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第三节 汉文帝封臣立嗣

Posted 太子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第三节 汉文帝封臣立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汉文帝封臣立嗣

  刘恒当了皇帝,少帝刘弘还住在宫里,为了避免由于争夺帝位而造成刘氏子弟互相残杀,群臣施行先立而后废的策略。齐王刘襄的弟弟刘兴居对刘恒说:“诛杀 诸吕,我是没有功劳的。请让我为皇上您清宫室。”他就和太仆、汝阴侯滕公(夏侯婴)一起赶到未央宫,上前对少帝刘弘说:“您不是刘氏宗室,不应当立为皇 上。”滕公随即将少帝载出皇宫。少帝在车上问:“想把我送到哪里去?”滕公说:“出去住吧!”后来把少帝载到少府。他们另派人通报刘恒,说:“宫内已被清 楚。”一宫不能二主,清除宫内,实际上就是清除刘弘。> >   少帝刘弘被赶出宫后,群臣就为新任天子刘恒准备好皇冠、龙袍以及御车等必备之 物。当天晚上,群臣保护刘恒进入未央宫。这时,端门还有十名持戟仪卫没有撤走。他们对刘恒等人说:“天子在宫中,您为什么要入宫?”刘恒问太尉周勃是怎么 回事,周勃说:“他们并不知道笔下才是天子。”于是上前对他们说明了情况,那些仪卫就放下武器撤走了。> >   刘恒进入大殿,登上天子宝座后,马上召集群臣,连夜处理政务。在群臣商议之后,淮阳王、常山王及少帝等人被诛灭于各自的宫邸。> >    做臣子的,应当力保贤明君主;做君王的;应当寻求忠诚的臣子。高祖靠萧何、曹参、张良等谋臣,又有韩信、黥布、彭越等良将,历尽挫折,夺取天下。得到天 下后,韩信等良将纷纷有功臣变成了叛逆之徒,最后都遭到杀身之祸。萧何、曹参等人也是战战兢兢,以保身家性命为重。等到吕后称制后,诸吕掌权,刘氏宗室子 弟很多遭到杀害,老臣旧将如陈平、周勃等人更是一刻不得安心。吕后死,他们便竭力推举贤明仁厚又无外戚背景的刘恒为帝。刘恒为帝后,全靠群臣辅佐,施行无 为之治,与民休息。从此,天下得到了安宁,君臣之间相安无事。> >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冬,十月二日,皇帝在高祖庙接见群臣。派率骑 将军薄昭到代地去把皇太后迎回京。又下诏说:“前时吕产自封为相国,吕禄做上将军时,擅自派将军灌婴领军攻打齐国,企图取代刘汉,灌将军停兵荥阳,与诸侯 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想做篡逆之事,陈平丞相与周勃太尉等运谋夺取吕产所控制的北军。朱虚侯刘章首先擒获并斩杀了吕产。太尉周勃亲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 军。典客刘揭智夺吕禄相印。因此加封太尉周勃邑万户,赐金五千斤。加封丞相陈平、将军灌婴邑各三千户,赐金二千斤。加封朱虚侯刘章、襄平侯刘通邑各二千 户,金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 >   朝廷对诛灭诸吕的人论功行赏,右丞相周勃以下,都被赐给数量不等的封户和赏金。周勃在 散朝时,小步疾行退出,十分得意。文帝对绛侯以礼相待,很为恭敬,经常目送他退朝,郎中安陵人袁盎谏阻文帝说:“诸昌骄横谋反,大臣们合伙将吕氏诛灭。那 时,丞相身为太尉,掌握兵权,才凑巧建立了这番功劳。现在,丞相好像已有对入主骄矜的神色,陛下却对他一再谦让。臣子和君主都有失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 应如此!”以后朝会时,文帝越来越庄重威严,丞相周勃也就越来越敬畏他。> >   这年十二月,文帝立赵幽王之子刘遂为赵王,将琅琊王刘泽升为燕王。原来吕氏所夺取的齐楚之地都归还原主,并废除秦法“一人有罪,株连全家”的律令。> >    次年正月,有官员上书说,为了尊崇宗庙,应该早立太子。文帝下诏说:“朕德行浅薄,上帝神明并不情愿享受我对他们的祭祀,天下人民也认为我还不是他们理 想中的皇帝。如今不能广泛寻求天下圣贤有德之人来接替帝位,却建议应该早立太子,这就使我的薄德更亏了。这岂不是辜负了天下人对我的期待?立太子事暂缓计 议。”有官吏又上奏:“早定太子,正是说明皇上以宗庙社稷为重,证明皇上时时把天下大事牢记在心中。”