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班超,窦固在西域屯垦种小麦

Posted 皇后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班超,窦固在西域屯垦种小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班超,窦固在西域屯垦种小麦

  (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长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他在西域干了一辈子,七十多岁垂垂老矣,这位建了一世功勋的将军,叶落归根的思念越来越重。他上书朝廷:“……臣不敢望见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公元102年,班超启程回归洛阳。

  从西汉凿通西域后,直到东汉,西域一直是汉朝和匈奴的必争之地,到了班超这个时代时,已进入白热化程度。

  东天山,天山庙的旁边,班超像一身戎装,意气风发。

  公元73年,这位投笔从戎的书生跟随名将窦固转战西域,在巴里坤蒲类海,班超以假司马的身份率兵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后,一举收复哈密,把匈奴赶至巴里坤湖以北的大漠。胜利后,汉军为班超刻携《班超记功碑》,表彰他的卓越功勋。这块碑以后被的大将姜行本西征磨掉刻成《姜行本记功碑》。哈密总共有5块著名汉碑,分别为:班超碑、任尚碑、裴岑诛呼延王碑、沙南侯碑、焕彩沟碑,班超碑是最早的一块碑。至今,在巴里坤还有一处叫做“班超饮马泉”的地方。从一介书生到挥戈驰骋的将军,班超在哈密完成了人生的升华和人格转换。

  西域的胜利,使汉明帝又惊又喜。惊的是战线如此漫长,给养是个大问题,一旦给养不能及时跟上,西域随时会落入匈奴之手;喜的是西域终于在窦固部队的浴血奋战下,收复在望。如何解决这个头痛的问题呢?正忧郁时,太监报,窦固有奏章报来,明帝拿起奏章,一看,“哈哈,真乃天助寡人”。

  怎么回事呢?这是班超做的一件极有价值的事。

  战胜匈奴后,班超就深深感到,由于战时紧急,有时后勤在粮食问题上往往拉后腿。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班超带着一些士兵信马由缰地走着,忽然马儿加快了脚步。班超一惊,以为有敌情,凝目四望,忽听士兵们喊到:“那有人,还有庄稼!”班超一看,果然,不远处,就有一些人在耕作,田里种的居然是小麦和大麦。正惊奇间,忽听耳边水声震天,正想着怎么回事,饥渴的马群已急驰到一条河边低头饮起水来。班超大喜过望,这真是大汉的福气啊!这不是一个现成的屯兵之处嘛!想到这,他喊来一个士兵,说:“你去问问,此河如何称呼?”士兵一个趟子跑到田里,一会跑回来:“将军,此河称为白杨河。”班超点点头,心想这可真是个理想之地。这一带居民较多,已开始种植大麦、小麦,如果部队也种麦的话,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给养的不足,况且地理位置扼西域襟喉,同敦煌、安西唇齿相依,和朝廷联系非常方便。想到这,班超一挥手:“走,回去。”回到军营后,班超兴奋的把想法给窦固作了汇报,窦固一听,感到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主意,高兴的拍着班超的肩膀:“你小子真是个将才!你大哥班固是我们汉朝的大才子,你又将是我们的啊。”

  方案报到汉明帝的案头。明帝大笑:“真是个好主意,一举双得,既解决了长途运粮的不便,节省了财政,又可以稳定军心。”明帝边笑,边叫人拿来地图,他要看一看窦固和班超所说的这个地方在什么位置。明帝打开地图,目光掠过敦煌,看到了伊吾庐城。他不觉自言自语:“这明明就是西域的眼睛嘛。好地方啊,给个什么官职能体现出来呢。”边踱步边想,连皇后进来都没注意,皇后一笑,说:“皇上又为国事操劳呢?”明帝抬头:“原来是皇后,我正为一事拿不定注意,你来看。”顺手把窦固的奏章递给皇后,皇后接过细细一看,不觉一笑:“皇上,这有何难?窦固不是说得很清楚吗?宜禾,宜禾嘛。”明帝“哎呀”一声,一下抓住皇后的手:“一语惊醒梦中人,就封为宜禾都尉,立即下诏。”

  土地肥沃,适宜种五谷、桑麻、葡萄,这当然要归功于白杨河水的滋润了。拉甫乔克承担了这一使命。当时拉甫乔克称为伊吾庐城。放在四堡,除去白杨河丰润、土地肥沃外,还因为四堡、五堡连接着敦煌,和河西走廊息息相通,可以保持快捷、畅通的联系;西面还连接着鄯善、吐鲁番,北面由小路翻越天山直达巴里坤,堪称咽喉之咽喉,近可以攻,退可以守。白杨河的奔腾更天然增加了易守难攻的味道,不选这还选哪里呢?窦固和班超的眼光不愧是军事家。

  窦固接旨,不觉和班超会心一笑。哈密,就是宜禾嘛。白杨河的丰润帮助汉朝下定了重整西域的决心,伊吾庐变成了屯城。

相关参考

军事谋略 班超灭匈奴——先发制人,乱中取胜

班超灭匈奴——先发制人,乱中取胜匈奴常常侵扰大汉边境,为了抵抗匈奴,汉武帝决定与西域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奉旨出兵攻打匈奴。这时的班超虽然只是窦固手下的一名代理司马,但已经

汉朝历史 班超再通西域及其贡献

  自西汉张骞沟通了丝绸之路后,西域主要国家都与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可是王莽的新朝建立之后,这种关系就中断了,西域各国又服从了匈奴。>  汉光武帝在位时,西域各国都想与汉朝重新修好。但汉朝因为政权刚建

一个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班超出使西域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

为什么班超要出使西域

我国北方草原上有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一匈奴,从战国中期到西汉,匈奴控制了中国西部和北部的大片地区,并且不断向中原地区侵扰。西汉武帝在位时,一方面用武力打击匈奴,另一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想让西域归附汉朝,摆

历史秘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实下一句才是关键,却很少人知道

经由此次实战,窦固发现了班超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忍苦耐劳精神,就派他给从事郭恂做副手,率领三十多人出访西域。作为一行使团,除了郭恂和班超外,总人数并不多,才有36名吏士。高扬汉朝旗幡,这些人意气洋洋,首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实下一句才是关键,却很少人知道

经由此次实战,窦固发现了班超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忍苦耐劳精神,就派他给从事郭恂做副手,率领三十多人出访西域。作为一行使团,除了郭恂和班超外,总人数并不多,才有36名吏士。高扬汉朝旗幡,这些人意气洋洋,首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实下一句才是关键,却很少人知道

经由此次实战,窦固发现了班超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忍苦耐劳精神,就派他给从事郭恂做副手,率领三十多人出访西域。作为一行使团,除了郭恂和班超外,总人数并不多,才有36名吏士。高扬汉朝旗幡,这些人意气洋洋,首先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的故事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

历史人物 历史上是谁让西域各国臣服东汉的,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不仅如西汉的张骞一样,再次打通了中国通往西方的道路;而且,还在西域镇守了三十余年,使得西域诸国皆臣服于汉朝。班超的这些功绩,不但让他名垂青史,也被后世广为赞颂。重温班超出使西域

历史人物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历经二十余载奋斗,整个西域,终于在班超的守护下,一派和平、繁华景象,但班超心中,仍有一个心病。>>图:哈密天山班超像>原来,班超听说在汉朝所知最远的安息、条支二国以西,渡过茫茫大海,还有一个与大汉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