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第三节 七国之乱被平定
Posted 王国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第三节 七国之乱被平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第三节 七国之乱被平定
当胶西王等三个诸侯王的叛军围困临淄的时候,齐王派大夫路中向景帝报告。景帝又命令他返回齐国复命,让齐王坚守临淄,说:“朝廷军队已经打败了吴楚叛 军。”路中大夫赶回时,临淄城已被三国的军队重重包围无法进城。三国叛将迫使路中大夫与其结盟,劝道:“你反过来说:汉朝廷的军队已被打败,齐国赶快投降 吧。否则的话,临淄就要被屠灭了。”路中佯装应允了,来到城下,远远见到齐王,他就说:“汉廷已经派出了百万大军,打败了吴楚军队,正领兵前来救齐,齐一 定要据城不降!”话毕,路中大夫就被三个王国的将领杀死了。当初,齐都城被困万分紧急之时,齐王曾暗中与三个王国联络,准备参与叛乱,但盟约未定;此时, 正逢路中大夫从汉朝廷归来,带来吴、楚兵败的消息,齐王的大臣们又劝他不能向三国叛军投降。正好遇上汉将栾布、平阳侯曹襄等率领军队抵达齐国,打败了三国 的军队,临淄之围得以解除。齐王与三国密谋勾结的事泄露出去,汉军将领就准备调集军队攻打齐国。齐孝王惧怕之下,服毒自杀。> > 胶西王、 胶东王、淄川王分别率军队返回封地。胶西王光着脚坐在席子上喝水,胶西王的太子刘德说:“汉军已开始撤兵,据我观察,汉军兵困马乏,希望大王召集剩余军队 去袭击他们。如果突袭兵败,再逃到海岛上隐蔽起来也还不晚。”胶西王说:“我的军队已损兵折将,无法作战了。”弓高侯韩颓派使者送信给胶西王,信中说: “我奉皇帝诏令诛杀不义叛军,投降便可免罪,恢复原有的官爵;不投降的,就消灭他。你准备怎样呢?我等你选择好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胶西王来到汉军 营垒前负荆请罪,他说:“因我刘印不谨慎地遵守法度,惊扰了百姓,我请求将自己剁成肉酱。”弓高侯对他说:“我希望听你解释发兵的原因。”胶西王跪行数步 向前,回答说:“当时,晁错蒙受天子之幸,更改高皇帝的法令,侵夺诸侯王国的封地。我们认为他的做法不符合道义,所以我们七国才发兵,准备诛杀晁错。现在 既然晁错已被皇帝处死,我们决定撤兵回国了。”韩将军说:“晁盖不好,你可上奏天子,可你为什么擅自调发军队去进攻忠于朝廷的封国?你们发兵的意图,不只 是想杀晁错。”韩将军就拿出诏书,向胶西王宣读,然后说:“你自己想想应该如何处置自己吧!”胶西王说:“像我刘淄这样的人,死有余辜!”于是自杀了,跟 着太子也都死了。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相继被处死。> > 郦将军挥军直抵赵国,赵王据城自守。郦寄发动进攻,久攻不下。匈奴得知吴军和楚军失败,也不愿派兵进入赵境援救赵王。栾布平定齐国率军返回,与郦将军的军队会合,引导河水灌入赵境,城墙被冲毁,汉军杀人城内,赵王被迫自杀。> > 景帝深知是齐国首先抵御叛军,即便后来由于情势所迫与叛军勾结,那也不是齐王的罪过,就立齐孝王的太子刘寿为齐王,就是历史上的齐懿王。> > 济北王也准备自杀,想侥幸能够保全他的妻儿不被杀。齐国人公孙猩对济北王说:“我请求试为大王去劝说梁王,并通过梁王向皇上解释原委,如果皇上不采纳我 的劝说,大王再死也不晚。”公孙猩就去求见梁王,说:“济北国的封地,东邻齐国,南接吴越,北面受到燕国和赵国的威胁。这种地理位置,随时都可能被人瓜 分,济北王没有足以自守的权谋,也没有足以防御外敌的实力,又没有什么奇方妙计可用来抵御患难。虽然他曾冒失地说要与吴国联合行动,但却不是出于他的本 意。假若当初济北王不顺从吴王,那么,吴国一定会先放过齐国,攻占济北国,以之来诱使燕赵来统领济北,这样的话,完整的诸侯联盟就会在崤山以东形成。现在 吴王会合七国的军队,驱使没有受过训练的徒众,挥军西进与天子争夺天下,而唯有济北国恪守为臣之节不降,使吴国丧失盟友而孤立无援,只能艰难地单独进军, 结果一蹶不振,土崩瓦解。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济北国坚守不降的贡献。如果让小小的济北国与几国叛军抗衡,无异于以羔羊斗虎狼。济北王恪尽职守,不肯屈服, 可称得上忠心耿耿了。济北王有这样的功绩道义,竟然还受到朝廷的怀疑,整天无法面见天子,不知如何是好,甚至使他产生了后悔当初没有与吴王联合行动的念 头,这对国家是大大的不利。我担心那些恪尽职守的诸侯国,会因为济北国的遭遇而怀疑当今天子。我私下考虑,当今能够直入长乐宫和未央富,在太后和皇上面前 敢于据理力争的,只有大王您一个人。这样,您上能够保全即将亡国的济北国,下有安定百姓的美名,如此,您的功德就像深入骨髓,您的恩义仁惠将被世代相传。 希望大王认真考虑这件事!”粱孝王听后很高兴。马上派人急速进京向朝廷奏报。因此,济北王才能够不被处以刑法,被改封到淄川国为王。> > 河间王太傅卫绾平定吴、楚叛军有功,景帝将他任命为中尉。卫绾曾以中郎将的身份侍奉文帝,此人除为人忠诚、小心谨慎之外,无其他特长。景帝做太子的时候, 曾召请文帝的左右侍从饮酒,但卫绾推说身体有病没参加宴会。文帝临终前,嘱咐景帝说:“卫绾是忠厚长者,你要好好对待他!”所以,景帝对他是宠幸有加。> > 夏季,景帝下诏说:“官吏百姓有被吴王刘濞等人连累而应予以判罪的,以及由于从军而逃亡他处的都给予赦免。”景帝打算立吴王之弟衷侯刘广的儿子刘德接续 当吴王,让楚元王的儿子刘礼接续当楚王。