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关于不畏强权的历史故事――董宣宁死不叩头

Posted 公主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关于不畏强权的历史故事――董宣宁死不叩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关于不畏强权的历史故事――董宣宁死不叩头

  东汉政权建立初期,政局不太稳定。光武帝刘秀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准备任用贤人来治理都城洛阳。> >  后来,光武帝听说董宣疾恶如仇、刚直不阿,执法严明公正,便起用六十九岁的董宣来治理洛阳,封他做洛阳令。> >  董宣到任后,就开始微服私访。他深入民间,了解了现状。他认为洛阳城之所以局势不安定,主要是这里皇亲国戚太多,他们倚仗自己的权势,纵容家人为非作歹,甚至连他们的仆人也十分霸道。董宣认为应先处理这些违法乱纪的皇亲国戚,洛阳城的混乱局面才能好转。> >  一次,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姐姐)的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死了一个人。董宣知道后,便下令缉拿凶手归案。可是,这个家奴却躲在湖阳公主的家中不出来,因为他知道董宣是没有权利进公主的住宅搜查的。董宣见状,便派人天天守在公主家门口,下令只要那个凶手一出门,便立即逮捕他。> >  这样过了几日,机会终于来了。一天,那个仆人随公主一起外出,接到这个消息后,董宣带人赶到,他拦住湖阳公主的马车,让公主把凶手交出来。> >  公主见状非常生气,大声喝斥道:“你这个小小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马车,你还是快快滚开吧,否则我要治你的罪。”> >  董宣并没有被公主吓倒,他反而斥责公主不守国法,纵容仆人杀人,而且还袒护凶手。与此同时,董宣带来的差役们早已将那个凶手从车上揪了下来。董宣命人将他当众处死。湖阳公主觉得大失颜面,便去找光武帝告状。> >  湖阳公主在光武帝面前说了董宣许多坏话。光武帝听后非常生气,便把董宣找来。> >  光武帝一见董宣,便下令鞭打他。但董宣并没有畏惧,他说道:“皇上靠圣明贤德来治理国家,而皇亲国戚纵容家奴行凶,您却不管,将来如何治理天下呢?我还是不劳烦别人对我施刑了。”说完,董宣向柱子撞去。> >  刘秀听了董宣的一番话,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又看到董宣撞得脑袋鲜血直流,心中十分后悔,但湖阳公主的面子不能不给,光武帝便对董宣说:“你给公主叩头谢罪,然后就可以走了。”> >  董宣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宁死不肯叩头。光武帝命人按住董宣,强行让他叩头,不料董宣用双手撑着地,使出全身力气抵挡,最终没把头低下去。光武帝无奈,只好让他回去了。湖阳公主见光武帝轻易地放走了董宣,非常生气,可是她知道计较下去,也得不到好处,便不了了之了。> >  后来,光武帝重赏了董宣,以奖励他执法严明,不畏强权。> >  此后,再也没有人敢胡作非为了,洛阳的秩序开始日渐好转。> >  品德之音> >  董宣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美名广为流传,他刚正不阿、疾恶如仇、执法严明公正的高尚情操深深影响着后人。小朋友们,我们应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不能卑躬屈膝、。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强项令董宣

强项令董宣  东汉初年,出了个远近闻名的「强项令」董宣。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国(今河南省

汉朝历史 “强项令”董宣与光武帝的故事

>  董宣,生卒年不详,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初年名臣,先后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在职时不畏强暴,惩治豪族。他任洛阳令期间,汉光武帝刘秀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苍头仗势杀人,被公主

历史人物 董宣的主要事迹 董宣的人物生平 董宣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董宣  别名:董少平  国籍:汉朝  民族:汉  出生地:陈留圉  职业: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惩治豪族  外号:强项令、卧虎董宣——不畏强暴惩

政治谋略 董宣严惩违法之徒——不畏权势,坚持原则

董宣严惩违法之徒——不畏权势,坚持原则东汉初年,有一位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官员,名叫董宣,因为在任表现良好,被任命为北海相(北海为东汉诸侯国,在今山东昌乐一带,北海相就是辅佐北海国君的相国)。董宣上任

历史人物 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 历史上不畏强权的包青天

  铁面无私的: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的出入。小说戏曲中的

历史人物 中外史上最不畏强权实力的六大钉子户

  什么叫「钉子户」?《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讨价还价,不肯迁走的住户。其实,在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拒不搬迁的主儿,其中有六个不畏强权实力的牛气冲天的「钉子户」,便令要求其迁

历史人物 名臣-东汉的“强项令”董宣

   东汉初年,河南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董宣,在担任洛阳令时,仗义执言,威严执法,宁死不向权贵低头,被光武帝刘秀特批为“强项(硬脖子)令”。   董宣,

汉朝 董宣执法如山

董宣执法如山洛阳是东汉的首都。在京城里,达官显贵,皇亲国戚,比比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政治势力,巧取豪夺,鱼肉百姓,根本不把地方官吏放在眼里。那时候,有个叫董宣的人,受高密侯邓禹的推荐,当上了洛阳县令。

此人不畏强权,将边界碑推进了8000米,成功挽回日本的出海口

我国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就是以封建王朝的形式存在的,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也是涌现出来了诸多的兴盛王朝,这些朝代的存在,对于我国是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的,无论是在科学还是在文化的发展之中,我们

历史人物 汉朝人物董宣简介

汉代人物中文名:董宣别号:董少平国籍:汉代民族:汉族出生地:陈留圉职业: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重要造诣:惩办豪族绰号:刚强令、卧虎董宣人物董宣,东汉时期洛阳法律严厉的官员,被刘秀称为“刚强令”,意义