皇上说:“楚王是朕的叔父,年高德劭,具有丰富的阅 历与经验,对治理国事了如指掌。吴王、淮南王二人是朕的兄弟,他们二人都是靠道德辅佐我的,这难道不是早就安排好的皇位继承人吗?各侯王宗师兄弟中有不少 功臣,有不少贤德仁义之人。如果从上述贤人中推举德行高尚的人来接替我不能胜任的皇帝之位,这就是社稷之灵、天下百姓之福了。今日不去推选贤人,而说一定 要立太子,百姓会认为我忘记了贤德的人,而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这不是真正在关心天下大事,朕实不愿采纳。”有官员再三请求说:“古代殷、周得天 下,长治久安近千年。以往拥有过天下的王朝都不如殷、周相传的长久,就是因为殷、周都采用传位于太子之道。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立为太子,历史上都是这样。 高帝平定天下,建立诸侯后,才成为刘汉王朝的太祖。列侯开始受封国的也都成为封国的国祖。子孙继承,世世不绝,这是天下的公理。所以高祖立太子,目的是为 了安定天下。今日放弃立子为太子的事不办,而另从诸侯宗室中去进行推选,这不符合高祖的本意。另行推选是不合适的。皇子启是长子,敦厚仁慈,请皇上立他为 太子。”文帝慎重考虑之后,还是同意了。> >   文帝的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从此,其生母窦氏就被立为皇后。窦氏能做上皇后,也颇有戏剧性。 她自小家境贫寒,父母早亡,仅留兄妹三人相依为命。吕后时,窦氏以良家女被选入宫当宫女。一次,吕后以宫女赏赐诸侯,窦氏也在其中。窦氏家在赵国,所以便 请求把她分往赵国。但主管的宦官把这件事给忘了,最后把她分到边远的代国去了。为此,窦氏大哭一场。不想到了代国,窦氏却深得代王的宠爱,生得一儿一女, 儿子即为刘启。而代王的王后以及王后所生的三子,又都先后死去,刘启才得以当太子,窦氏也幸运地当上了皇后。  刘恒当了皇帝,少帝刘弘还住在宫里,为了避免由于争夺帝位而造成刘氏子弟互相残杀,群臣施行先立而后废的策略。齐王刘襄的弟弟刘兴居对刘恒说:“诛杀 诸吕,我是没有功劳的。请让我为皇上您清宫室。”他就和太仆、汝阴侯滕公(夏侯婴)一起赶到未央宫,上前对少帝刘弘说:“您不是刘氏宗室,不应当立为皇 上。”滕公随即将少帝载出皇宫。少帝在车上问:“想把我送到哪里去?”滕公说:“出去住吧!”后来把少帝载到少府。他们另派人通报刘恒,说:“宫内已被清 楚。”一宫不能二主,清除宫内,实际上就是清除刘弘。> >   少帝刘弘被赶出宫后,群臣就为新任天子刘恒准备好皇冠、龙袍以及御车等必备之 物。当天晚上,群臣保护刘恒进入未央宫。这时,端门还有十名持戟仪卫没有撤走。他们对刘恒等人说:“天子在宫中,您为什么要入宫?”刘恒问太尉周勃是怎么 回事,周勃说:“他们并不知道笔下才是天子。”于是上前对他们说明了情况,那些仪卫就放下武器撤走了。> >   刘恒进入大殿,登上天子宝座后,马上召集群臣,连夜处理政务。在群臣商议之后,淮阳王、常山王及少帝等人被诛灭于各自的宫邸。> >    做臣子的,应当力保贤明君主;做君王的;应当寻求忠诚的臣子。高祖靠萧何、曹参、张良等谋臣,又有韩信、黥布、彭越等良将,历尽挫折,夺取天下。得到天 下后,韩信等良将纷纷有功臣变成了叛逆之徒,最后都遭到杀身之祸。萧何、曹参等人也是战战兢兢,以保身家性命为重。等到吕后称制后,诸吕掌权,刘氏宗室子 弟很多遭到杀害,老臣旧将如陈平、周勃等人更是一刻不得安心。吕后死,他们便竭力推举贤明仁厚又无外戚背景的刘恒为帝。刘恒为帝后,全靠群臣辅佐,施行无 为之治,与民休息。从此,天下得到了安宁,君臣之间相安无事。> >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冬,十月二日,皇帝在高祖庙接见群臣。派率骑 将军薄昭到代地去把皇太后迎回京。又下诏说:“前时吕产自封为相国,吕禄做上将军时,擅自派将军灌婴领军攻打齐国,企图取代刘汉,灌将军停兵荥阳,与诸侯 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想做篡逆之事,陈平丞相与周勃太尉等运谋夺取吕产所控制的北军。朱虚侯刘章首先擒获并斩杀了吕产。太尉周勃亲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 军。