窦太后说:“吴王是宗室中的长者,理应为宗室做忠于朝廷的表率,但他却率领七国率先发动叛乱,扰乱天下,为什么还 让他的侄子担任吴王!”于是景帝下诏不许再立吴王,而允许楚王续后。乙亥,景帝改封淮阳王刘余为鲁王;改封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管辖原属吴国的封地;封立 宗正刘礼为楚王;封立皇予刘端为胶西王,刘胜为中山王。> > 此后,景帝为了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下令取消各诸侯王治 理百姓的权力,只有生产衣食,收缴租税的权力,接着又减缩王国的统治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丞相为相,掌王国政事;内史治民,与郡太守相同,直接听命 于中央;取消御史大夫、廷尉等官,重要官员都由中央任命。这样一来,诸侯王国虽在,但已与郡基本相同,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 > 汉武帝时,为了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 次子可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王国由此越分越小,力量越来越弱,而中央的直接辖区(郡县)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梁王在平定七国中居功甚伟,死后梁国分为五国,难逃被削弱的命运
梁王刘武是汉文帝与窦太后所生的次子,汉景帝刘启和长公主刘嫖的弟弟,早在汉文帝时期就被册封为梁王。在汉景帝即位之后的第三年,爆发了「”七国之乱”,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梁王刘武在正面战场坚守都城睢阳,
梁王在平定七国中居功甚伟,死后梁国分为五国,难逃被削弱的命运
梁王刘武是汉文帝与窦太后所生的次子,汉景帝刘启和长公主刘嫖的弟弟,早在汉文帝时期就被册封为梁王。在汉景帝即位之后的第三年,爆发了「”七国之乱”,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梁王刘武在正面战场坚守都城睢阳,
汉朝和匈奴此次打了一个多月,结果有二:第一,军队建设遭破坏,募民实边被毁,百姓闻匈奴而丧胆,纷纷逃回中原,边疆空虚;第二,汉军无能,匈奴抢夺无数,欲壑难填,骄心日盛。战争打完后,匈奴想来边境就来边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的个人兴趣。就当情况来说,汉朝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汉帝国的合法性问题;一个是重新构建汉帝国的统治基础。就第一点来说,汉帝国是通过推翻暴政和打败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 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 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 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涠如洗。>>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
说到,除了提及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也不得不提,他就是。在这位少年英雄身上,有太多故事和战功,他几乎成为汉朝将领的代表,有必要了解一下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117年),河东郡平阳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刘盈加冠。加冠是成年礼仪,意思说年龄到了二十,可以结婚了;说得更深一点,就是成年了,一切都该自己做主了;说得再深一点,就是长成大丈夫了,整个国家都应该听他的。>>
很小的时候,刘彻就对西域产生浓厚兴趣。一次,他随送亲队伍给一位公主送行,一直来到匈奴国腹地。这次出行,让汉武帝大开眼界,认为西域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是另一个人间天堂。他不但为西域的自然奇观所折服
文帝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休兵养息的安民政策,使汉朝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国库也日渐丰盈。重视农耕政策是由大臣晁错首先提出的。>>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晁错上疏对文帝说:英明的君主
秦国统一天下既是意外,也是世人所能接受的。它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完善、进步的军政制度,让其在之后在战国混战中很快占据上风,成为真正的王者。秦国国王被称为“”。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残酷坑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