在匈奴的逼迫下,作为奴隶军队,万里迢迢地来到中国帮助匈奴抢劫中国人民。南北匈奴分别臣服或者灭亡后,侵入中国的羯族在边区被中国作为平民安顿下来。晋朝后,一个司马氏边防官员为了解决财
中国上下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历史,历经几十个朝代的更替,跌宕起伏。其中有一段比较特殊的历史,西晋灭亡后的一百多年的一段时间,有学者把这段时期叫做中原陆沉,又有人称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整个民族的没落时期,
还不知道:五胡乱华的源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有关“五胡乱华”,虽然以前的历史书上并没有对这段历史做太多的描述,原因之一大概也就是这段历史实在是太乱了,剪不清理还乱的那种
如果司马昭没有取代曹魏称帝,中国还会不会经历“五胡乱华”?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汉过后,三国鼎立,而后西晋灭三国,一统天下,国家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份安宁过后,却迎来了
历史人物 倘若司马氏没有取代曹魏,那么中国还会出现“五胡乱华”吗
大汉过后,三国鼎立,而后西晋灭三国,一统天下,国家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份安宁过后,却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五胡十六国时期。此时的国家陷入了不断的战争之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西晋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汉人统治的大灾难,即五胡乱华,经历这一次的战乱,汉人都差一点被灭亡,而很多人都会把这件事情的根源,归咎在司马懿的身上,原因也很简单,司马懿平定辽东,发起一场大屠杀,致使其他民族
五胡乱华吃人是真的吗,五胡乱华历史真相 五胡乱华吃女人是真的吗
五胡乱华历史真相五胡乱华吃女人是真的吗您好,当然属实,有典可查。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