典客刘揭智夺吕禄相印。因此加封太尉周勃邑万户,赐金五千斤。加封丞相陈平、将军灌婴邑各三千户,赐金二千斤。加封朱虚侯刘章、襄平侯刘通邑各二千 户,金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 >   朝廷对诛灭诸吕的人论功行赏,右丞相周勃以下,都被赐给数量不等的封户和赏金。周勃在 散朝时,小步疾行退出,十分得意。文帝对绛侯以礼相待,很为恭敬,经常目送他退朝,郎中安陵人袁盎谏阻文帝说:“诸昌骄横谋反,大臣们合伙将吕氏诛灭。那 时,丞相身为太尉,掌握兵权,才凑巧建立了这番功劳。现在,丞相好像已有对入主骄矜的神色,陛下却对他一再谦让。臣子和君主都有失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 应如此!”以后朝会时,文帝越来越庄重威严,丞相周勃也就越来越敬畏他。> >   这年十二月,文帝立赵幽王之子刘遂为赵王,将琅琊王刘泽升为燕王。原来吕氏所夺取的齐楚之地都归还原主,并废除秦法“一人有罪,株连全家”的律令。> >    次年正月,有官员上书说,为了尊崇宗庙,应该早立太子。文帝下诏说:“朕德行浅薄,上帝神明并不情愿享受我对他们的祭祀,天下人民也认为我还不是他们理 想中的皇帝。如今不能广泛寻求天下圣贤有德之人来接替帝位,却建议应该早立太子,这就使我的薄德更亏了。这岂不是辜负了天下人对我的期待?立太子事暂缓计 议。”有官吏又上奏:“早定太子,正是说明皇上以宗庙社稷为重,证明皇上时时把天下大事牢记在心中。”皇上说:“楚王是朕的叔父,年高德劭,具有丰富的阅 历与经验,对治理国事了如指掌。吴王、淮南王二人是朕的兄弟,他们二人都是靠道德辅佐我的,这难道不是早就安排好的皇位继承人吗?各侯王宗师兄弟中有不少 功臣,有不少贤德仁义之人。如果从上述贤人中推举德行高尚的人来接替我不能胜任的皇帝之位,这就是社稷之灵、天下百姓之福了。今日不去推选贤人,而说一定 要立太子,百姓会认为我忘记了贤德的人,而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这不是真正在关心天下大事,朕实不愿采纳。”有官员再三请求说:“古代殷、周得天 下,长治久安近千年。以往拥有过天下的王朝都不如殷、周相传的长久,就是因为殷、周都采用传位于太子之道。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立为太子,历史上都是这样。 高帝平定天下,建立诸侯后,才成为刘汉王朝的太祖。列侯开始受封国的也都成为封国的国祖。子孙继承,世世不绝,这是天下的公理。所以高祖立太子,目的是为 了安定天下。今日放弃立子为太子的事不办,而另从诸侯宗室中去进行推选,这不符合高祖的本意。另行推选是不合适的。皇子启是长子,敦厚仁慈,请皇上立他为 太子。”文帝慎重考虑之后,还是同意了。> >   文帝的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从此,其生母窦氏就被立为皇后。窦氏能做上皇后,也颇有戏剧性。 她自小家境贫寒,父母早亡,仅留兄妹三人相依为命。吕后时,窦氏以良家女被选入宫当宫女。一次,吕后以宫女赏赐诸侯,窦氏也在其中。窦氏家在赵国,所以便 请求把她分往赵国。但主管的宦官把这件事给忘了,最后把她分到边远的代国去了。为此,窦氏大哭一场。不想到了代国,窦氏却深得代王的宠爱,生得一儿一女, 儿子即为刘启。而代王的王后以及王后所生的三子,又都先后死去,刘启才得以当太子,窦氏也幸运地当上了皇后。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文帝刘恒御匈奴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  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  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  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涠如洗。>>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晁错上疏论农耕

  文帝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休兵养息的安民政策,使汉朝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国库也日渐丰盈。重视农耕政策是由大臣晁错首先提出的。>>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晁错上疏对文帝说:英明的君主

汉朝历史 第三节 吕氏前辙 文帝为鉴

  周勃等人的意见一统一,大臣们便以朝廷的名义向代王发出召旨,请他进京登临皇帝宝座。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以及精心准备,公元前179年,代王刘恒于长安代王府(非宫殿)中接受皇帝尊位。时年23岁,风华正茂,

汉朝历史 第三节 周亚夫军纪严明

  汉朝和匈奴此次打了一个多月,结果有二:第一,军队建设遭破坏,募民实边被毁,百姓闻匈奴而丧胆,纷纷逃回中原,边疆空虚;第二,汉军无能,匈奴抢夺无数,欲壑难填,骄心日盛。战争打完后,匈奴想来边境就来边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政治思想开明的儒术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的个人兴趣。就当情况来说,汉朝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汉帝国的合法性问题;一个是重新构建汉帝国的统治基础。就第一点来说,汉帝国是通过推翻暴政和打败

汉朝历史 第三节 少年得志的霍去病

  说到,除了提及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也不得不提,他就是。在这位少年英雄身上,有太多故事和战功,他几乎成为汉朝将领的代表,有必要了解一下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117年),河东郡平阳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政治之下的悲哀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刘盈加冠。加冠是成年礼仪,意思说年龄到了二十,可以结婚了;说得更深一点,就是成年了,一切都该自己做主了;说得再深一点,就是长成大丈夫了,整个国家都应该听他的。>>  

汉朝历史 第三节 西方国家与张骞

  很小的时候,刘彻就对西域产生浓厚兴趣。一次,他随送亲队伍给一位公主送行,一直来到匈奴国腹地。这次出行,让汉武帝大开眼界,认为西域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是另一个人间天堂。他不但为西域的自然奇观所折服

汉朝历史 第三节 崭露头角 沛公伐秦

  秦国统一天下既是意外,也是世人所能接受的。它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完善、进步的军政制度,让其在之后在战国混战中很快占据上风,成为真正的王者。秦国国王被称为“”。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残酷坑害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晁错蒙冤而死去

  眼看天下因削藩削得兵征将战,烽火四起,晁错的老父亲由颍川跑来见晁错问:“皇帝刚刚继位,你当政用事,侵犯诸侯,离间骨肉之情,弄得怨言漫天,你究竟想干什么?”晁错的老父亲是明白人,他问晁错“究竟想干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